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7月1日起,北京移动“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三大品牌开始实行自由互转,用户在由一个品牌转向其它品牌时不用更换原有的手机号码,即携号转品牌。北京移动客服人员介绍说,携号转品牌的意义在于。用户如果对现有的品牌不满意,可申请其他品牌,申请成功后将享受其他品牌的资费套餐。
网内互转
200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运营商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此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先后公布了实施携号转品牌的时间表,由于当时尚未进行运营商的重组。中国电信还未能获得“全业务”资格,因此不存在携号转品牌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联通已经实现了“如意通”与“新势力”间的携号互转,“世界风”用户则仍无法享受到携号转品牌的服务。从2008年10月开始运营移动业务的中国电信则表示,目前暂时无法实现预付费及后付费用户之间的携号互转。
据北京移动相关人员介绍,早在2006年北京移动便拟订了细致的实施时间表,为防止高端用户流失以及业务收入降低,采取了“低调宣传,分阶段执行”的方式,逐步实现动感地带和神州行畅听卡套餐互转。首先于2007年2月1日,实现“动感地带”、“神州行”畅听卡之间的品牌互转;2007年7月1日,实现“全球通”客户与“动感地带”、“神州行”畅听卡之间的携号互转;2009年7月1日,“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三大品牌完全实现自由互转。
携号制度
对于实现全品牌流转,业内分析指出。该政策实施后。将消除运营商内部子品牌之间的资费差异,之前建立的品牌差别将进一步打破,品牌营销战略将会受到冲击。携号转品牌在精准营销和管理上也给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从电信管制经济学角度看。还是基于对各国电信规制实践的观察,用户号码可携带制度通常被视为“确保电信市场公平竞争”的一项基础性电信法律制度。就移动通信领域而言,没有用户号码可携带制度,则移动电话市场有效竞争的形成和维系是无从想象的。
携号转品牌可以看作是号码可携带制度的第一步,在实现这一步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朝着携号转网的方向发展。所谓携号转网即表示无论用户目前使用的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络,都可以自由地将转换为其他运营商的网络,而保持所使用的号码不发生改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用户号码可携带类似于互联互通,虽然主导运营商和非主导运营商都会因此而受益,但是二者受益程度不同,风险不同、对市场效果的预期不同。因此,用户号码可携带一般须要电信监管机构的持续性干预方能顺利施行。
3G期盼
就北京移动目前的携号转品牌来看,运营商仍然为用户设置了一定的阻碍。首先是手续较为复杂,用户需要带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客户服务密码到城,郊区所有自建营业厅申请。而且在办理携号转品牌业务后。原品牌的相关套餐自动取消,新品牌开始生效后,需要个人重新制定新品牌下的业务套餐。在细节上显得较为繁烦。其次,如果用户户口非北京本地。则需预存500元押金,或请具有北京户口的朋友担保。
应该说携号转品牌迈出了号码可携带制度的可喜的一步。但离用户的真正需求还存在—定的差距。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市场上将同时存在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3G制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大运营商,用户将更期盼号码可携带制度,我们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过遥远。
网内互转
200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运营商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此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先后公布了实施携号转品牌的时间表,由于当时尚未进行运营商的重组。中国电信还未能获得“全业务”资格,因此不存在携号转品牌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联通已经实现了“如意通”与“新势力”间的携号互转,“世界风”用户则仍无法享受到携号转品牌的服务。从2008年10月开始运营移动业务的中国电信则表示,目前暂时无法实现预付费及后付费用户之间的携号互转。
据北京移动相关人员介绍,早在2006年北京移动便拟订了细致的实施时间表,为防止高端用户流失以及业务收入降低,采取了“低调宣传,分阶段执行”的方式,逐步实现动感地带和神州行畅听卡套餐互转。首先于2007年2月1日,实现“动感地带”、“神州行”畅听卡之间的品牌互转;2007年7月1日,实现“全球通”客户与“动感地带”、“神州行”畅听卡之间的携号互转;2009年7月1日,“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三大品牌完全实现自由互转。
携号制度
对于实现全品牌流转,业内分析指出。该政策实施后。将消除运营商内部子品牌之间的资费差异,之前建立的品牌差别将进一步打破,品牌营销战略将会受到冲击。携号转品牌在精准营销和管理上也给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从电信管制经济学角度看。还是基于对各国电信规制实践的观察,用户号码可携带制度通常被视为“确保电信市场公平竞争”的一项基础性电信法律制度。就移动通信领域而言,没有用户号码可携带制度,则移动电话市场有效竞争的形成和维系是无从想象的。
携号转品牌可以看作是号码可携带制度的第一步,在实现这一步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朝着携号转网的方向发展。所谓携号转网即表示无论用户目前使用的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络,都可以自由地将转换为其他运营商的网络,而保持所使用的号码不发生改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用户号码可携带类似于互联互通,虽然主导运营商和非主导运营商都会因此而受益,但是二者受益程度不同,风险不同、对市场效果的预期不同。因此,用户号码可携带一般须要电信监管机构的持续性干预方能顺利施行。
3G期盼
就北京移动目前的携号转品牌来看,运营商仍然为用户设置了一定的阻碍。首先是手续较为复杂,用户需要带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客户服务密码到城,郊区所有自建营业厅申请。而且在办理携号转品牌业务后。原品牌的相关套餐自动取消,新品牌开始生效后,需要个人重新制定新品牌下的业务套餐。在细节上显得较为繁烦。其次,如果用户户口非北京本地。则需预存500元押金,或请具有北京户口的朋友担保。
应该说携号转品牌迈出了号码可携带制度的可喜的一步。但离用户的真正需求还存在—定的差距。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市场上将同时存在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3G制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大运营商,用户将更期盼号码可携带制度,我们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过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