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管线钢在役焊接多道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来源 :焊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xing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水作为介质,对壁厚为4 mm的20管线钢在4 m/s的流速下进行了在役焊接套管修复多道焊焊接试验,通过对比单道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多道焊接头的焊缝与粗晶区的组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硬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焊接接头韧性相比单道焊接头的有所改善,以期为在役焊接套管修复工艺的制订提供试验依据.
其他文献
在工厂预制装配建筑工程中的各种部件就是装配式建筑,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进行,我国逐渐重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问题,应该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才能探讨出更有效果的管理对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要探索更加有利的形式,能够以更少的成本,创新管理方式,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
期刊
汉口1861开埠,汉口长江岸线开辟租界,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也随之被带入汉口.张之洞督鄂后推行“新政”,汉口华界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出现了一批效仿租界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租界的西方文化与华界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呈现出二元并立的状态.
期刊
针对导弹电动伺服机构控制系统中无刷直流电机的三闭环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DSP和FPGA组合设计电动伺服机构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其中DSP实现复杂控制算法和实时控制程序,FPGA实现时序控制逻辑.同时还扩展了基于BU-61580总线协议芯片的1553B总线接口电路设计,以满足新型弹上总线式控制系统的接口要求.电机功率驱动电路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设计实现,位置、转速、电流信号检测分别采用绝对值编码器、旋转变压器和霍尔电流传感器设计完成.硬件调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硬件电路工作稳定,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行业,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运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能够提升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行业要积极探索更新的设计方案,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实际的施工当中,发挥优势作用,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长久发展.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合理地运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够改善施工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施工质量.
期刊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鞋柜消毒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完成鞋柜内加热、除湿和消毒的功能.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感知鞋柜内温度和湿度,开启加热片改变鞋柜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控制紫外线消毒灯或者伺服舵机装载的喷洒消毒装置在鞋柜内移动,全面对鞋柜消杀.最后,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论述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公共场所进行无接触测温可以第一时间筛选出疑似病例,降低疫情传播风险.通过人脸识别可以检测人员是否符合防疫要求(佩戴口罩),此功能减轻防疫工作人员负担.将无接触测温与身份检测装置结合,使功能更加完善,操作更加方便.系统采用ARM单片机STM32F103作为主控芯片,搭配外围电路按键,并通过GY-906红外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传送到单片机经过A-D转换后在TFT液晶屏幕显示,此外利用OpenMV4-H7摄像头对采集信息处理,判别是否符合防疫要求.此装置将远距离测温以及口罩识别功能集成于
交互设计是一种以用户场景与心理为出发点,以促进设计目标共联共通为手段,以确保用户在使用设计产品时形成愉悦体验、可高效使用为目的的设计方式.室内空间的交互设计摒弃了传统以设计师为中心的室内空间设计理念,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化设计理念,重在通过贴合用户生活实际需求角度来重塑设计过程,促使室内空间与用户形成情感、形式、功能上的有效联动,拉近室内环境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交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室内空间设计能够构建出人性化与趣味化的新型室内空间,促使人与室内环境相协调.
期刊
文中根据CF-62钢的性能特点,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其补焊后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不同补焊热输入、补焊长度、宽度、深度对焊后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同时,通过对不同补焊尺寸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焊后残余应力较小的补焊工艺.
酒钢烧结工序3#烧结机的配料系统承担着3#烧结机的配料调节控制工作,该系统的PLC采用最新的AB Logix5000系列产品,下位软件采用ControlLogix5000实现各种矿料的精准配给,上位操作画面采用FactoryTalk SE,实现生产数据的监测再现,并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及设备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保证配料的精确与稳定可靠.
P-S-N曲线是安全寿命评估和工程应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但传统的方法所需样本数量大、周期长、成本高,增加了企业研发的经济成本.文中以激光焊焊接耐候钢T形接头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存活率下建立基于极大似然法的S-N曲线预测模型,并对获得的中值S-N曲线和采用传统方法得到的中值S-N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得到的中值S-N曲线吻合较好,曲线基本趋于一致,符合试验精度要求.采用极大似然法模型拟合的P-S-N曲线也符合疲劳寿命分布的客观规律,预测的S-N曲线模型可以减少疲劳试件数量,且结果一致性较好,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