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环境教育插上科学之翼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erwa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得切实、干得扎实、做得真实、活得踏实”,为环境教育讴歌、为科技教育实干、为校外教育拼搏、为创新事业奉献是我践行的教育人生。
  
  我在校外开展环境教育已有25个年头。有时,自己都感到吃惊,居然在校外环境教育战线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其间有过孤独的摸索、失败的彷徨、焦急的等待……但更多的是为我钟爱的教育事业,为我热爱的美好家园,为我喜爱的科学创新而顽强地拼搏、勇敢地应对、不懈地探索。因此,我感到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赏心悦目!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比较有不少困难。没有固定生源、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时甚至没有场地。教什么?怎样教?条件怎样?如果强调困难,几乎每个校外教师都会感到困难。而我看到的是校外教育比校内教育有更大的优势,可以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种规范、一种教材,可以给教师以更为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多彩的环境世界 多样的实验设计
  
  伴随着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国十大环境问题的提出,环保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环境保护的类别越分越细,大到宇宙环境,小到微观世界,远到地球两极,近到衣食住行,可以讲的内容丰富多彩。校外教师如何找准开展环境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使他们能够较快地迈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呢?我设计了一个问卷,面向全市1000名青少年开展调查。我了解到青少年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水和噪声。我用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方法丰富我的课堂活动,通过调查、考察、实验、体验、讲授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其中实验法最吸引学生。我设计的中草药中的色素提取、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对比、加碘盐的测定、水污染测试仪、多功能耗电测试仪、手机辐射检测、饮料与健康、有毒塑料鉴别等几十个环保实验,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捕捉环境问题 确立研究主题
  
  很多学生和老师找到我,迫切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选定一个环保问题。的确,一个新颖、有实际意义的选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但关键是如何确定一个环保话题,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美国某公司花巨资造了一个大型电机,可就是不运行,无奈的老板悬赏1万美金请人修理。一位无名的工程师围着电机转了一圈,便用粉笔在机身上画了一个道说:“请将这里的线圈缩短16圈。”果然机器开始动起来。有人说,你挣钱未免太容易了,画了一下就挣1万美金。工程师说:“如果这只粉笔值1美元,那么画的那条痕迹就值9999美元,因为这条痕迹里包含的是技术。”
  这个故事说明拥有思考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由此故事联系到环保选题的确定,学生不能仅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学习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在最终确定选题前,要三思而后行:能做到吗——重视题目的可行性;有新意吗——突出题目的创造性;有用吗——讲究研究结果的实用性;有条件吗——强调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科学研究选题的路径,即思考—设问—实践—发现—分析—讨论—立题。
  一个小姑娘告诉我,她家的窗台上有小鸟停留。这个看起来很一般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小选题,涉及“观鸟”还是“关鸟”的大问题。于是,我鼓励她用一年的时间观察、拍照和研究。她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如果窗台上有很多杂物,小鸟不爱来;如果有一些五谷杂粮,鸟儿就会多;秋季来的小鸟身形很肥,春季来的小鸟身形较瘦;周围环境好的社区,鸟就会多等。她用自己的观察说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小鸟的生活。后来,小姑娘将自己的观察写成报告,获得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
  一个学生看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后,问我:“北京真有把树盖在房子里的住户吗?”我鼓励他在北京找找,并帮助他设计了调查路线和方法。没想到,他居然找到100多棵与张大民家类似的树,并给这些树命名为“困树”。随后,他撰写了一篇《困树的心声》,代表“困树”向100多家居民申述,并通过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后来,他获得了“全国福特环保青少年奖”。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
  
