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anyw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容易犯不同的错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性,学生犯错的类型也是不同的。而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该秉承积极的态度,学会利用他们的错误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进行错误反思和整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错误”的态度,阐述了错误的价值,分析了因错利导的策略。以期能够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来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情况,从错误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教学;因错利导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教材课本为主要的教学材料,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一般没有深度的挖掘和利用。学生在计算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多样化的,出错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包括审题不严、基础知识掌握不深以及思维不灵活等。而出错是学习过程中必然情况,很多学生在面对自己的计算错误时缺乏了良好的态度,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实际上,犯错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宝贵行为,而利用错误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提升其学习效果,也是一个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因错利导的策略,利用学生的计算错误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错误”的态度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而教师教学压力大,经常面对大量的错误可能会产生对自己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怀疑性,如果教师没有良好和积极的心态,在看到学生频繁犯错时,难免心理会出现烦躁等情绪问题,因此可能会多次批评学生,甚至发火。而教师这种消极的态度也会增大学生自卑和恐惧的心理,从而打击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计算知识偏多,包括运算律、除法、乘法、小数以及方程等,都需要学生在计算训练中提升能力。计算学习需要学生拥有细致的心灵,还要具备完善的思维,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计算规则,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但是小学生基础水平差异性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原因的错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在批改作业时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分析学生的错误,只是粗暴地用符号表示对错。而很多学生在修改计算错误时,也只是修改最后的结果,对于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怎么保证正确等深层次问题都不关心。比如很多数学选择题中的计算就只需要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而当学生出现选择错误时,部分学生只将错的答案改过来,并没有重新反思自己错误的计算过程,也没有对正确的计算方式进行分析,学生的关注点只在答案上,忽视了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小学生的犯错行为,真正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去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的方案,真正利用错误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减少犯错发生。
   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的意义
   小学生在做数学计算题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将符号和数字看错,或者不能掌握运算律。而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也反应了教师需要强化的指导环节。而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如果一味进行批评,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不能真正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而在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引导他们找到科学的学习方式,使其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尝试改正学习习惯,通过实践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以提升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犯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利用这些错误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念,对其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也是有影响的。可以让学生勇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学会承担错误,并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正错误,降低错误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也是生活的道理,是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策略
   (一)挖掘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寻找错误的原因
   小学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并不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能够从计算题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掌握灵活的计算方式,以提升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因错利导的策略之下,教师可以先去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其纠正。首先,有的学生在计算题练习中可能会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分析计算题目时盲目套用公式,并没有真正理解计算规律中的逻辑关系,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导致计算错误。比如在小数乘法计算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会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根据运算的基本原理去进行计算。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审题分析计算题,应该运用的基本逻辑,提高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次有的学生因为在反复的进行计算题的练习,可能会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特别是在计算应用题中对题目的条件分析不够深入,容易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对比,并且按照自己计算的思路进行反思和检查,找到其中的错误,从而优化计算过程。最后,不良的计算习惯也是导致学生容易出错的重要因素,除了计算过程中会出现数字运算问题之外,学生不爱验算的缺点也会提高错误率。比如在计算乘法题目:2.3*1.5时,学生会出现小数点标错的情况,而得出34.5的错误答案。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将验算过程也标注在旁边,例如用2.3*2=4.6,而2比1.5要大,因此用2.3*2得出的数应该要比2.3*1.5的结果大,而34.5显然比4.6大,说明答案是错误的。或者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计算,例如2.3*1.5=2.3*1+2.3*0.5,在长期的坚持下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二)分析计算错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自己犯错的情况,往往会产生沮丧和自卑的心理,而且频繁的犯错以及教师不正确的引导和态度,也可能会促进学生出现自我怀疑、以及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对错误树立积极的态度,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错误,利用错误来提升学习能力,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首先在小学数学计算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他们回答问题以及课堂练习时如果出现错误,应该去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且将这些错误作为宝贵的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去反思自己,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并且可以认识到错误的价值,从而在纠错的过程中成长。其次,有的学生会频繁的出现错误,实际上是因为没有重视错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错误中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比如有的学生在整数乘法的计算題中,总是忘记将乘数个位上的“0”依次写下来。例如题目150*50,很多学生在列算式计算时得出的答案是750,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乘法的规律和原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此类题的练习,比如25*30,35*60,120*10,130*10,25*10……然后让学生总结在遇到个位数是“0”的乘数时,应该如何计算,可以先让学生将“0”写在末尾,再进行数字计算,不仅不会忘记,还可以强化计算能力。
   (三)构建知识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计算知识包括了小数乘除法、整数乘除法等,学生出现计算错误也有可能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存在盲点,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计算类型进行归纳,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错误积累起来进行对比。比如在整数乘法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是否在小数乘法中也出现了?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知识的区别,找到计算过程的不同规律,从而探究错误的原因,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计算方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比较。然后对比自己犯错的原因,丰富思维导图的细枝末节,从而可以构建以错题为延伸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回顾和整理,也能够提升学习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当然所谓错题本并不是将错题照抄到本子上,而是要引导学生对错题的知识点内容、错误的原因、应用的方法等进行分析,并且按照这些特点对错题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可以真正利用错题来实现反思和总结,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去反思错误、总结原因,帮助其找到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整理自己的错误,利用错误实现举一反三,规避同类型的错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00(023):169-170.
   [2]李小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5):178-179.
其他文献
期刊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经典老电影《红孩子》里那首脍灸人口的《共产儿童团歌》传唱至今,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而且成为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时光回溯到1943年,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非常困难的时期。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产前护理干预对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摸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理活动、精神健康、总体健康
【摘 要】本文主要从探究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同构共生出发,并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读写融合进行阐述说明。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發展规律以及学习需求,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补写,促进读与写之间的相互结合,更好的渗透,创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共生;教学发展;实践研究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48例肿瘤化疗患者,依据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
在社会整体进入新型发展阶段之后,我国行政机构在着重开展调整工作,将文化和旅游合并为同一个部门,进而使“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了文化旅游界比较关键的词语。从国际博物馆界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可知已经提出了“博物馆与旅游”、“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命题进行思考。能否充分利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能否做好遗产保护工作,对于博物馆从业人员而言,始终都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命题。在对博物馆进行细致分析之后,可知其扮演着“文化中枢”这一角色,所以要充分发挥自身存在社会功能和价值。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如果想要紧跟发展步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宏大、重要,但与普通人生活相关性不高的专业议题吗?显然不是,生物多样性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远到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传资源,近到粮食与蔬菜,大到全球气候变化,小到城市人居环境,“生物多样性”高度总结了我们脑海中那些杂乱无章的概念,让我们从流域、生态系统、物种、基因等维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在学生思想熏陶、品质构建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被外界大众所关注。近些年,思政教育遇到不少的挑战,很多思政教育人员不能适应教育环境,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工作目标,导致思政教育遭受不少的阻碍。本文从“互联网+”视角下,研究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方向,整理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问题,遵循思政教育改革原则,提出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工作路径。
广西桂北地区是保留侗族文化最多的地区,他们延续着传统的建筑方式、生活模式以及长久积淀的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文化印记。文章从“三生”视角出发,以桂北侗寨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点,使侗寨公共空间满足“生态”“生产”“生活”新模式,提升桂北侗寨公共空间的实用性与功能性,为侗寨公共空间复兴提供新方法。
图形图像领域里像素是最基本单个方形元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像素的高图像分辨率、高色彩深度等对其应用的影像类数码电子产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辩证的角度,解析了图形影像的像素实用原则,高像素的延展价值,像素色深的算法,及像素对画质的制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