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老年广播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论述老年之声作为以老年群体为目标听众的专业广播频率,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方面所发挥的社会服务功能,探寻老年之声传播的信息能否满足老年群体的各层次需求。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老年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7-2-0040-03
  早在2005年中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对老龄化国家的划分标准是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称为“老龄化社会”,超过了14%称为“老龄社会”。2015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接近10%,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8.2%。即在15年的时间里,中国正在加速从老龄化社会迈进老龄社会。
  现代生活离不开媒体,媒体的公共服务作用,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尤为突出。媒体不仅给老年人提供特殊的精神食粮,更应发挥“聚众”功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照,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创办于2009年1月1日,以55岁及以上年龄群体为目标听众,以“立老年之言,传老年之声,抒老年之情,扬老年之德,维老年之权”为节目宗旨,从立言、传声、抒情、扬德、维权五个方面全方位打造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家园。该频率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为老年人提供新闻信息、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等内容,满足老年人多方位的精神需求,力争打造成为老年人最贴心的新闻媒体。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老年之声的节目优势
  老年群体与其他的人群一样,同样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老年之声作为专业的老年广播频率,其目标便是打造老年人的精神家园,为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满足老年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现依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需求理论对老年之声节目予以分析。
  (一)满足老年群体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属于第三层次需求。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的需求,感情上的需求往往比生理上的需求更为细致,也是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通过身边人的关怀,来获得社会的温暖。
  老年之声频率于2014年3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立了“爱在一起志愿者联合会”,经常组织学生、社会志愿者去养老院看望老年人,陪老年人聊天、读书、游戏,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陪伴和关怀,以满足老年群体情感和归属的需求。2015年7月,“爱在一起志愿者联合会”成员来到北京市广安怡乐园敬老院与老人们共度欢乐时光,在游戏环节中和老年人玩“拍拍手,我爱你”游戏,与老年人面对面十指紧扣说出“爱”的话语,原本拘谨的老年人在“爱”的游戏中笑颜如花。在文艺汇演中,不少老年人走上台表演独唱、大合唱甚至载歌载舞,养老院充满欢歌笑语。老年之声“爱在一起志愿者联合会”还组织志愿者到北京长青养老院、北京石景山颐养年养老院、北京鹤童慈善养老院等地方,给老年人带去爱与关怀。除此之外,一些老年人也参与到“爱·在一起”行动中,2015年“八·一”建军节,该频率的部分老年听众作为“爱·在一起”志愿者跟随老年之声到军营慰问解放军战士,为驻扎在呼家楼地区的四个连队的战士送去一台精彩的演出。老年人在老年之声“爱·在一起”公益活动中感受到社会的关怀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在获得与回馈之间,情感上与归属的上需求得到满足。
  (二)满足老年群体的尊重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自我的尊重是指自己认可自己,他人的尊重是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与高度评价、信任。如果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人会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反之则充满失望。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给老年群体贴的标签往往是“无用”“衰老”等负面形象,而且老年群体退休后便无事可做,无法像年轻时在工作中创造价值获得社会认同,因此相比其他群体而言,老年群体更需要满足尊重的需求。2015年7月,老年之声频率组织了“秀出‘明星范’时尚老人评选活动”,鼓励老人通过关注老年之声微信公众号上传生活照参加“时尚老人”海选活动,并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评奖。同时,在老年之声频率官网上晒出67岁的李玮的时尚穿搭,让人们看到一个充满智慧、时尚与魅力的老年人,传递了一个积极乐观的老年人形象。一般人会认为时尚是属于年轻人,与老年人无关,但是老年之声频率通过组织活动将时尚带给老年人,让老年人在时尚评比中找回年轻时候的自信与美丽,找回对自我的认可与获得他人的尊重。
