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硬胶囊剂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及改进研究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硬胶囊剂的制备工艺中影响品质的因素,并设计讨论改进因素,为中药硬胶囊剂制备工艺的发展提供依据。本文就中药硬胶囊剂的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影响质量的三大要素即物料(包括原料、辅料以及包装材料等)、制备工艺过程、生产和贮藏环境因素等进行讨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提高中药硬胶囊剂的质量和水平,确保临床使用硬胶囊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硬胶囊剂;制备工艺;影响因素;改进
  中药硬胶囊剂是指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加如特定的药材细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状,然后将其填充于空心胶囊中制作而成,或者是简单的将药材粉末直接分装于空心胶囊中[1]。在中药制剂的研发中,人们在选择剂型时多考虑胶囊剂,因为胶囊剂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能掩盖药物不良气味以及患者顺应性好等优点。但中药胶囊剂也普遍存在载药量有限导致服用粒数多、填充内容物易吸潮粘结、颗粒圆整度不好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科研人员从成型工艺的角度,改进制粒技术,得到很多新技术,如挤缩制粒技术等等,为决解或改善中药固体制剂存在的上述共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2]。随着中药硬胶囊剂的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质量和品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为了为提高中药硬胶囊剂的质量稳定性,确保他的临床用药安全,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本文浅谈影响中药硬胶囊剂的整个过程进行初步讨论,并对研究并提出初步的改进措施及建议。具体报道如下。
  1.中药硬胶囊剂的生产过程
  硬胶囊剂生产过程较为简单,现代的步骤已经较为明确,药物的填充形式包括粉末、颗粒、微丸等,填充方法有手工填充与机 械灌装两种。硬胶囊剂制备的关键在于药物的填充,以保障药物剂量 均匀,装量差异合乎要求。 药物的流动性是影响填充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对于流动性差的药物, 需加入适宜辅料或制成颗粒以增加流动性,减少分层,首先是药物颗粒的制备,然后硬胶囊的填充 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的胶囊板填充。板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数百孔洞。 先将囊帽、囊身分开,囊身插入胶囊板孔洞中[3],调节上下层距离,使 胶囊口与板面相平。将颗粒铺于板面,轻轻振动胶囊板,使颗粒填充 均匀。 填满每个胶囊后, 将板面多余颗粒扫除, 顶起囊身, 套合囊帽, 取出胶囊。最后是对胶囊剂质量进行检查。
  2.中药硬胶囊剂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药及其提取物化学成分复杂,在制硬胶囊剂过程中常会出现吸湿、流动性差、难崩解等常见问题,从而出现胶囊变色、粘结成块、装量差异过大、崩解时限或溶出度不合格等现象。对它的研究将更好的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增强疗效。辅料是除药物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是生产药物制剂的必备材料。它可以左右药物的稳定性、药效发挥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等。对中药硬胶囊剂辅料的研究与开发,必将加速中药制剂现代化进程。
  3.中药硬胶囊剂生产质量的影响因素、改进措施及建议
  影响中药硬胶囊剂质量的三大要素主要包括物料(包括原料、辅料以及包装材料等)、制备工艺过程、生产和贮藏环境因素等等。对中药硬胶囊剂生产过程的改进,就必须要从制备工艺上进行改进,包装材料的选择,贮存条件的选择等进行。将浸膏粉制粒并进行薄膜包衣,大大提高了胶囊的防潮性能,增加了药品稳定性。加入适宜与适量的吸收剂也能起到较好的防吸效果。如内容物有效成分为糖、无机盐等吸湿成分,可加入磷酸氢钙、磷酸钙等吸收剂。解决办法空胶囊质量好坏、中药浸膏的性质、崩解剂与表面活性剂对胶囊剂崩解的影响很大。胶囊剂崩解时限与胶囊制剂工艺,灌装药物对胶囊壳的反应以及放置时间有关。可以通过正确选择崩解材料,控制出膏量和烘干质量,正确选择空胶囊等来改进中药硬胶囊的崩解度与溶出度。另外对辅料的选择也应注意:稀释剂与吸收剂用以增加药物重量与体积,利于成型和分剂量的赋形剂称为稀释剂。用以吸收原料中多量液体成分的赋形剂称为吸收剂。淀粉、糊精、乳糖等淀粉是一种良好的稀释剂和吸收剂。淀粉和糊精的不同配比,可以明显降低吸收湿率,降低达25.6%.
  4.小结
  硬胶囊剂是目前除片剂之外,应用广泛的—种固体剂型。硬胶囊剂的主要成型材料是明胶[4]。这是以骨骼为原料制成的骨明胶质坚性脆,以猪皮为原料制成的猪皮明胶可塑性好,以骨、皮混合明胶较为理想。为增加其坚韧性与可塑性,可加入适量的甘油、山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为减小其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增稠剂琼脂等;对光敏感的药物,可加遮透剂二氧化钛(2%~3%);为增加美观,便于鉴别,可加入柠檬黄、胭脂红等食用染料做着色剂;为防止胶囊霉变,可加入防腐剂尼泊金等。必要时亦可加入芳香性矫味剂。当然,不是任一种空胶囊都必须有以上组分,而应根据目的要求选择。本文对硬胶囊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讨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提高中药硬胶囊剂的质量和水平,确保临床使用硬胶囊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莲英.侯世祥.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解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1部.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附录9
  [3]曹春林.中药药剂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227
  [4]薛竹琴.钱梅.戴文丽.等.中药硬胶囊色变原因及其对策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70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建立乙肝清热解毒胶囊中橙皮苷含量的测定方法学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ACE C18-PFP色谱柱, 以甲醇-2%醋酸溶液(38: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cm。结果 线性范围为0.1779~0.4151μg,平均回收率为102%。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乙肝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子宫下移从子宫颈位于阴道内距处女膜2cm,可长达4~5cm。重度子宫脱垂伴膀胱脱垂时,阴道膀胱横沟皱襞消失,膀胱下界可长于子宫颈外口,重度子宫脱垂有膀胱、输尿管下移,与尿道开口形成正“△”区。我们近3年来,采用针刺方法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中药房是医院药学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房的科学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中药的质量管理上。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房管理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房管理工作模式、管理系统、监管、工作人员和医院对中药房的发展态度这几个方面的改进管理措施,为实现中药房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关键词】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通过制作大鼠矽肺模型,探讨新宣白承气补益方治疗矽肺肺纤维化的药理效用,从而研究探索治疗矽肺的有效手段。方法:选取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矽肺对照组,新宣白承气补益方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矽肺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实验鼠按剂量高低分别灌胃给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笔者从2011年4月年至2013年12月底用正心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产后抑郁症22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2例患者均为本区站门诊病例,年龄20-30岁,平均25岁。患者均符合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正心汤方:人参6g、茯神12g、当归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理论之一“气血充沛,津液布扬”的形成基础及理论内容。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并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从理论依据、生理、病理作用及其在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气血充沛,津液布扬”是中国传统引导下经长期临床实践创建的基础养生理论,对人类防病健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46%,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72%,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义齿性口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确诊为义齿性口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2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2014年间收治的8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單纯的西医治疗有效率约为54%,痊愈率约为14%,无效率约为2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药预防治疗胆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门诊收治的胆肾结石患者8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胆肾结石汤。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