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fhei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知识信息下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多。对于中学生而言,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因此,要与时俱进,就得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正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86-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事实上,教师往往迫于学校、社会对学生学习成绩要求的压力,只简单枯燥地印制大量的所谓阅读理解短文训练:选文、题后考查都千篇一律,机械地操练应试技巧。结果弄得学生是怨声载道,把原本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好恶为中心,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变革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获取各种新信息,阅读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中小学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就像人生的一张白纸,他们对所读的书印象最深,书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甚至可以决定他们将来的事业。从对中国社科院的330多名博士生导师的问卷“哪些书籍曾经对你的学术思想、为人产生过重要影响?为什么会是这些书籍?”中,对读书,博导们所持态度惊人一致:“作为学者,读书如同吃饭,否则就会思想枯竭。”因此,要使“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氛围。首先是教师,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入课堂,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
  二、注重激发学生阅读潜能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 要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况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
  三、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平
  实践表明,教师课堂的艺术水平高低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水平,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越能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
  总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倡阅读兴趣,体现出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陈娉舒《中国青年报》2003-06-17
  [2]《学习的革命》[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荣、陈标许、静译 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8月版
  [3]《劝学》(《古文观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81-02  閱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层面,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然而,反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受教材约束、考试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观念落后的制约,呈现出封闭性、模式化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厌倦课堂、漠视阅读,乃至反感语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而语文作为中国的独有文化,也是教育的最重点科目,更需要担当起进步与革新的先行者。小學语文,是学生语言知识的起步阶段,更是关乎到后续的各科目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语文教育革新的关键,就是要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教育模式的改善。而“作文先导式”的教育模式,正是小学语文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本文将就小学的“作文先导式”教育模式展开讨论与分析。  【关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52-02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呢 ?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教师备课。备课不等于只是
【摘要】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57-0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是学生受到教益的主要渠道,而素质教育
【摘要】有效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在数学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获到了发展,让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关键词】有效 参与 趣味 知识的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