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根本措施,是胡锦涛教育公平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可置否。针对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胡锦涛在全国教育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做到公平公正,要对西部及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加强,还须进一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教育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要重点倾斜。政府也要履行管理职能,建立责任状,做到城乡的公共教育体系全部覆盖,使之达到公共教育资源平均化。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硬件和软件的合理配置。
一、 教育资源硬件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的硬件包括教育经费的投入、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多年来都是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的一种束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2012年要达到4%这一战略目标,胡锦涛也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 这说明国家还是相当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的。只有政府在教育投入上下大力气,才能缩小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因此,加大投入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所在。国家必须要合理规划好教育投入的各种资源,使之达到正确配置,更好地体现人们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对条件差的地区、农村地区、设备落后的学校加大配置力度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城市的差距。国家还应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对贫困地区以及西部地区进行倾斜,均衡教育资源,达到教育投入的优化。
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有了明显的改观, 2009年中央预算内教育拨款比2008年增长了23.55%,预算内教育经费相比于2008年的10212.97亿元,增加到11974.98亿元,增长比例达到17.25%,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以2008年和2009年相对比,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也在不断增加,普通小学2008年为2757.53元,2009年增加到3357.92元;普通初中2008年为3543.25,2009年为4331.62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也在增长,2008年普通小学为616.28元,普通初中为936.38元,2009年分别增加到743.70元和1161.98元,增长率分别为20.68%和24.09%。其它非义务教育阶段也有不同增加。另外,“两免一补”政策在农村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农村的学生入学率,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学生实行生活费补助,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范围大大拓宽了。 进一步缩小了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同时还建立了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生均经费投入标准化,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建设合格学校所需校舍、教学仪器等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缩小了与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二、教育资源软件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如果仅仅只注重硬件的配置显然是不够的,软件的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的软件包括教师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看,教育硬件是教育软件的基础,教育软件是教育硬件得以充分实施的保障。首先看教师方面,目前城市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的待遇差异较大,这对贫困地区、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是一个很大的影响,教师流失就会造成师资力量的流失,从而导致教学资源不公平,进而影响教育不公。对此,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对农村教师特别是长期在条件差的地区工作的教师在政策上实行倾斜,要采取一些保障政策来改善教师的福利,使农村的教师能够不为经济所困扰,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胡锦涛还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指出,对农村教师的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还应当鼓励有志青年进入农村阵地特别是贫困地区、西部地区开展教学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思想对于解决边远地区、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以及为农村地区补充新鲜血液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还对农村义务教育增设了特岗教师,为我国对农村学校优秀人才的输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加强,改变了农村师资力量落后的面貌。在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问题上,我国也制订了相关政策,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也可以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加强输送新鲜血液。
在教育的管理上,首先要求政府部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协调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在政策的制定上,政府还应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教育事业上,要加强对教育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争取使之与当地的教育实际相符合,还要多进行研究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教育问题。其次,必须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改革教育过程中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因素,明确政府的职责,高度重视教育体制改革。要进行改革,首先要让学校有办学的自主权,政府应该在监督的基础上放权给学校,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让他们自主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减轻了政府在管理上的压力,又加强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其次,对各级种类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行系统的规范管理,根除乱收费、乱招生行为。只有教育體制的改革,才能在管理上实行教育管理公平,明确了各级政府责任,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规范办学行为,可以对学校招生、收费、减轻学生负担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和收费的公平、公开、公正。另外还需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教育腐败是影响我国教育公平因素之一,只有加大对教育腐败的惩治力度,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才能在根本上杜绝腐败滋生的细菌。要惩治教育腐败,就必须要建立惩治教育腐败的机制,成立责任追究制,签订责任追究状,要在教育的管理上实行政务和校务的公开。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所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第四版
[2]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第一版
[3]雷雪,谭勤.浅析四代领导人的教育公平思想.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4]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日报》2007年9月1日第六版
[5]邬跃.农村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创新举措.江西教育, 2008年第19期
一、 教育资源硬件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的硬件包括教育经费的投入、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多年来都是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的一种束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2012年要达到4%这一战略目标,胡锦涛也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 这说明国家还是相当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的。只有政府在教育投入上下大力气,才能缩小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因此,加大投入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所在。国家必须要合理规划好教育投入的各种资源,使之达到正确配置,更好地体现人们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对条件差的地区、农村地区、设备落后的学校加大配置力度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城市的差距。国家还应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对贫困地区以及西部地区进行倾斜,均衡教育资源,达到教育投入的优化。
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有了明显的改观, 2009年中央预算内教育拨款比2008年增长了23.55%,预算内教育经费相比于2008年的10212.97亿元,增加到11974.98亿元,增长比例达到17.25%,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以2008年和2009年相对比,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也在不断增加,普通小学2008年为2757.53元,2009年增加到3357.92元;普通初中2008年为3543.25,2009年为4331.62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也在增长,2008年普通小学为616.28元,普通初中为936.38元,2009年分别增加到743.70元和1161.98元,增长率分别为20.68%和24.09%。其它非义务教育阶段也有不同增加。另外,“两免一补”政策在农村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农村的学生入学率,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学生实行生活费补助,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范围大大拓宽了。 进一步缩小了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同时还建立了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生均经费投入标准化,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建设合格学校所需校舍、教学仪器等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缩小了与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二、教育资源软件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如果仅仅只注重硬件的配置显然是不够的,软件的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的软件包括教师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看,教育硬件是教育软件的基础,教育软件是教育硬件得以充分实施的保障。首先看教师方面,目前城市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的待遇差异较大,这对贫困地区、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是一个很大的影响,教师流失就会造成师资力量的流失,从而导致教学资源不公平,进而影响教育不公。对此,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对农村教师特别是长期在条件差的地区工作的教师在政策上实行倾斜,要采取一些保障政策来改善教师的福利,使农村的教师能够不为经济所困扰,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胡锦涛还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指出,对农村教师的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还应当鼓励有志青年进入农村阵地特别是贫困地区、西部地区开展教学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思想对于解决边远地区、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以及为农村地区补充新鲜血液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还对农村义务教育增设了特岗教师,为我国对农村学校优秀人才的输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加强,改变了农村师资力量落后的面貌。在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问题上,我国也制订了相关政策,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也可以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加强输送新鲜血液。
在教育的管理上,首先要求政府部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协调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在政策的制定上,政府还应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教育事业上,要加强对教育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争取使之与当地的教育实际相符合,还要多进行研究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教育问题。其次,必须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改革教育过程中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因素,明确政府的职责,高度重视教育体制改革。要进行改革,首先要让学校有办学的自主权,政府应该在监督的基础上放权给学校,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让他们自主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减轻了政府在管理上的压力,又加强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其次,对各级种类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行系统的规范管理,根除乱收费、乱招生行为。只有教育體制的改革,才能在管理上实行教育管理公平,明确了各级政府责任,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规范办学行为,可以对学校招生、收费、减轻学生负担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和收费的公平、公开、公正。另外还需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教育腐败是影响我国教育公平因素之一,只有加大对教育腐败的惩治力度,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才能在根本上杜绝腐败滋生的细菌。要惩治教育腐败,就必须要建立惩治教育腐败的机制,成立责任追究制,签订责任追究状,要在教育的管理上实行政务和校务的公开。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所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第四版
[2]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第一版
[3]雷雪,谭勤.浅析四代领导人的教育公平思想.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4]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日报》2007年9月1日第六版
[5]邬跃.农村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创新举措.江西教育,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