   曾有一位开展环境教育多年的教师问我:“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节水节电都做了,在全民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时,我们还有什么可做的?”这位教师忽视了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即要鼓励青少年用创新的眼光发现环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环境问题,用扎实的理论分析环境问题,让环境教育插上科学的翅膀,使之更具有生命力。
  “雪、盐、行道树”的研究源于1996年底报纸上的一条消息:“下雪后,市里对主要马路洒了四千吨盐水,以融化路上的积雪,缓解交通堵塞。”经过讨论,师生感到这样多的盐水被洒在马路上,又被扫雪的人堆积到路边的树坑里,有可能影响树木的生长。为此,学生对树坑中的盐分进行了一年的监测。师生共同设计了这样一套研究方案:首先是选点,把树木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调查组为洒盐水道路旁的树坑,对照组为不洒盐水道路附近的树坑。其次是分析数据、寻找问题所在。最后是通过媒体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引起社会对于该问题的关注。研究采用按月采集树坑里的土壤,测定土壤中氯的含量的方法。
  经过一年的调查发现,洒过“盐溶雪”的树坑里的盐分大大高于对照组,已经到了可能危害树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程度。1997年12月,学生的研究结果在《北京晚报》上公布,引起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在1998年1月14日公布了“不准将盐溶雪堆到树坑里的市政府2号令”。5年后,经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启用了新型融雪剂化雪。
  
   培育学生 成就自己
  
  当前教育形势不允许教师停滞不前,我们要师生共进,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教师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敏锐的信息意识、明确的辅导意识、执著的开拓意识和严谨的科研意识,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下面具体阐述这五种意识的内涵。
  强烈的环境意识,要求教师采取积极正向的环境行动,使生活素质和环境质量能达成动态平衡,并使学生也具有相同的能力,在适当的时机采取个人或集体行动。
  敏锐的信息意识,要求教师能运用教育哲学知识、道德思考理论、行为关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选择、发展、实施及评鉴课程计划与教材教法,有效地达成环境教育目标;教师要有敏锐洞察信息的素质,及时抓住来自社会的科技信息,抓住来自学生的兴趣信息。
  明确的辅导意识,包括教师开展专项辅导培训,进行示范教学;帮助学生“量体裁衣”,选择适合的课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形成自己的“研究团队”。
  执著的开拓意识,即教师有能力选择、发展及实施课程教材,使学生能认知人类的行为如何影响环境,了解国内和国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方案;澄清价值观对作决定的重要性,以及明确各种负责任的公民行动;教师要能够克服困难,善于在逆境中生存,不断创新,不故步自封;要用前瞻性的思考面向全体学生的环境教育普及问题。
  严谨的科研意识,这是走向研究型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应能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及原理去分析环境问题,调查、发现并评鉴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预测其后果。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相同的能力;帮助学生从科学角度思考问题,利用科学方法开展课题研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设计实验的能力。
  
  周老师感悟人生
  ——幸福“三部曲”
  教师不是最适合年轻人的职业,经常要承受没有经验可言、没有地位可炫、没有乐趣可说、没有时间可乐的痛苦。你承受了,幸福向你招手。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勇于接受新的挑战,从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收获自身的成长,幸福向你走近。
  教师是一份美好、神奇和充满创造性的职业,能够感受美好,见证神奇,享受其间的乐趣,你会发现教师不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份事业,幸福与你拥抱。■
其他文献
《云雨南亭》是我2006年初在广州时画的写生系列。有人说,广州是南方以南的地方,是没有冬天的城市,是一个没有记忆并抹去过去的地方。常年的绿色使人对身边的风景麻木。因此,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一维水流、二维泥沙数学模型,以长江口南港北槽为实际背景,研究了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输运的规律;讨论了泥沙近底边界条件,认为非恒定情况下泥沙底
2010年首都基础教育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使首都基础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首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指出: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首都基础教育,在实现优质、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这两个不适应。所有这些问题,都不约而同地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针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区域均衡、学段均衡和内涵发展三个薄弱环节,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
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到1株转糖基活性较高的乳杆菌,经16S rDNA菌种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EU621851)K4.以乳糖为底物,研究β-半乳糖苷酶粗酶液在不同
无损检测技术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得到提升,为技术人员更为迅速的分析桥梁结构问题创造良好技术条件,是现代桥梁检测所需选用的主要检测技术之
尽管到目前为止遗传学的研究还没有改进疼痛的治疗,一些研究者依然认为大量的发现指日可待。神经科学家史蒂芬·韦克斯曼(Stephen Waxman)试图了解基因是如何影响慢性疼痛的,
期刊
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观念变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每一个人都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作为教育系统的党政干部,更要具有新思维,新理念,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教育创新。因此,每一位干部都要不断学习。而参加培训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机构,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选
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等方面的理论,采取集中学习、独立学习、群体研讨、录像观摩等形式,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改理念,从而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改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加强政治学习。我校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