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汽车销售实务》的课程性质,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汽车销售实务课程。在考虑教育技术进步的同时,考虑学习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分课堂通过重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缺课、上课睡觉或玩手机等屡禁不止的课堂教学现状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和有效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对分课堂 汽车销售实务 高职大学生
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过程中出现飞跃式发展,相伴而生的是高职教育出现教育质量严重下降问题,体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上,教师压力大、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缺课、睡觉或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综合素质不能有效提升。传统课堂教学亟待改革。
一、“对分课堂”概念的提出及核心理念
1.对分课堂概念的提出。2014年,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对分课堂”新思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根本性变革。
2.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中间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吸引并自我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观点。即:“对分课堂”教学法把“教”与“学”清晰地分为了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教学法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对分课堂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实质性飞跃,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高职《汽车销售实物》课程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汽车销售实物》课程改革现状。近年来 ,高职院校为培养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不断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以构建学习作为主要方式,以开发潜能为课堂教学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现培养目标。通过教师事先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讲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高职教改的重要内容。以汽车营销专业为例,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汽车销售课程改革”字样进行收索,共收到53043条结果,以“汽车销售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有13233条结果。
2.高职《汽车销售实物》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以及丰富的成果研究,究其根本是要实现理想教学目标。理想的高职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师生作为课堂平等对话的兩个主体,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情景演练等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融合素质养成、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教育,目标是通过全程动态全面考核,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职业养成习惯,最终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大量的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所增加。但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情景演练等环节,总体感觉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课前预习、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环节体现出高职学生综合能力明显不足,导致情景演练内容不够完整、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意创新思维匮乏等问题。有限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缺课、上课睡觉或玩手机等屡禁不止的课堂教学现状问题,未能解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问题、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及有效团队协作等问题。
三、对分课堂应用研究现状
“对分课堂”是网络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在考虑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考虑学习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并融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试图从根本层面上摆脱我国当前课堂教学的困境,形成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2014年春,复旦大学首次尝试对分课堂,学生积极、教师愉快,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主动性显著提升,获得良好效果。对分课堂通过教师讲授环节解决课程理论框架、课程重难点及课程系统性问题;通过内化环节督促学生消化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课堂讨论环节,以亮、考、帮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到目前为止,对分课堂迅速应用于上至研究生下至小学生课堂中,获得了多项课题立项和课堂教改成果等。
四、对分课堂在汽车销售实物课程应用前景展望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中间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该方法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知识框架讲解,解决以往课程教学知识系统性问题、重难点问题、教学压力问题,通过亮、考、帮形式,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对分课堂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吸引并自我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观点,对分课堂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实质性飞跃,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J]. 复旦教育论坛 2014(09).
[2]徐亚萍.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析 [J]. 徐亚萍.2016(04).
[3] 杜艳飞; 张学新. “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 [J]. 继续教育研究 2016(03).
[4] 范兴娟,杨斐,张震强,李辉. 模块化教学在《交换技术》课程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2) .
[5] 王晶莹,高鸿翔. 对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实行“工程力学”模块化教学的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6) .
[6] 李金生,何文渊,李定生,蒋芳丽,萧洒. 模块化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专业拓展性知识的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05) .
[7] 于永洋. 创设教学情境打造精彩课堂[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13) [3] 王建明. 多媒体教学“失败类”数学课堂实例与分析[J]. 学苑教育. 2016(16) .
[8] 张震,李玉华. 论教师的教学风格[J]. 临沂师专学报. 1999(02) .
[9] 姚威,肖安庆,李通风.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与出路[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14).
作者简介:吴素君,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教授;杨雪,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王天玉,东北育才学校学生。
关键词:对分课堂 汽车销售实务 高职大学生
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过程中出现飞跃式发展,相伴而生的是高职教育出现教育质量严重下降问题,体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上,教师压力大、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缺课、睡觉或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综合素质不能有效提升。传统课堂教学亟待改革。
一、“对分课堂”概念的提出及核心理念
1.对分课堂概念的提出。2014年,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对分课堂”新思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根本性变革。
2.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中间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吸引并自我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观点。即:“对分课堂”教学法把“教”与“学”清晰地分为了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教学法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对分课堂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实质性飞跃,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高职《汽车销售实物》课程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汽车销售实物》课程改革现状。近年来 ,高职院校为培养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不断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以构建学习作为主要方式,以开发潜能为课堂教学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现培养目标。通过教师事先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讲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高职教改的重要内容。以汽车营销专业为例,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汽车销售课程改革”字样进行收索,共收到53043条结果,以“汽车销售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有13233条结果。
2.高职《汽车销售实物》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以及丰富的成果研究,究其根本是要实现理想教学目标。理想的高职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师生作为课堂平等对话的兩个主体,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情景演练等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融合素质养成、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教育,目标是通过全程动态全面考核,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职业养成习惯,最终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大量的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所增加。但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情景演练等环节,总体感觉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课前预习、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环节体现出高职学生综合能力明显不足,导致情景演练内容不够完整、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意创新思维匮乏等问题。有限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缺课、上课睡觉或玩手机等屡禁不止的课堂教学现状问题,未能解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问题、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及有效团队协作等问题。
三、对分课堂应用研究现状
“对分课堂”是网络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在考虑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考虑学习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并融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试图从根本层面上摆脱我国当前课堂教学的困境,形成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2014年春,复旦大学首次尝试对分课堂,学生积极、教师愉快,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主动性显著提升,获得良好效果。对分课堂通过教师讲授环节解决课程理论框架、课程重难点及课程系统性问题;通过内化环节督促学生消化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课堂讨论环节,以亮、考、帮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到目前为止,对分课堂迅速应用于上至研究生下至小学生课堂中,获得了多项课题立项和课堂教改成果等。
四、对分课堂在汽车销售实物课程应用前景展望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中间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该方法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知识框架讲解,解决以往课程教学知识系统性问题、重难点问题、教学压力问题,通过亮、考、帮形式,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对分课堂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吸引并自我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观点,对分课堂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实质性飞跃,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J]. 复旦教育论坛 2014(09).
[2]徐亚萍.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析 [J]. 徐亚萍.2016(04).
[3] 杜艳飞; 张学新. “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 [J]. 继续教育研究 2016(03).
[4] 范兴娟,杨斐,张震强,李辉. 模块化教学在《交换技术》课程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2) .
[5] 王晶莹,高鸿翔. 对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实行“工程力学”模块化教学的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6) .
[6] 李金生,何文渊,李定生,蒋芳丽,萧洒. 模块化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专业拓展性知识的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05) .
[7] 于永洋. 创设教学情境打造精彩课堂[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13) [3] 王建明. 多媒体教学“失败类”数学课堂实例与分析[J]. 学苑教育. 2016(16) .
[8] 张震,李玉华. 论教师的教学风格[J]. 临沂师专学报. 1999(02) .
[9] 姚威,肖安庆,李通风.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与出路[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14).
作者简介:吴素君,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教授;杨雪,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王天玉,东北育才学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