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的凤翔泥塑传承现状研究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凤翔泥塑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近几年,在艺术界中渐渐掀起了一场关注民间艺术的风潮,使人们的目光逐渐聚焦于民间艺术。凤翔泥塑作为陕西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代表之一,寄托了泥塑村人民对富裕充实的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引领下,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力的保护,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进一步增强,本文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凤翔泥塑在发展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凤翔泥塑
  作为一种凤翔特有的手工艺文化,凤翔泥塑的存在不只是寄托了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情怀,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笔者及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当地村民,调查了凤翔泥塑的传承现状。本次研究以凤翔泥塑的传承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凤翔县的泥塑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实地搜集与考察,整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结合文献检索,把握凤翔泥塑的传承谱系及传承现状,并试图对凤翔泥塑的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凤翔泥塑的继承保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凤翔泥塑传承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家庭作坊式传承,生产规模小
  在凤翔县的泥塑村,村民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泥塑制作、销售,将该技艺一直延续下去。这一形式有利于泥塑的技艺传承,能够保持作品的原创性。虽然泥塑村也创建了一些有关凤翔泥塑的特色文化机构,但是当地人依然习惯以传统方式制作和销售泥塑,这种现象也是由泥塑艺人多是老一辈人的现实情况决定的。在当地走访与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当地人(特别是老年手工艺者)不愿意公开泥塑的相关制作工艺,即使有教学环节也只是教授一些基础工艺,不涉及泥塑制作的核心工艺,这也对泥塑技艺的推广造成了阻碍。
  (二)老龄化程度高
  通过对当地人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从事泥塑制作的艺人,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包括最有名的制作者胡新民先生也已56岁。年轻人不愿意加入泥塑制作,传承老一辈的泥塑技艺,主要是由于这种工艺品价格低廉,无法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同时,泥塑制作过程复杂、周期长、效率低,也是阻碍年轻人从事该行业的原因。
  (三)宣传、保护手法单一
  在凤翔泥塑的宣传上,凤翔县政府在凤翔县文化馆建立了陈列泥塑作品的民间美术展览馆,并利用现代电子媒体,把创作凤翔泥塑的全过程进行多媒体展示。但如果只是以普通的录制、剪辑和播放视频为主要的宣传手段,则这种方式也收效甚微。总体来说,当地的宣传手段依旧较少,影响范围不是特别大。
  (四)泥塑的质量与其他工艺品相比略粗糙
  当地出产的泥塑普遍存在质量差、质感不佳的问题。這是因为凤翔泥塑大多由家庭式作坊生产,其制作的生产用模具也很粗糙。尤其是近几年,泥塑艺人的人数锐减,也就出现了一些泥塑村的艺人利用模具批量生产和批量售卖的情况,于是,凤翔泥塑的独特性随着这种状况的普遍化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当地市场上流通的普通泥塑,这种大批量的产物失去了手工制作的灵魂。更严重的是,村中手艺高超并且颇有名气的泥塑制作者,渐渐收购村里闲散个体户的成品或委托第三方进行代工,泥塑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的凤翔泥塑家族逐渐走向衰落,凤翔泥塑的制作水平不断下降,质量良莠不齐,泥塑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二、凤翔泥塑的继承保护方式建议
  (一)泥塑技艺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协作
  要实现凤翔泥塑技艺的代代传承,不仅要依靠泥塑制作艺人自身,还要依靠政府、社会机构、企业、群众等外部助力。首先,老艺人要重视泥塑技艺的传承,积极创新泥塑技艺,主动培养继承人;其次,当地政府和社会机构应该加大对泥塑技艺传承保护的资金投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再次,媒体要加大对凤翔泥塑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最后,对于当地企业而言,可以适当地开展凤翔泥塑产品的商业化经营,但是要以凤翔泥塑技艺的传承为主,不要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二)采用数字化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世界的记忆”项目,其首要目标就是要推动文化遗产得到数字化保护。凤翔泥塑可以利用这个项目,申请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保护不是前文所提到的、使用数字媒体对凤翔泥塑进行简单的视频录制,而是要对凤翔泥塑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分析,使用数字化手段建设多媒体平台,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融媒体平台完善宣传渠道。对凤翔泥塑宣传手段的创新,也可以借鉴已有的技术和经验,如借鉴陶瓷、国画、书法等文物保护类App的成功案例。凤翔泥塑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类似的App,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体进一步宣传凤翔泥塑。
  (三)严格管控质量
  凤翔泥塑艺人应该加强对泥塑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的影响力。首先,可以由当地的泥塑管理协会统一制定凤翔泥塑的质量标准,保证凤翔泥塑的产品质量;其次,在泥塑制作的流程中增加质检环节,由专人负责泥塑质量的检测。
  三、结语
  2006年5月20日,经由国务院批准,历史悠久的凤翔泥塑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的四大泥塑家族,如今只剩下胡深一家在继续从事泥塑制作,而其他泥塑家族和手工艺人则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对泥塑技艺的坚持。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凤翔泥塑的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泥塑发展过程中的传承问题、质量问题、市场问题、效益问题等仍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基金项目
  2020渭南师范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xk011)。
  作者简介
  郝文婧,1999年9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历史专业2018级在读本科生。
  指导老师:杨敏
  参考文献
  [1]杨萍. 凤翔泥塑当代变迁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
  [2]孔军.文化生态视域下凤翔泥塑发展内卷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化学刊,2021(3):14-16.
