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决定成败——以两位数进位加法浅谈笔算教学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9-01
  在执教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时,学生在课后练习的笔算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错误引起了我的关注:相当部分学生采用先口算出得数,再列竖式的错误笔算方法,计算过程也是错误百出,比如抄错数字、该进位的没有进、该退位的没有退、不用进位的进了位、不用退位的反而退了位……如何提高学生笔算能力成了当务之急,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反观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出错的各种原因,剖析学生笔算的思维历程,力图找到提高笔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其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时常见的错误有:看错或抄错数字;相同数位没对齐;看错运算符号,把加号写成减号或把减号写成加号;进位加法时先算十位,该进位的没进位,不进位的却向十位进了一;退位减法该退位时没退位,不退位的却在十位退了一;竖式结果没写到横式上……归纳起来主要是笔算的算理没理解透,算法掌握不到位,笔算习惯不好造成的。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针对性指导、练习,成为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以两位数笔算进位加法为例,简单谈谈笔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重视操作体验,理解算理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特别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有效牵移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课堂教学中,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经验,优化操作过程,内化算理,逐渐将形象的直观经验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理论学习,从而真正明白笔算算理,提高笔算正确率。
  在教学“36+35”进位加法时,让学生用小棒分别快速表示出36(3捆加6根)和35(3捆加5根),思考:怎么加,先加什么,再加什么?思路1:先加单根的,6根加5根是11根,够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3捆加3捆再加多的1捆一共有7捆,7捆和剩余的1根合起来是71;。思路2:先加整捆的,3捆加3捆是6捆;再加单根的,6根加5根是11根,够10根捆成一捆;6捆加多的1捆得7捆,7捆和剩余的1根合起来是71。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小棒,有效将算理形象化,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得出36+35=71;然后同桌口述摆的过程,边操作边说,并指名全班交流,将个别示范说与后进生跟着说相结合,让学生不仅摆得来、摆得快,更要说得清,逐步实现算理概念化。与此同时,对比各种不同摆法,优化操作过程,让学生明白先加单根小棒的思路更简便,渗透从个位加起的笔算方法。
  二、重视笔算过程,掌握算法
  为了更好地将新知与旧知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两位数笔算进位加法新课前,有针对性地开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练习:26+6,17+7,33+9,36+5……学生独立口算,并口述口算过程。如:36+5,把36分成30和6,先算6+5=11,30+11=41,所以36+5=41。在口述口算过程时,学生潜移默化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一位数(个位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一。通过针对性练习,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当学生能利用小棒快速解决“36+35=?”并能正确口述摆的过程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果用竖式呈现出摆小棒的过程,又该怎样表示呢?先摆了什么,在竖式上应该怎样写?再摆了什么,在竖式上又怎样写?从哪儿算起更方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尝试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充分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笔算方法,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优化笔算方法,让学生明白从个位加起是最合适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写竖式就像摆小棒一样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且更方便快捷,明白写竖式的作用,激发学生写竖式进行笔算的积极性。
  三、规范竖式书写,培养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老师的书写习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规范书写从自己做起。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变得细心、严谨、认真,更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笔算教学中,竖式的规范书写显得尤其重要:字迹潦草导致相同数位没对齐,将直接导致计算结果出错;抄错运算符号,计算能力再强也无用武之地;计算结果不写到横式上,计算则毫无意义……而这一切都与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密切相关。在教学中不仅需要老师示范准确,还应该对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让孩子从心里意识到笔算的重要性,认真对待笔算,规范书写,持之以恒,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知识内化程度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属正常现象,只要及时将错误资源归类整理、有效利用,不断反思总结,相信我们在揪错的道路上离成功越来越近。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更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找准知识生长点,巧妙利用新旧知识间的牵移性,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借助小棒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理解、感悟数学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不同的导入艺术方式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意境之中,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导入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321.2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58-02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是
期刊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口号中,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学生尝到了甜头,让教师抛弃了传统的教学习惯,但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从牺牲学生的发展换取一些假性活动的繁荣。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天覆地;假性活动  【中图分类号】G332.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56-01  当前,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59-01  中招考试中,英语占15分,许多同学对此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能拿高分,我认为,要想在英语作文上取胜,需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平时训练技巧,二是应试技巧,二者缺一不可!  首先,功夫要下在平时。  1.模仿是写作的基础。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句型开始,先改变其中的几个词,再到模仿整个句子,然后模仿对话,模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了这样的描述:“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在提问时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问题有兴趣性的原则下,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并给学生适时鼓励性的评价,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
期刊
【摘要】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2-01  语文教学中导入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好的导语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
期刊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启美、启智、启德、启信这四个着力点,就可以使美术教学
期刊
【摘要】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能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英语课堂绽放生命的光芒,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的三维目标的统一,教者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忽视了语言情景设置,忽视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合作学习方式的合理利用等,本文就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英语课堂;自信;小组合作;导学案;兴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3-01  何谓后进生?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类学生:一是成绩后进、思想后进、行为表现后进的学生;二是成绩后进、思想后进、行为表现一般的学生;三是成绩后进、思想好、行为表现一般的学生。第一类学生是公认的后进生,后两类由于成绩后进,在追求升学率、优生率、及格率的现实面前,没有多少老师认为他们是好学生,但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1-01  传统教育中,教育者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采用的是工具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把学生视为压制的对象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若有学生“越轨”,教育者则严惩甚至体罚。他们将受教育者视为“一棵小树”对其“任修任剪”,在教学中施行的是典型的“要我学”思想。这种“私塾”式教学制度下产生的学生只能在题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