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三国之吕布致命弱点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yu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布,字奉先。年轻的时候,他在家乡五原郡九原县当差,经常持一把大戟,在县衙门口笔直地站着,与当年在楚营的“执戟郎”韩信仿佛。不过,吕布的相貌可不是韩信所能比拟的。这家伙,身材长大,相貌奇伟,器宇轩昂,英姿飒爽。只是那一身普通兵士的穿戴,委屈他了。
  好在吕布的上司县尉吴江,对他不错,时常迈过案来,手捻短须,眉开眼笑地赞叹,真是好人才呀!又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干,我早晚要提拔你。
  几句话,说得这七尺汉子,面色泛红,露出几分羞态。
  吴江哈哈大笑,说,你在此好好候着,本官去去就来。背着手,迈着方步,穿街而去。
  晚上,吕布对年轻的妻子说,大人说要提拔我呢。妻子立时一片欢欣,偎在他的胸前说,好呢,似你这般英雄,老那么像旗杆一样僵僵地竖着,太没意思了,怎么着也得弄个马弓手当当。
  吕布立时两眼发亮,说,是呢,到时候,我带上你,骑着马,挎着弓,到山中狩猎去,好好玩一玩。
  夫妻二人,一番欢娱,兴尽方眠。第二天,吕布仍然抖擞精神,扛着大戟,到衙门里值班。
  可是,一天天,一年年,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吕布仍然是个“执戟郎”。吕布持大戟的手就有些麻木,目光就有些迷离。
  跟他一起站班的,叫侯成。此人与吕布年龄相仿,成天低着头,抱着戟,眯着眼睛,似睡非睡的樣儿。吕布跟他本无共同语言,可是长期共班,很无聊,就会有事无事地闲扯两句。
  有时候,吕布会生出这样的感慨,像侯成这样,要人没人,要才没才,也没什么理想,混日子过,也是很幸福的啊。
  这一天,县尉吴江在大堂里背着手,转了两圈之后,又撂下他俩,遛街去了。侯成一见,立刻把大戟往墙上一靠,说,奉先兄,你先站会儿,我有件事,去去就来。说着,转身也奔街上去了。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侯成才气喘吁吁地回来,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吕布一眼,摇摇头,把大戟抱在怀里,又摇摇头。紧跟着。吴江也回来了,看了看吕布,又看了看侯成,大摇大摆地进后堂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侯成就有点儿反常,好像有什么话要对吕布说,可是,张张嘴,又闭上了。吕布觉得奇怪,就问,老侯,你怎么了?侯成叹了一口气,跺了跺脚,说,直说了吧,你老婆背着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吕布一愣,老侯,你这话什么意思?侯成说,她偷汉子。吕布问,侯成,你不要血口喷人呀,我老婆偷汉子,你倒说说,她偷的何人?
  侯成说,就是那吴县尉。
  吕布说,不可能吧,吴大人对咱们这么好,能干这等事?
  侯成说,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亲眼见了。吴县尉经常神神秘秘地出去,我早就心存疑窦,那天,我跟踪了他,见他绕了两个圈,直奔你家院中。
  吕布沉吟半晌,说,侯成,先不要跟别人说,我自有主张。
  过了两天,呂布又和侯成站班。见吴江背着手又出去了,吕布扛着大戟跟了过去,见县尉七拐八弯,径奔一处院落,贼眉鼠眼地四下里看看,然后推门进去,旋即又关了门。
  吕布拖着大戟回到衙门。侯成问,怎么样?吕布说,老侯呀,你上次看错了吧。侯成说,不会,我看得真真切切。吕布说,可我明明看到县尉去了你家呀。
  侯成的脸“刷”地变了,说,当真?吕布说,当真!侯成一拍脑袋,天哪!
  看来我们俩都是王八啦。
  吕布点头,骂道,这狗日的如此无礼,可恼!将大戟在地上敲得山响。
  正说着话,吴江悠然自得地过来了。他并没有注意到两位“执戟郎”的表情,径直进了大堂。
  吕布和侯成,瞪着眼,看着吴江的背影,两人对视了一眼,忽地同时操起大戟,冲上前,对着吴江的后脑勺,狠砸过去。转眼之间,吴江就成了一堆肉酱。
  两人对视了一会儿,吕布说,现在惹下命案,不如一同逃出城去,再作商议。侯成点头。于是,两人扔下大戟,一路狂奔,出城而去。
  这一去,就是风风雨雨许多年。那吕布。历经坎坷,终于占据徐州,成为一镇诸侯。侯成呢?成了他手下的一员偏将。
  这一日,吕布持戟夜巡,路过侯成家,觉得渴了,就下马到侯成家喝水。侯成很高兴,将吕布引入后堂,并将年轻漂亮的新婚妻子带来与吕布相见。吕布很高兴,从此去侯成家的次数就多了。起初,还是在侯成在家的时候去,后来,就在侯成不在家的时候去了。再后来,就不光经常去侯成家,其他将领的家里,吕布也经常光顾。诸将都很感激。觉得吕布将军很体恤他们,可最终他们中有人发现了奥秘。
  公元某年,曹操兵伐徐州,吕布退守下邳。曹军旋即将下邳城铁桶般围住。侯成等人献城投降,并将吕布缚到曹操面前。吕布很不服气,对曹操说,我平素对诸将不薄,没想到关键时刻他们竟然背叛了我。曹操当场说,你背着妻子,跟诸将之妻乱搞,能算“不薄”吗?
  吕布长叹,我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呢?我曾经是受害者呀!