  (三)满足老年群体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老年人基本是年过六旬,在年轻时候追求个人的理想、抱负,但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其理想与抱负、个人追求不同。老年之声频率更加强调的是老年人在社会中价值的自我实现与对社会的回馈。在2016年1月9日的《夕阳红茶馆》节目中,节目组邀请四位老年嘉宾谈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一个嘉宾说到年轻时候指导与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恩师,但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没有寻找恩师,最后无缘再见,现在他常常教导后辈要学会感恩。正如这位老人一般,更多的老年人也都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年轻人,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2016年1月8日在《姥姥的厨房》节目中,“姥姥”通过小技巧指导人们将苦瓜烹饪得更加美味,在生活上对人们进行指导。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经验传授给其他人,帮助他人,通过回馈社会的方式,可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老年之声的发展路径初探
  (一)增加健康服务类节目播出时间,满足老年群体的安全需求
  根据2016年1月老年之声节目表分析,除重播节目外,该频率每天只有九档节目,在整个频率节目比例中文艺类型节目所占比例高达67%,即九档节目有六档就是文艺类型节目,而其中音乐类节目就有四挡,《清晨有约(轻音乐+晨练音乐)》《戲曲舞台》《倾听时光》《广场舞时间》。音乐类节目直播加上重播时间,占全天播出时间的40%。虽然满足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需求,可是其他节目类型却缺失了,造成播出比例不平衡。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二层次的需求是安全需求,安全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需求、健康保障需求、家庭安全需求、财产保障需求等方面。老年人相对来说身体较弱,很多老年人面对疾病、死亡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所以很多老年人常常意志低沉、悲观消极。作为服务于老年群体的媒体,老年广播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关注老年人对于人身安全与健康保障的需求,提供更多满足老年人安全需求的服务性信息。而老年之声频率现在只有一档名为《健康之家》的节目,因此应该加大健康服务类节目的播出比例。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解答健康方面的问题,满足他们对医疗与健康信息的需求。家庭安全问题既包括家庭安全隐患问题,也包括家庭成员间纠纷问题等方面,因此可以适当播出相关方面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介绍家庭安全用电、煤气等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年人带孩子,由于年轻人与老年人育儿观念的差别,容易导致家庭矛盾。育儿节目可以提供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针对老人咀嚼食物喂孩子等不科学的育儿方法,通过主持人或者嘉宾第三方劝说的形式告诉老年人不科学育儿的危害,既能达到传播知识又能消除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育儿矛盾,创造一个安全和睦的家庭环境。老年人经过大半辈子积累,掌握着一定的财富,因此频道可以开办理财类节目教老年人理财,使老年人既能有精神寄托也能得到一定的经济保障,掌握更多正确的理财方法,同时加强老年人对财产的保护意识,避免受到诈骗,通过广播宣传的方法加强老年人财产安全意识的需求。
  (二)老年广播要长远发展需要政府与全社会的支持
  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怀。而针对弱势群体的广播媒体,与其他频率相比创造的经济价值较少,既要创造较高的社会价值又要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往往陷于两难的境地。2005年我国出现专业化的老年频率,如2005年江西电台健康老年频率开播,2006年杭州电台AM954金秋频率开播,但是由于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2008年两个频率先后更名为江西电台民生广播和杭州电台新闻谈话台,因此,老年广播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国家与社会的支持。据了解,“在国外的媒体机构中,老年、妇女、少儿、残疾人等群体的广播节目,由公共频率来承担,纳税人通过纳税的方式支撑这些媒体。这些媒体为上述群体提供无偿的服务,频率不承担商业运作的压力”[1]。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老年广播的发展经验,政府可以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老年频道发展,频道所属广播电视集团也应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老年频道运转,此外老年频道可以通过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适度增加广告量以谋求自身的发展。
  三、总结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频率开播以来,倡导积极健康的老龄生活,以“贴心、实用、轻松”的原则为老年提供精神服务,满足了老年人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加速的进程中,只有重视老年群体、做好老年广播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在社会中的服务作用,推动社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锐.老年广播节目初探[J].新闻世界.2010(9).
  [2]魏胜利.广播老年频率发展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5).
  [3]夏晓丹.关于老年广播频率专业化之路的思考[J].视听纵横.2011(4).
  [4]曾学优.以服务求生存 用服务谋发展——浅谈全国首家健康老年广播的节目定位与运作[J].声屏世界.2015(12).
  [5]王亿本.中国老人传播研究二十年(1990—2010)发展状况述评[J].编辑之友.2011(7).
  [6]高飞.试析老年广播如何贴心服务[J].新闻传播.2015(9).
