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才能走“进”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当我踏出师范大学的大门,走上讲台,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非常激动,因为在所有作家中,我最崇拜的就是鲁迅。这篇文章无论在写作手法、语言运用,还是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有很多东西可以去挖掘。但当我看了教案,我傻眼了,只有两个课时的时间来讲这篇文章,所以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草草地开始,匆匆地结束,学生听得一知半解,而我讲得异常痛苦。
  去年,我去文澜中学听课,听的恰好是鲁迅的《社戏》,那位老师真是有魄力,带领她的学生“细细地去分析”“慢慢地去品味”,让她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确实是一位大师,并发自内心地去喜欢他,去欣赏他,从而走“进”他。这样的课,我想对于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这一堂课,我听得很有收获。
  郁达夫曾说:“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鲁迅。”鲁迅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对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细细地去品味鲁迅先生的作品,显得尤为重要。
  二、还原真实,拉“近”与鲁迅的距离
  提到鲁迅,我们老师总要告诉学生,“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学常识,考试经常涉及到,但有时,这样的介绍反而让学生疏远鲁迅,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不利于后面文本的研读。
  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所以我常在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的时候,讲一些关于他的小故事。
  【案例1】“这不就是我们的爸爸吗?”
  鲁迅其实是个拥有明朗笑容的人。“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这样短短的介绍,却颠覆了学生印象中那个永远板着脸、冷峻异常的形象。笑容容易让人亲近。
  鲁迅是一个经常帮助、关心进步青年成长的人。萧红从东北孤身前来,鲁迅像对待女儿那样,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她关爱。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萧红才进入上海文坛,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青年女作家。
  鲁迅还是一个平凡的父亲。我常把在鲁迅书信中关于儿子海婴的部分内容,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听:“我们的孩子也很淘气,也是要吃饭的时候就来了,达到目的以后就出去玩,还发牢骚说‘没有弟弟,太寂寞’,是个颇伟大的不平家。”“海婴这家伙非常调皮,两三日前竟发表了颇为反动的宣言说:‘这种爸爸,什么爸爸!’真难办。”
  往往听到这里,学生就会露出笑容,心里肯定在想:这不就是我们的爸爸吗?
  这些故事的介绍容易让学生感知一个真实的鲁迅,他不是神秘的,更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也和我们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还原真实的鲁迅,并不会使鲁迅的地位下降,反而能拉“近”与鲁迅的距离,从而能更好地走“进”鲁迅。
  三、细嚼慢赏,走“进”鲁迅的世界
  钱理群教授曾说:“世界上每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教育后代,比如莎士比亚、普希金、托尔斯泰、雨果、惠特曼等,都是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家喻户晓,从小耳熟能详的。我们也应该通过中小学教育和其他手段,让屈原、杜甫、李白、曹雪芹、鲁迅……这样的民族文化精神遗产代代相传,成为年轻一代精神成长的‘底子’,这对于他们的一生发展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大概就是中学生要读点鲁迅的主要意义所在吧。”
  鲁迅的文章比较深奥,鲁迅自己也说:“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但初中课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七年级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雪》《社戏》,八年级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风筝》,九年级的《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故乡》,都是比较切合中学生的欣赏水平的。
  孔庆东说:“鲁迅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灵丹妙药……我的观点也是受钱理群先生的启发,我们一致认为鲁迅是现代语文第一高手,把鲁迅读好了,大部分语文问题都会得到帮助。中学的时候如果把鲁迅全集读一遍,不用上中文系就已经成为中文高材生了。”我觉得,初中阶段鲁迅的文章就应该细嚼慢赏,不必拘泥于课时规定。
  在一年的探索中,我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切入鲁迅的作品,带领学生走“进”鲁迅。
  (一)站得高点,“易见”全脉
  讲鲁迅作品的第一堂课,我总是会引导学生尽量站得高点,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案例2】鲜活的“长妈妈”形象
  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第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两个问题: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几件事情?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2.从这些事情中,能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很快就能把事件归纳出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重点描写的是给我买《山海经》一事。因为这件事最能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所以重点描写。
  从事件当中概括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时,我们可以发现,前面的事件大多是作者对长妈妈的“憎恶”“讨厌”,这应该怎样理解呢?学生很容易就明白这种写法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重点。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人物形象非常饱满,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使我们了解了长妈妈这个鲜活的人物。
  通过这样的“站高”,既能提高学生对信息概括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中对文本的脉络了然于胸,明白鲁迅先生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如何去处理材料的,从而增强了他们深入学习的信心。
  (二)走进文句,“深入”挖掘
  鲁迅是驾驭语言的天才,他的语言高度凝练、含蓄、形象和鲜明,经得起推敲、分析、咀嚼。   【案例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风景的描写:“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肥胖”“轻捷”等形容词和“吟”“伏”“窜”等动词的运用,把鸣蝉、黄蜂和叫天子这三种小动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为了表现百草园的春天,作者抓住“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等亮色描写,从而充分显示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案例4】《孔乙己》中对人物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穿长衫”说明他是个读书人,和“短衣帮”相区别,但“站着喝酒”说明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坐下来慢慢喝酒,点出了他的尴尬身份。寥寥几笔,就把这个固守和痴迷于读书人身份,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沦为别人笑料的形象塑造得生动形象,读完让人可叹又可气!
