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不但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文明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愈发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而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文化得以宣扬和传承的重要承载。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悟到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基于此,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作了阐述,旨在为广大中学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些新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对于中学生而言,语文教育是推动其人格养成以及观念树立的重要渠道。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学语文应当发挥学科的育人作用与优势,将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也能得到充分良好地树立。因此,语文教师应对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作教学切入点,将传统文化渗入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有力提升,促使他们人格品质也能得到充分良好地培养,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落到实处。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充分良好地提升。语文素养指的是最基本的、稳定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学生在语文方面所展现的文化学识和人格修养等。在校园内,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随口说脏话、随地吐痰以及乱扔垃圾等现象,这也说明中学生的个人素养还有待提高。而将语文教学语文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不但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品行道德得到有力的培养,促使其更加健康和全面地发展。第二,推动传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将传统文化渗入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从中汲取优秀的人生智慧和精神思想,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第三,让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增强。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让学生感悟到家国、爱国等思想,促使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良好地提升。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激趣
  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只有在浓厚兴趣的趋势下才会更加热情地进行自主学习。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其能够通过图片、音频以及影像等方式,将抽象的文本知识加以具象化展现,促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得到极强的刺激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得以充分有效地激发。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兴趣培养当作教学侧重,将信息技术引入于教学之中,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丰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为课堂注入更多的活跃性和趣味性因素。例如,在讲授《三顾茅庐》、《牛郎织女》等知识时,教师可展示相关的影像或动画片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立体地认知到故事内容,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有效地调动。
  (二)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当善于抓住任何的契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其方式既可以是古诗词、古文经典以及励志故事等,也可以是对传统风俗以及地域文化的解析。例如,在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与学生一同探讨诗词中的思亲和爱国情怀;在讲授《愚公移山》时,教师可提问学生“为什么愚公要进行移山活动?”、“文章中体现了古代人民的那些精神?”等问题,指引学生进行小组式的探讨,促使他们能够深刻地体悟到古人坚持不懈、不怕吃苦的优秀品质;在讲授《孟子》时,教师可指引学生着重对“富贵不能淫,成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进行分析与解读,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正向的传统文化内涵等等。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并非朝夕之事,教师应对重视该过程的持久性,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和深度地融合,深挖语文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的三观得以正确树立,进而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綜合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引入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应对重视实践活动的引入,开发“活动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将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联系融合,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深刻地体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推动其思想以及素养的内化与提升。例如,教师可将“班级好诗词”活动引入于语文教学之中,同时可积极牵线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让学生能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古诗词背诵与传统文化学习中来。又如,教师可指引学生进行“课前集体古文朗读”,并与学生一同确定朗读内容,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深化他们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还如,在讲授文言文时,教师可将“古文角色扮演”引入于课堂之上,指引学生自备道具,模仿文言文中的故事桥段,激起他们学习兴致,强化他们的文言文认知。
  三、结语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应当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革新教学观念与方法,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建趣味性、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有力提升的同时,价值观念与思想品质也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培养,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
  [2]  王小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7(21)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现时代上层高级比赛与市级比赛直接相差悬殊,市级比赛还是很不成熟,赛事含金量不高。基于体育舞蹈联合会的改革契机,强化赛事文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舞蹈赛事发展可以借鉴成功体育赛事商业化模式来完善自身,本文以市级体育舞蹈赛事商业化运作现状为切入点,分析运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及其对策,探究着手完善赛事商业化运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提高办赛水平,更
期刊
摘 要:任熊与任伯年作为晚清时期海上画派最为典型的代表,本文通过探究分析麻姑形象和祝寿图的历史起源以及任熊与任伯年艺术风格形成背景,从人物塑造、用笔、用色方面对比研究任熊与任伯年的《麻姑献寿图》艺术形式与语言。充分发掘两者的《麻姑献寿图》绘画风格差异与个性。从中窥视,任熊和任伯年在绘画领域的面貌与创新。  关键词:祝寿图;麻姑;任熊;任伯年;麻姑献寿图;创新  一、祝寿图和麻姑形象的历史起源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在“互联网+”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革,当然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在此视域下开展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模式。本文就“互联网+”视域下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展开探讨,旨在探寻更有效、更完善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经管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经管;教学模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
期刊
摘 要: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它能够让化学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地思考,找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薄弱之处予以补救。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质量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效组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学生动手探究实验,搜集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
期刊
摘 要: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符合数学学科特征,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多彩,文中笔者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从“把生活带进数学课堂”和“让数学回归于社会生活”两个方面,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作出相关探究。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数学;更精彩  前言: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数学学科与现
期刊
清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蚕食桑而所吐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这是一句极普通的话,但仔细想想,却使人悟出一个“新”字。什么“新”就是将桑变丝,让花成蜜的创造性。  写作也需要这种创造性。但通过批阅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平谈,高考难以取胜。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创造性。  一拟题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揭示内容主旨。拟得好,能起画龙点睛作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而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越来越多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出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和欢迎,本文中笔者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作出相关介绍。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前言:  小組合作模式,有近十年最为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之称,是一种以学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当今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现状,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最后提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作过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知识  教学模式指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过程控制、学习考核方式、课程教学评价
期刊
摘 要:汉画像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部分,“秦砖汉瓦”历来受人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文化必须重视的。汉画像砖是在秦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作为建筑结构,其运用到的范围遍及汉代的各个阶层的墓室或者其他的建筑形式中,也是汉画像石的姊妹艺术。汉画像砖艺术以动人心魄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一种质朴、和谐的美感。其中画像砖在河南播种的艺术种子最佳,本文以河南洛阳出土的画像砖为例,选取典型的几幅来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普及,教育界也成为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对象,信息化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以及远程学习等学习模式也逐渐普及开来,在各高校中手机学习也成了一种主流学习方式,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开始使用移动学习APP(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通过移动教学APP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更加便捷、更加充满乐趣,使课堂学习充满了乐趣。但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