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探讨带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对于肱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骨干骨折患者共66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愈合时间可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均能够良好治疗肱骨骨干骨折,但在选择治疗措施时,应根据患者的适应症综合考虑,以达到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肱骨骨干骨折;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52-02
  肱骨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其具有手法复位难度大、常伴发神经损伤与多发性损伤、预后质量差等特点,因此对此类骨折一般采取手术治疗[1]。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尽管是治疗肱骨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会直接破坏骨折部位软组织与血运情况,从而造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带锁髓内钉与锁钉加压钢板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普遍推广的治疗肱骨骨干骨折的方法,本文就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与分析,以了解其对于肱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骨干骨折患者共66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为20岁至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5岁。在选择样本的过程中主要选取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①存在外伤性骨折;②非手术复位过程中存在开放性骨折或臂丛损伤;③非手术复位不能维持骨折的稳定性。而排除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①对本次研究不知情或不同意者;②继发性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③伴发肱骨骨折[3]。随機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 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固定治疗,于其三角肌前方作一切口,并于透视下将髓内钉放置入骨折部位。对于闭合骨折采用闭合穿针技术进行治疗,而开放性骨折则首先进行复位骨折,再使用髓内钉进行内固定。在治疗时应选取长度与直径合适的髓内钉,术后常规缝合并给予创面消毒、抗菌治疗、康复训练等。
  1.2.2 对照组患者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治疗,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分别采取后方切口、外侧切口或内侧切口。术前对患者进行桡神经探查,以了解神经损伤情况,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应首先进行清创处理,所有患者均进行一期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时间等,以了解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可得,观察组为(73.0±8.1)min,对照组为(79.2±6.5)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可得,观察组为(84.5±10.3)ml,对照组为(86.2±9.8)m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对其进行X线检查显示,其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6.5±1.5)个月,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6.8±2.0)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带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均能够有效治疗肱骨骨干骨折,其疗效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可得,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发生1例延迟愈合,1例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6.1%;对照组术后共发生1例骨不连,1例桡神经损伤,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9.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肱骨骨干骨折在临床上目前普遍采取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而带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即为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方式。髓内钉对于肱骨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好,且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该方法的并发症相对较少。而钢板内固定对于肱骨骨干骨折的固定效果好,术后较少发生骨折部位不稳定的现象。因此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在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时,则应根据患者的适应症进行判断。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其骨折部位最终均良好愈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比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均能够良好治疗肱骨骨干骨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湘涛,何爱泳.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5,9(6):447.
  [2] 彭海州,刘明礼,罗睿,等.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79例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12):795.
  [3] 饶根云,王永刚,王哲军.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257.
其他文献
自2013年建立自主开发的护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下载、上传和实时沟通。通过护士长问卷调查,对比2012年未应用院内网同期的沟通效果评价及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发现护理管理信息
【摘要】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对患者术后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都达到了愈合,并且关节的活动性比较好,没有再次发生骨折情况。结论 在临床上,对人工髋关节置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和夫妻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1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同时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为染
【摘要】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6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71例患者选择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治疗,其余90例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立体定向组死亡率为8.45%(6/71),ADLIV-V级者占16.90%(12/71);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率为16.67%(15/90),ADLIV-V级者占46.6
一、临床资料我们在山东、河北、河南及天津 3省1市报考的高中毕业男生 (年龄 16~ 19岁 )进行初检 ,实检人数 3944人 ,查出淋病患者 6人 ,占实检人数的 1.5‰。此6名学生均有
目的 研究探讨利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癌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6月入院治疗的36例尿毒症皮肤癌痒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每周给予1
【摘要】 目的 对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27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中,肾小球疾病者24例(88.89%),肾小管间质疾病者3例(11.11%)。经过积极、全面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2.96%。结论 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其治疗效果较差,病
【摘要】 目的 研究笑气吸入性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方法 将采用笑气吸入镇痛行人流术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利多卡因宫颈神经阻滞麻醉行人流术100例,静脉麻醉镇痛用于人流术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笑气与利多卡因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笑气与
【摘要】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及辅助检查对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科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例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9例(31.67%);简单部分性发作26例(43.33%);复杂部分性发作13例(21.67%);植物神经性发作2例(3.33%);其中9例(15.0%)继发于
目的 探讨Ⅰ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骨髓微小转移癌 (LNM、BMM )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抗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为探针 ,对 5 2例Ⅰ期乳癌中LNM ,BMM进行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