  [7]张仕勇.社会“老龄化”和方兴未艾的老年广播[J].今傳媒.2005(9).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冬至刚过,腊梅花在枝干枯瘦的梢头傲然开放,给游客送来阵阵扑鼻的浓香。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的枇杷树,经过驯化,忍耐着寒冷,簇拥了密匝匝的白色花瓣儿。绿叶女贞悬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红黑色肾形果。我与陕西传播学会的会长赵锦荣、常务副会长薛耀晗、秘书长王正华等来到临潼大唐华清宫,在九龙湖畔仰望柏林郁郁葱葱的骊山。眼下,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演出舞台,在阳光下裸露着毫无装饰的木板,静静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经常面临着“交流失败”的现实困境。交流的问题是传播学科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因此探究这一问题对于传播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彼得斯《交流的无奈》的分析,明确“交流”的根本目的,厘清“交流”的本来面目,给传播学科提供一些解决交流问题的新视角。  关键词:传播学科;交流;交流的无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7-2-
期刊
摘要:故事化,作为一种新闻叙事方式,已经越来越来多地被运用在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之中。本文以央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调查》为案例,探讨了故事化新闻叙事方式的两大特点,并尝试总结故事化新闻叙事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新闻调查》;新闻故事化;叙述;弊端;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2-2-0023-02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播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技术与手段不断革新的同时,这种变化也带动了传播学观念与传播研究概念的相应变化。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解读的“技术决定论”,还是以媒介使用者为视角对公共领域与社会塑造的阐释,新技术条件下的新媒体不仅在社会历史情境中产生影响,同时也为传播学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概念转化与研究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在新技术语境下由新媒体引发的传播学概
期刊
移动互联网的兴盛,改变了媒体格局,对于着力于本地化传播的晚报来说,如何有效利用报纸既有资源,借助新媒体平台,形成传播热点、聚合受众,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媒体转型是个大背景下的大话题,也是个大工程,传媒集团都有整体规划和建设步骤。作为晚报下属的一个采访部门,如何在转型中做到积极适应、主动参与,做好报纸和新媒体的互补,实现稿件的二次传播,放大版面的影响力,我们在管理和运营社区生活微信公号上,做了一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随之爆炸性增长,新闻传播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四个特点,即通常的4V说法:Volume数据体量巨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时效性高、Value价值密度低。大数据时代产生了新的新闻形式——数据新闻。目前对于大数据新闻没有一个教科书式的解释,但在巴西世界杯期间,门户网站的报道大多是数据体育新闻。大数据新闻是利用数据来驱动报道,主要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来考察微信朋友圈广告运用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及功能,分析其优点与不足。研究发现此类广告通过广泛运用非语言符号,迎合了信息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性。但是此类广告存在符号运用过度的问题,笔者进而对此提出探讨性的意见:应在分析受众需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非语言符号,表现广告创意,寓广告于受众需要的信息中。  关键词:非语言符号;朋友圈;广告;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为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冲击,《The Huffing Post》走上了数字化新闻道路,凭借其“与时俱进”的采编理念和“用户为王”的运营思维而取得成功。本文通过对其在采编理念、传播渠道、用户体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影响这一网络新闻媒体的成功因素,对我国报纸数字化转型提出借鉴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The Huffing Post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
期刊
摘要:作为大清王朝边陲小镇的阿克苏,由于处在天山南路北道,是沟通南疆和北疆以及连通中亚各国的必经之路,因此商贸活动十分活跃,成为粮食、食盐、干果、茶叶、烟草、药材、丝绸、布匹、玉石、瓷器、铁器等众多商品经过的重要口岸和交易市场。特别是当清朝向内亚拓疆和平乱的时期,阿克苏成为军事行动的指挥中枢,带动了大量物资和资金的流入,也促进了当地的商业兴盛。阿克苏的商贸活动被《清实录》频繁记载,表明它在整个国家
期刊
摘要:大学是12世纪文艺复兴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行会制度的发展、城市的复兴和翻译运动为大学的产生创造了重要条件。牛津大学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所。牛津大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与市民、城市和教会等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形成,是由学者组成的行会。从其与城市当局、教会的关系演变和其享有司法权的逐步世俗化可以看出牛津大学特权涵盖范围的广泛性。另外,牛津大学也具有流动性与国际性、特权性以及风气自由的特点。牛津大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