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课更高效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题材单调是学生作文的通病。追溯其根源,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肤浅,体验浅化所致。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程度,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留住生活,厚实积淀,储藏素材,做到厚积而薄发。
  【关键词】素材积累;丰富生活;经历实践;记录收藏
  【中图分类号】G536.8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72-01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在写作文时,经常有学生说:“老师,我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写。”题材匮乏是学生普遍的问题,笔者曾对《我的XX》习作做过调查分析,统计了一个班级的46名学生,结果有38个孩子写的是爸爸妈妈,而其中写“送我上医院”的居然有31个。而写老师的,还是停留在“深夜批改作业”、“老师送我去医院,医生误认老师是妈妈”这些材料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作文材料中显得那么“单调灰色”,机械刻板的材料充斥着学生的习作。我觉得这与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怎样写”,而忽略“写什么”有着很大关系。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那么,作文教学的“牛鼻子”是什么呢?怎样让作文课更高效?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的“牛鼻子”就是指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积累素材,这是教好作文、写好作文的根本保证,是引导作文教学成功的磁石!
  一、立足现实,在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素材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可谓丰富得很:看电影电视、玩网络游戏、出远门观光、下棋、舞蹈……但他们的感受程度正日趋下降,对生活的认识肤浅,多姿多彩的生活往往不能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生活事件在他们心中只是过眼烟云,许多美妙的事物就因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和他们“擦肩而过”。正像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善于观察的人,做留心周围事物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的感受。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又是一年春来到,柳絮满天飘!”歌曲《小桃红》中的情景真的来到了我们的周围:早上,校园里,到处是飞舞着的白色精灵;课间,操场上,放眼全是追逐春天的天使……此时,让意犹未尽的小天使们提起笔来,难道他们还会无话可说吗?
  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沙尘暴来袭!天,被无边的灰暗笼罩着,迎面都是黄色的微尘。一场雨后,汽车的挡风玻璃成了黄色的幕布,花坛里的花、草、树上的叶子,全笼上了一层黄纱……“嗯,是该好好保护环境了!”相信这一定是此时同学们共同的心声。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报到。咦,黑板报出好了?大家围在图文兼美的板报前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也猜测着:这板报是谁出的?什么时候出的?别猜了,还是写下来吧!
  为了让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花一草真正地走进学生心灵的殿堂,笔者试着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或小组或指名进行聊天式的交谈。引导学生谈大自然中的“趣”,谈社会生活中的“奇”,谈生活中的“得”。如谈最美教师,谈感动中国,谈邻居大娘的溘然长逝,谈学校新来的门卫……在激励、借鉴、启迪中促进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解读生活,丰富各自的情感,形成独特的主见。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事件能在认识上充分显化其意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次动情的谈话,一堂情趣盎然的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一个饱含深情的微笑……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作文题材。
  二、经历实践,在丰富的体验中充盈素材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创设精心营造的优化情景,尽量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新颖活泼的班队活动,别出心裁的盆艺观赏,令人耳目一新的文艺演出,生动有趣的课堂表演……尽力让万千物象或以它的丰富多彩,或以它的启智逗趣,或以它的陶冶性情引起学生的倾情投入,使学生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
  为了补充课堂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足,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春日去郊外踏春寻芳;夏天观“白雨跳珠”的景致;清秋赏金菊银桂,落叶红枫,寒冬组织学生在雪中嬉戏玩耍……使学生感到生活就是这么丰富多彩;还可以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去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题材。如:采访商场、超市的售货员,了解商品的货源、价格、销售;向水果摊主了解苹果的种类、产地;调查家乡水质污染及处理办法;调查本村乡亲生活状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表明:只有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有情可抒,学生的大脑中才会渐渐涌出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
  三、自主表达,在交流和记录中收藏素材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怎样让学生在更多更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拓宽题材来源呢?我们不妨在个体积累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题材,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生活经历的机会,对学生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进行指导,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题材空间。此外,教师还可以从中筛选出一些题材,讨论如何恰当地运用。
  同时重视指导学生自主记录作文题材,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一本“写真集”,要求他们细心地去感受生活,真实地记录生活的喜怒哀乐,留住岁月匆匆的脚步。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在看似单调、平淡的活动、生活中常常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获得习作的灵感和激情,为将来的写作提供素材。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一般要求学生以“情景”为载体进行记录。即用比较简洁的语句对生活中某个情景进行描述或者概括,还要记下瞬间的情感体验,每个题材的字数一般在60字以内。这样,学生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感觉,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激动与欢乐,苦恼与悲伤,迷茫与惆怅,真实地、不加矫饰地展现出来,让你为他们那一颗颗鲜活率真的心而感动。
  厚积才能薄发,没有丰富的题材积累,就没有潮涌的文思,生花的妙笔。我教6年级时,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积累题材达100个以上,且内容丰富多彩,真实有新意。这样,用较少的时间积累了很多第一手资料,较好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实践证明,丰富的生活源头,充盈的作文素材是作文前不断酝酿、蓄势待发的过程,“火到猪头烂”,以待作文时的一蹴即发、信手拈来。相信,只要我们牵住了“素材积累”的这个“牛鼻子”,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作文“无话可说”、“无病呻吟”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笔下的习作之花才会充满活力和灵性,越来越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了这样的描述:“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在提问时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问题有兴趣性的原则下,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并给学生适时鼓励性的评价,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
期刊
【摘要】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2-01  语文教学中导入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好的导语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
期刊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启美、启智、启德、启信这四个着力点,就可以使美术教学
期刊
【摘要】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能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英语课堂绽放生命的光芒,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的三维目标的统一,教者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忽视了语言情景设置,忽视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合作学习方式的合理利用等,本文就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英语课堂;自信;小组合作;导学案;兴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3-01  何谓后进生?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类学生:一是成绩后进、思想后进、行为表现后进的学生;二是成绩后进、思想后进、行为表现一般的学生;三是成绩后进、思想好、行为表现一般的学生。第一类学生是公认的后进生,后两类由于成绩后进,在追求升学率、优生率、及格率的现实面前,没有多少老师认为他们是好学生,但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1-01  传统教育中,教育者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采用的是工具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把学生视为压制的对象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若有学生“越轨”,教育者则严惩甚至体罚。他们将受教育者视为“一棵小树”对其“任修任剪”,在教学中施行的是典型的“要我学”思想。这种“私塾”式教学制度下产生的学生只能在题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9-01  在执教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时,学生在课后练习的笔算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错误引起了我的关注:相当部分学生采用先口算出得数,再列竖式的错误笔算方法,计算过程也是错误百出,比如抄错数字、该进位的没有进、该退位的没有退、不用进位的进了位、不用退位的反而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01.3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8-02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31.3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73-01  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事实上,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直观效果不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如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