  对语言的探讨,我主要通过学生自我赏析和老师补充提问的方式进行,在赏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去“挖掘”鲁迅使用该词的用意,进一步走“近”鲁迅。
  (三)延伸拓展,“整合”阅读
  讲初中的鲁迅作品,不能单独教学,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连续性地来解读,这样有利于从作品走“进”作者,理解先生那“呐喊”“彷徨”的心情。
  【案例5】“思乡情结”
  我会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故乡》放在一起探究,从中理解鲁迅的“故乡情结”,把握鲁迅的精神世界。
  “思乡”是一个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经常涉略的话题。游子在外漂泊,只要一想起“故乡”,就会使人潸然泪下。鲁迅也不例外,他长期漂泊在异乡,又屡有不如意之事,故乡,正是他抵御苦闷、孤独的精神慰藉。
  在鲁迅先生的内心深处,故乡是美的,充满温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介绍百草园的景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一个普通的菜园,在少年鲁迅的眼里是美的,充满无限乐趣的。
  在《社戏》中,作者也勾勒了一幅故乡美丽和谐的生活画面:在一个离海不远的偏僻宁静的小村庄里,全村人都同姓,他们有的种田,有的打渔,安居乐业,彼此之间互助友爱,热情好客;特别是夜晚和小伙伴的看戏经历,更是让作者心驰神往。
  《故乡》中,作者也勾勒了一幅瑰丽的故乡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三篇文章都对故乡进行了描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年鲁迅的记忆里,故乡是美好的,犹如世外桃源,那里的景色是梦幻迷人的,那里的人是友爱互助、淳朴善良的,那里还有童年的伙伴。这一切深藏在记忆的深处,而当苦闷徘徊时,想起这些,无疑会给人以动力。这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其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摧残,从而导致人情的丧失。
  这样的“拓展”,无疑有益于学生对鲁迅深层次的理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无疑是受益匪浅的。
  四、总结反思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惧怕”鲁迅,每次遇到鲁迅的文章,绝大部分同学都愿意一点一点地挖掘,到精彩之处,往往会会心一笑,我知道他们是真的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甚至还有些同学课外也看起了鲁迅的文章。
  附学生的周记体会:
  官芷微:如果有人问我:“鲁迅先生的文章怎么样?”在一年之前,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繁琐、深奥、难懂。”但现在,我发现我错了。经过石老师仔细上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从上课时一段话的概括,到一句话的赏析,再到一个字的讨论,我深深体会到了鲁迅文章的语言的精炼、奇妙。就像郁达夫所评价的那样:“鲁迅的文章简练地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不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点破……”
  祁锦圣:鲁迅,曾以为他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曾以为他是一个梦一样的人物,那么的遥不可及。但是,经过石老师的讲解,我仿佛踏上了通往梦境的天梯,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他。他也像我们一样渴望去海边拾贝,他也像我们一样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也曾像一个亲切的长辈,无奈地谈论海婴的顽皮……
  金至柔:以前总觉得鲁迅的文章看不懂,但经过课堂上老师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细致分析和对要点的层层深入的挖掘,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出现在了我眼前:无知善良、关心爱护孩子的长妈妈,在百草园中探险的“我”,一群孩子撑船去看社戏的热闹场面……原来,鲁迅冷峻的外表下面深藏着一颗细腻真挚的心。
  陈娅欣:我学鲁迅文章的一年多中,让我对鲁迅的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我再次打开《朝花夕拾》。那篇《狗·猫·鼠》让我读出了不同的蕴味。我从中看出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暴虐者的憎恶……
  参考资料:
  孔庆东《孔庆东评点鲁迅小说》,辽宁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学科很多知识和内容需要实验进行教学,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倾向于关注实验演示和讲解,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与重视,导致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物理教师要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发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刻苦钻研等良好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摘 要: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如何精准扶贫,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有必要助力脱贫攻坚,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近年来,各种扶贫类电视节目纷纷涌现,为电视荧屏增添了一抹亮色,做好扶贫政策的翻译官,连接线上线下的连通器,当好扶贫故事的讲述人 ,做好扶贫梦想的圆梦人。