  [3]周璇.“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J].艺海,2020(3):117-118.
其他文献
摘要:春秋以后,日常使用的文字逐渐简化,结字比较复杂的文字形体逐渐被取代,这符合文字简化运动的规律。草写简化是为了省事,这必然会对文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造成影响,时间一长,原来的文字根基就会动摇,因此,草写简化状态下的文字是不稳定的。文字简化无疑对后世书体演变造成了不小影响,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草率简省的书写方式破坏了文字原有的构形理据,异体繁多,书体杂乱,秦篆与古隶兼行,致使秦始皇初兼天
期刊
摘要:狮子纹样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的两个古代文明。关于狮子传入东方,东汉文献记载狮子通过朝贡进入中原。从此以后,狮纹被纳入中原文化的各个装饰体系中,经过不断的发展流变,逐渐本土化。文章从狮子纹样的起源到传入中原后的流变,分层次进行解读与探究。  关键词:狮纹;印度;两河流域;中原;流变  一、起源  狮子是較为凶猛的动物,四肢强壮,有钩爪,《潜研堂类书》也称“狮子为兽中之王,可镇百兽”。佛教
期刊
中国明清城墙是指最终建成于中国明清时期的,兼具军事防御、抗洪防灾和空间规划等功能的体系性构筑物,包括南京城墙、西安城墙、荆州城墙、襄阳城墙、临海台州府城墙、寿县城墙、兴城城墙、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①等。“中国明清城墙”的价值体系丰富多样,包含了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等。  南京城墙是“中国明清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在现存长度、存在规模方面,还是
期刊
摘要:潇贺古道处于湘、桂两省之间,穿过富川县,留下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存。富川瑶族自治县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富川境内潇贺古道周边传统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村寨特色产品不突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1]。文章提出加强资源整合,发展第二、三产业等对策,这
期刊
摘要: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博物馆的展览交流工作快速升温,很多博物馆(尤其是省级以上博物馆)依托自身馆藏推出了文物巡展。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即在此背景下推出,并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晋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以总结本次展览项目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对展览的整体策划、合作模式、展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未来的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阶梯法对漆器的纹样特点进行了分析,使人们从阶梯法的角度认识纹样的美学理念,体会工匠艺人的设计灵感,了解漆器装饰纹样的发展脉络与制作工艺。  关键词:阶梯法;漆器;纹样;特征;艺术  漆器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其纹样体现了漆器艺术品的价值,漆器纹样常被运用于多种器皿中,对漆器起到装饰作用,纹样构成是漆器纹样设计中十分关键的步骤。本文从阶梯法的角度看待漆器纹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分析纹样所
期刊
摘要:女官制度是中原王朝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中国古代女官制度同男官制度一样机构完备、职掌明确、体系独立,是古代君王强化君权的措施之一,但具体制度内容同男官制度又有极大区别。我国古代关于女官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周礼》中,例如“女祝,女奴晓祝事者”等。但是,女性官员真正意义上开始出现,是在东汉末年。北魏王朝作为依靠汉化取得统治权的少数民族政权,以《周礼》为基础正式确立了女官制度,此后对于女官职务系统的
期刊
2021年1月26日,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推出了迎新春特展“如银岁月·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展览汇集了各时期山西民间传统银饰600余件,展品主要来自山西博物院,一件件历经岁月打磨,依然熠熠生辉的银饰,精彩地诠释了“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这一理念。  展览内容围绕明清至民国时期来自山西民间各地的传统银饰,是山西本土传统文化的代表,且与民间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本
期刊
摘要:海上画派是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流派之一,它并不是只包含一种风格的流派,而是由一群敢于打破传统并整合西方艺术手法的画家共同创造的名为海派艺术的新风格。为了进一步分析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本文结合具体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分析了该画派的各个分支,剖析了海上画派世俗性作品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海上画派;世俗性作品;绘画;艺术风格  一、清末海派花鸟画的世俗性  生活在二十世纪的画家吴昌硕,是晚清最后一
期刊
摘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对具有深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承接古今文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传承者,对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深刻意义,因此,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责任的文化馆要求更高。基于此,本文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为例,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