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找出了目前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教授内容多、课堂的管理比较困难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几个方面找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班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课题项目】 院级教改课题:大班教学环境下专业课有效教学的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21-02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未来若干年,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较快的增长率必然会产生较大的投资需求,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这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及各项经济指标。前几年国家大力扶持新农村建设,大部分地区旧城改造,国家级大型工程等。
  1.大班教学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4级建筑工程专业的360人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的20名教师,调查的内容涉及教师教学的情况(教师备课情况、信息化手段的采用情况、激发学生兴趣情况等)、学生听课的情况(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师生交流情况、教师讲授理解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两大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问卷365份,回收率96.05%,回收率超过90%,数据有效。
  2.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卷回收回来以后,课题组对问卷上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整理,发现大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本专业学生有理科生、文科生,还有一些特长生,学生基础不一,参差不齐,而且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例如:建筑力学),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听不懂,一节课听不懂第二节课就不愿意继续听,时间一长,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2.2 教师教授较快、内容较多
  对于一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大专生来说,大学两年多的时间里,第一年基本上在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年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实习单位实习,细算下来也只有一年的时间在学习专业课,因为要求教师在有效的时间里讲授更多的知识,造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一周三十节课,教师在讲课时满堂灌的情况。教师每次上课都讲授很多知识,学生听起来就更费劲了。
  2.3 课堂的管理比较困难
  由于是大班教学,特别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个班级大约50个人,两个班级加起来就将近100人了,在这样的大课堂上,教师想要能够掌控整个课堂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不管是从上课效果,还是课堂师生的互动,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2.4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被大专录取的学生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的储备等方面都不是很好,在高中学习都不是很积极主动,到了大学随着环境的诱惑力(例如互联网)越来越多,想让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可能会有更大的困难。
  3.大班教学的解决措施
  3.1 根据学生的基础采用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基础把学生分成A、B、C三类,对于A类基础的学生,不但要求能够掌握课堂上讲授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对于B类基础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课堂上讲授的重点和难点。
  3.2 优化讲课内容,少讲、精讲
  要求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课程方案,优化上课的内容,讲解核心的知识点,保证核心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一二,基本达到了课程目标。
  3.3 加强课堂管理
  虽然教师在前期准备的很充分,如果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配合也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加强课堂管理非常重要。在上课的过程中,严管迟到、旷课现象,在讲课的时候适当的在教室走动,时不时的提问刚才讲过的知识点,对回答出来的学生进行加分等等,这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3.4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前、课中、课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专院校的很多学生来讲,缺乏自信,应该适当地给予鼓励,在课前通过QQ群、微信群等各种途径布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或组成小组进行探索,对于完成的或完成一部分的学生给予加分等方面的鼓励。
  总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果让学生离开网络,离开手机是不可行的,关键是在于如何让互联网为我们所用,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大班教学更是在这些方面要引起重视,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专业知识,变弊为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陈根.高校大班教学课堂纪律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作者简介:
  王会芳(1982-)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建筑材料,给排水。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7-02  在通往大连市青泥洼CBD的解放路上,有这样一所学校:其主体建筑是由象征“热烈与静谧”的红墙青瓦、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圆形与矩形组合的楼群。在这里,“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醒目地呈现在操场西墙上,其他三面则是由学生动手画制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及艺术造型的艺体墙和以连环画形式介绍中华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整体语言教学理念的梳理和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现状的反思,提出将整体语言教学,这一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英语教学课堂实践和调查,说明整体语言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取性,以期对现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口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口语英语技能  【基金项目】201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不仅要重视英语阅读教学,还应不断寻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方式,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效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英语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训练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3-02  众所周知,新课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基。在学好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加深对以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本文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对兴趣的涵义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引入兴趣教学法,其次对兴趣教学法的原理和意义进行阐述,最后针对兴趣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措施详细论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 兴趣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新课标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如何把握新课标?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含量高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作用?一直是我在反思的问题。本文中,我以执教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为例,浅谈我对新课标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思维含量 思维能力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28-02  一
期刊
【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基于建模思想,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数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本文试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维度浅谈如何提升数学教学中倾听的有效性,为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关键词】倾听 以学习为中心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33-02  牛献礼指出“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教学。课堂教学从动机到结构
期刊
【摘要】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物理教学要求实现学生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物理学习中得到快乐,也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物理 电学实验 电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浙江省已经进入了新一轮课改,在此背景下物理学科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实验就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本文论述了实验在四个方面体现了教学目标: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二、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实验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四、实验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加强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关键
期刊
【摘要】2014年河北省以中高职衔接为突破,将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领域延伸,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中高职分段培养和开展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本文提出“3+4”课程衔接中顶层设计、学校之间沟通渠道、教材选用、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使“3+4”课程衔接更有效。  【关键词】中职 本科 “3+4” 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