发挥出主流媒体脱贫攻坚的轻骑兵作用。  关键词:主流媒体;精准扶贫;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提升的引擎。因为她,我们脱离了粗俗,走向了文明;因为她,我们不再愚昧,而逐渐聪颖;因为她,心灵不再枯竭,处处盛开美丽的花朵;因为她,灵魂不再彷徨,逢事镇定自若坦然相对。  书让你成熟,让你厚重,也为自己的人生撑起了一片天空。面对这么好的一本书,你能不拿起端详?怎能弃之不览?人生天地间,其一快乐事乃读书也!读书更是语文学习的必要,它能极大促进我们的学习,对学好语文来说是
[摘 要: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的实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质量。本文分析了现目前高职学生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政府购买高职教育学生实习服务的必要性,提出政府购买高职教育学生实习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政府购买;高职教育;实习]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受到各级政府、院校、企业的重视。高职院校旨在为企业和社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是苏教版教材(必修五)所选的一篇哲理散文。本文选自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本书采用的是独白式的写作方式,思想精练,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内容丰富,展示了内心的世界;文字隽永,蕴含了文学的意味。课本所选文本较短,表述抽象,含义深刻,而且文字间跳跃性强,有时确实给人以“零星无序”的感觉。所以,教学有相当的难度。以至于有些教师让学生随便读读,或者干脆略过不讲,美其名曰“大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在部署“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也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这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做出的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不仅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更重要的
[摘 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于来访者的过去要不要了解,要了解到什么程度,不同的咨询师会有不同的态度与做法。本文从阿德勒的哲学观点出发,论述来访者在面对问题时,面向未来思考聚焦当下此时此刻要做什么的重要性。如何过好现在,以达成自己想要的未来,而不是反复解释纠结过去,也许是一种更为轻松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心理咨询;阿德勒心理学;活在当下]  谈到心理咨询,很多人会想到精神分析,会用线性的思维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材选入的《云南冬天的树林》是当代诗人于坚的散文力作,也是同类散文中阅读难度最大的一篇。作者在写作时摆脱或者弃绝了散文写作所惯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程式,呈现出一种诗性的“感觉化”的倾向。因其有着强烈的感性的特点,使得习惯在阅读中去探究体味文本“微言大义”的读者,往往就会觉得本文摇曳生姿但扑朔迷离,晦涩难懂。  要突破这个阅读障碍,就必须从于坚所秉持和坚守的文学理念入手。于坚,中
[摘 要:本文从健全课堂的教学制度、设立教学督导小组,进行教学评分、利用互联网,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考核的模式,四个方面探究如何优化高校远程线上教育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学水平;考核制度]  科技的进步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线上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创新,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模式。  一、高校远程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的现状  目前,线上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目前中学教学已经把阅读摆到极重要的地位,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师评估机制使得教师头上有了升学率压力。教師在这种“压力”束缚下,竟以急功近利、立竿见影地抓课堂、抓分数为“明智之举”,其表现常常是测试替代赏析和领悟,课堂则被废置一旁;教师的“讲”替代学生的阅读,结论替代过程,甚至经典的课文被切割成凌乱的碎块,教师没有时间去关注和辅导学生的阅读。这样就出现了一种现象:阅读教学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