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运用兴趣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选用教学内容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四方面,探讨了新课程下实现“快乐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51-1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体育课成为快乐的地方,实现“快乐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运用兴趣教学方法
目前,体育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针对学生,我在教学时,正确使用语言,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从而加快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进程;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运用体育教学的语言技巧,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可概括为“一夹、二插、三抬臂”。讲解动作时候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做动作时,不用教师过多强调,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求知识,学动作的积极状态。又如,前滚翻的“低头含胸拔腿蹬,身体团紧不放松”,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针对性、选择性,步步深入,常变常新,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因此,多运用兴趣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非常积极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一种或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单项技术、技能的提高也能带动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体质也就得到了增强。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重实践课教学,轻理论课教学。学生在室外进行实践课时只是机械的模仿教师所讲解示范的动作。学生的练习只是单纯表现为肌肉运动,使体育活动与思维活动相脱节。在学校,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也无非就是蹦蹦跳跳,打打篮球,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不感兴趣,甚至当作学习负担。因此,我认为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目的,懂得为什么要进行体育活动,为什么能增强体质和怎样增强,以及什么样的体质才为理想体质等问题。明确体育教学的实质、内涵。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学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具体组织者与实施者,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不仅具有教育性,同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发育,在学校中,体育教师是最引人注目的,与学生接触多。其职业行为,道德风貌往往都是学生追求和仿效的目标。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勤学体育科学理论,不断更新知识,调整自己知识结构,克服自身运动技能的消退,苦练体育技术和技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付诸于体育课的教学,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注重选用教学内容
现行的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枯燥乏味,田径内容较多,现有状况是有的学生为了出勤而来上体育课,有的是出勤而不出力,甚至东躲西躲,不是跑完800米、1000米,而是走完800米、1000米,整个体育课堂不伦不类,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有信心。为此,老师应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断的钻研新教材,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变老师要我上体育课为我喜欢上体育课。所以,教师要注意选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具体化、游戏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需求。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和帮助,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应把学生主体放在较高位置并且渗透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的最高目标。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也是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能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的方法,教师都应该主动接受,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主人,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能品尝体育的快乐。
一堂课如何高质量完成,首先要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在纪律约束的范围内任学生个性发挥。没有纪律的保证,课堂就会一盘散沙,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很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就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用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学过程应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上复习课、练习课、游戏课时放手让学生组织,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同时增强自锻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51-1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体育课成为快乐的地方,实现“快乐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运用兴趣教学方法
目前,体育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针对学生,我在教学时,正确使用语言,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从而加快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进程;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运用体育教学的语言技巧,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可概括为“一夹、二插、三抬臂”。讲解动作时候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做动作时,不用教师过多强调,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求知识,学动作的积极状态。又如,前滚翻的“低头含胸拔腿蹬,身体团紧不放松”,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针对性、选择性,步步深入,常变常新,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因此,多运用兴趣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非常积极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一种或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单项技术、技能的提高也能带动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体质也就得到了增强。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重实践课教学,轻理论课教学。学生在室外进行实践课时只是机械的模仿教师所讲解示范的动作。学生的练习只是单纯表现为肌肉运动,使体育活动与思维活动相脱节。在学校,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也无非就是蹦蹦跳跳,打打篮球,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不感兴趣,甚至当作学习负担。因此,我认为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目的,懂得为什么要进行体育活动,为什么能增强体质和怎样增强,以及什么样的体质才为理想体质等问题。明确体育教学的实质、内涵。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学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具体组织者与实施者,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不仅具有教育性,同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发育,在学校中,体育教师是最引人注目的,与学生接触多。其职业行为,道德风貌往往都是学生追求和仿效的目标。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勤学体育科学理论,不断更新知识,调整自己知识结构,克服自身运动技能的消退,苦练体育技术和技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付诸于体育课的教学,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注重选用教学内容
现行的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枯燥乏味,田径内容较多,现有状况是有的学生为了出勤而来上体育课,有的是出勤而不出力,甚至东躲西躲,不是跑完800米、1000米,而是走完800米、1000米,整个体育课堂不伦不类,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有信心。为此,老师应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断的钻研新教材,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变老师要我上体育课为我喜欢上体育课。所以,教师要注意选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具体化、游戏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需求。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和帮助,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应把学生主体放在较高位置并且渗透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的最高目标。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也是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能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的方法,教师都应该主动接受,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主人,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能品尝体育的快乐。
一堂课如何高质量完成,首先要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在纪律约束的范围内任学生个性发挥。没有纪律的保证,课堂就会一盘散沙,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很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就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用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学过程应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上复习课、练习课、游戏课时放手让学生组织,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同时增强自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