  此时,侯成等人都举起兵器,步步逼近吕布。
  选自《小小说选刊》
其他文献
在开满阳雀花的田间,父亲的吆牛声依然很有节奏。  父亲有两年不做农活了,他把时间用在了怀想母亲的那些往事上。  母亲走时,父亲满是疲惫,一脸的沧桑和悲凉。  在城里的这两年,父亲看着厌食的孙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现在的孩子挑食哩!”我无奈地解释道。  于是,當残雪消融时,父亲又回到了乡下。父亲说,家乡的春天属于他。  我知道,父亲的腿关节不好,他蹲下身子的姿势近似于跪拜。  好在家里还有一坛
期刊
老莫的面前,放着一个古炉,与电视里的一模一样。这个宝物,是老莫从白云寨淘来的。半年前,为了抓拍白云寨的云海奇观,老莫夜宿白云寨。在借宿的那户人家的香案上,老莫发现了一只积满香灰的古炉。老莫心下大喜。他试探着问户主卖不卖。户主捋着花白胡子,笑呵呵地说,那个东西不值钱的,你真想要的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他掏出六千块,户主硬是不收,连说太多了!最后好说歹说,收了三千块。  “宣德炉最妙处在色,其色内融,
期刊
奶奶,讲講爷爷的故事吧,村子里的老人都说爷爷真厉害,打死过两个日本鬼子。  你爷爷啊,胆小得要命。一片落叶掉到脑门上,他都要吓一大跳。  啊,那他怎么敢跟凶恶的鬼子拼?  那是1945年的春天。对,是春天,清明过后不久。你看啊,我们这里的春天多美丽!桃花粉,梨花白,菜花黄……就是这个时候,小鬼子来了。小鬼子踏平了路边的油菜田,小鬼子进村庄抢东西,小鬼子还强奸妇女,杀人放火。  那小鬼子有没有伤害我
期刊
战斗进行得很惨烈。  鬼子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还是在半山腰不能前进一步。从营长打响第一枪算起,已经是第3天了,山坡上堆满了鬼子的尸体。八路军的阵地上,一个营的兵,打得只剩下班长和二喜。  天黑下来,枪炮声停止了,天地跌入死一般的寂静。二喜再也熬不住了,垂下的眼皮有千斤重,眼前一黑睡了过去。班长想喊醒二喜,同他说一会儿话,嘴皮动了动没出声。二喜还不到16岁,个子刚好有枪高,参加八路军才3个多月,就
期刊
房子拆了一间又一间,村民搬了一户又一户,偏偏就一棵老树阻挡了拆迁的脚步。  树不是什么稀有树种,一棵乡下农家屋前屋后常见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冠大如伞,粗壮如柱,得两个成年人围抱方可。  这棵树生长在一户农家的院子里,主人非常珍惜。  “它已经有一百多岁的高龄了。每年的五月,槐树开花时,一簇一簇的槐花挂满树枝,满院子都是淡淡的槐花香,甜到人的心里去了。而且,这可不是一棵简单的树,解放前不说,解放后的
期刊
断水已是第三天了,还是在沙漠的深处。  小战士不停地对老班长说,我感觉身上的东西越来越重了,实在是一步也走不动了。  老班长说,走不动也得走!  小战士说,那我们把身上的东西扔掉些再走吧?  老班长说,你要扔掉什么,你的身上有什么东西可以扔掉的?  小戰士说,用不上的东西,重的东西……  老班长瞪一眼小战士,看看四周,大喊一声说,鬼子来了!然后拔腿就跑。  小战士惊慌地跟着老班长拼命地跑。  他们
期刊
老兵在农场喂猪。  很少有人知道老兵的过去。  据说,当年建农场,这里几乎荒无人烟。  大家进山伐木时,在深山密林里发现了一个男人,衣衫褴褛,他说他叫赵大恒,是汪雅臣的老部下。  当时没人知道汪雅臣是谁。  场长看他膀大腰圆的,就留下他在农场了。  赵大恒说自己是抗联战士。  大家就都叫他老兵。  有一年,农场来了一个搞外调的,场长陪着来找老兵。  场长说:“老兵,这是省军区的小窦,你就把你知道的
期刊
唉!一声长叹,红鸾把百种愁肠万种哀怨都绾了,拖着虚虚弱弱的身子进了梨香院。  冯妈妈把红鸾拉到灯下一照,虽然是破衣烂衫,脏兮兮的小脸儿,但依然看得出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是个美人坯子。冯妈妈伸手往那腰肢儿上一探──呵,好一棵摇钱树。  “怎么到这步田地了?”“和爹爹走散了。”  “为什么进了这院子?”“想活!”  “是个敞亮人儿!”  红鸾又说:“求妈妈赏碗饭吃,愿意干烧茶扫院的粗活儿。”  “妈妈
期刊
团长洛半城让马串去带学员,马串噘着嘴很不情愿。  马串在劇团饰演丑角,常言说,无丑不成戏。马串饰演丑角,文武兼备,很受老街人的喜爱。马串从小跟着戏班子,基本功扎实,圆场、云步、搓步落脚稳健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踺子小翻又高又飘,一口气翻出十几个,落地也如脚下生根。这角儿正红着,却要转身去带学员,搁谁心里都别扭。  洛半城也是很喜爱这个弟子,要求也格外严厉。洛半城说,个人勤奋成角儿容易,能带出大批的徒
期刊
正值刘邓大军迅猛地向祖国大西南挺进之际,在大陆盘踞二十多年的蒋家王朝,即将全面土崩瓦解。由于叛徒的出卖,我黔东某地下党的两位负责同志,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在一个极其秘密的监狱里。上级党组织从我党打人敌人内部的李明贵同志那儿得知,敌人随时都可能将这两位负责同志杀害。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更不晓得在什么地點。一旦这两位同志被害,我党在这一带的地下工作,必将遭受极大的破坏和难以弥补的损失。上级党组织指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