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与本科“3+4”课程衔接问题与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河北省以中高职衔接为突破,将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领域延伸,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中高职分段培养和开展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本文提出“3+4”课程衔接中顶层设计、学校之间沟通渠道、教材选用、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使“3+4”课程衔接更有效。
  【关键词】中职 本科 “3+4” 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20-01
  一、概念界定
  所谓“3+4”分段培养,即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3年,经考核测试合格后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习4年。7年学习期间,由对接试点的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共同制定对接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选择院校范围上,“3+4”分段培养试点中职学校选取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试点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试点本科院校选择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省属本科院校。学制和招生上,实行“3+4”本科教育学制,前3年列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后4年列入有关本科高校招生计划;前3年期满后,对有继续学习意愿的学生经考核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后4年本科高校学习。其他学生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待。招生工作随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统一进行,由中等职业学校负责具体录取工作;招生录取分数线原则上不低于考生所在地中考总分的75%。转段考核测试内容以专业技能和中职教育学业水平测试为主,其标准由本科院校和对口中职学校共同制定,报省教育厅审定,具体考核测试办法另行制定[1]。
  二、“3+4”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
  首先,缺乏具体性的实施要求。“3+4”作为中高职衔接的一种新模式,在实现中职与本科课程衔接方面,河北省作为试点省份之一,目前还处于“摸石过河”的状态,尚未对具体的衔接有统一的要求。其次,缺乏联合制定的课程标准。
  (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自提出这种分段培养模式以来,河北省虽然出台了配套的支持方针与政策,但是却未就中职和本科院校应该如何建立流畅的沟通机制予以说明和指导。中职和本科院校虽然会定期举行会谈以及讲座,但是周期过长,而且沟通内容甚少涉及教学。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合作学校基本都没有频繁交流的习惯,交流活动的缺失对二者的无缝衔接造成了严重阻碍。
  (三)教材选用众口难调
  “3+4”目前还未在我国普及起来,故而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种教育培养模式的文化课教材,教育行政部门也未对应该选用何种文化课教材予以说明和规定。于是,河北省在实施“3+4”分段培养时,只得根据各校不同的学生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文化课教材。
  三、“3+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实施策略
  (一)建立专门的“3+4”课程衔接运行机制
  中职与本科课程的顺利衔接,需要有高效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个统筹规划中职与本科衔接的工作部门,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小组工作。这些部门主要是:沟通与协调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课程衔接的工作部门;由若干专家组成的课程衔接咨询小组,负责对有关“3+4”课程衔接的问题答疑解惑。其次,针对各部门出台的方针和政策构建一个具体的落实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课程的系统化开发
  中职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一定要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并构建一个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结构体系。
  一般情况下,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是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必须落实的工作。在设计中职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工作任务和岗位需求对职业能力等级进行细分,然后以之为依据将人才培养过程分割成若干阶段,保证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课程体系相匹配,文化和专业课程的安排也应该以人才培养阶段和学生职业能力特征为准。
  (三)联合制定课程标准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规范就不能运行”,学制之间的衔接需要两级学校联合制定课程标准,统一的课程标准是实现职教体系内外贯通的前提条件。由于各地的资源优势不同,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联合制定课程标准可以借助政府提供的公共平台,在明确各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开发中职与本科衔接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各级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负责落实“3+4”衔接工作的部门、行业专家、职业专家要定期开展研讨会议。
  参考文献:
  [1]关于改革完善中高职分段培养和开展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Z].冀教职成﹝2014﹞8号.
  作者简介:
  王阳洋(1988/03/06-),河北省邢台市人,职业技术教育学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为了不让语文课浮在水面上,就要追寻诗意的诵读,设疑要机智巧妙,还要擦亮审美的慧眼,教会学生欣赏美和评价美,努力让教师的评价化腐朽为神奇,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乐学的氛围。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与诗意,体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精彩,也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7-02  在通往大连市青泥洼CBD的解放路上,有这样一所学校:其主体建筑是由象征“热烈与静谧”的红墙青瓦、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圆形与矩形组合的楼群。在这里,“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醒目地呈现在操场西墙上,其他三面则是由学生动手画制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及艺术造型的艺体墙和以连环画形式介绍中华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整体语言教学理念的梳理和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现状的反思,提出将整体语言教学,这一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英语教学课堂实践和调查,说明整体语言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取性,以期对现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口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口语英语技能  【基金项目】201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不仅要重视英语阅读教学,还应不断寻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方式,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效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英语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训练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3-02  众所周知,新课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基。在学好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加深对以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本文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对兴趣的涵义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引入兴趣教学法,其次对兴趣教学法的原理和意义进行阐述,最后针对兴趣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措施详细论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 兴趣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新课标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如何把握新课标?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含量高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作用?一直是我在反思的问题。本文中,我以执教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为例,浅谈我对新课标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思维含量 思维能力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28-02  一
期刊
【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基于建模思想,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数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本文试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维度浅谈如何提升数学教学中倾听的有效性,为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关键词】倾听 以学习为中心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33-02  牛献礼指出“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教学。课堂教学从动机到结构
期刊
【摘要】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物理教学要求实现学生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物理学习中得到快乐,也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物理 电学实验 电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浙江省已经进入了新一轮课改,在此背景下物理学科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实验就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本文论述了实验在四个方面体现了教学目标: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二、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实验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四、实验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加强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