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70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始于问题,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一种力求解决问题的心理冲动。然而我们的学生,对自己不够信任,他们迷信老师和书本,迷信权威,缺乏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对问题始终抱着迟疑的态度,遇到问题不敢问、不爱问。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们敢问、爱问、善问呢?
  一、使学生敢问
  在课上要让学生们敢问,就得让他们没有心理压力。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他们感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的,从而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也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让学生们感到我们是和蔼可亲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与他们表扬,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时,有一位学生举手问我:“老师,4比3 大,那么1/4也应该比1/3大啊。”很多学生都点头赞同他的意见。我笑着对他们说:“你的想法很好,那么,如果我这儿有两个同样大的西瓜,我把第一个西瓜平均切成四瓣,给你一瓣;我把第二个西瓜平均切成三瓣,给你同桌,你们认为你手里的西瓜大,还是同桌的大呢?”好多学生立刻反应了过来,他们知道到底哪个大了。我用微笑来赞扬他们。但是仍然有几个反应较慢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让他们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纸再来自己演示一下,第一张平均剪成四片,第二张剪成三片,他们看着手中的纸片大小,终于搞清楚了1/3大于1/4。由于我没有嘲笑和讽刺学生,而是一直关注着他们的情绪变化,消除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形象生动的描述,学生们也就敢于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最终能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探究获得正确答案,他们也会因此而感到自豪。
  二、使学生爱问
  在数学课上,如果要想让学生们爱问,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还要注意问题的梯度,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乐于提问了,这不仅能够说明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也能够说明他们的主体意识已经在逐渐地增强。
  例如: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给出一道题目:1/3+4/9,然后,我让学生们自己去讨论、去探究如何解题。我听着他们的讨论,也讶异于他们的想法,孩子们很聪明,他们的想法不仅多,而且有些还有点怪异。等到他们差不多讨论结束时,我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孩子说:“我想应该先将1/3化为3/9,再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计算。”另一个孩子说:“把它们都化成小数来计算。”还有一个孩子说:“1/3+4/9=1+4/3+9。”我听了他们的发言,我知道应该如何入手去讲解了。对于支持第一位学生的,我知道他们已经不用教了,我就引导他们深入探究,让他们拿出白纸折一折、画一画自己弄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对于支持第二类的,我采用了特殊的方法,让他们讨论这种方法是否普遍适用;对于支持第三类的,我就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引领他们从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开始,使他们明白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在做过“3/9+4/9”后,我又将题目变成“1/4+2/8”,通过比较,使他们明白可以通过通分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从而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实现知识的迁移。最后我又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这时,学生们为了难倒我,竟然又提出了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问题。当然,这样的氛围是相当好的,课堂气氛因此而变得异常活跃,课堂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
  三、使学生善问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敢问、爱问,还要让他们善问。而要学会问问题,就要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让他们在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意识。如果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就会比较深刻,也就善于提问了。
  例如:在做这道应用题:小明看一本657页的故事书,第一周看了182页,第二周看了218页,他还剩多少页没看?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去列式,一会功夫,孩子们就举手了,一个孩子说:“老师,用657-182-218”。还有一个孩子说:“老师,用657-(182+218)”。我立刻点头说:“很好,你们俩说得都对,那么想一想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呢?”我让他们小组内继续交流。学生们很快发现了第二个孩子说得更简便。有一位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一个数减去两个数可以改成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进行简便计算,如果一个数连续减三个数可不可以也减去这三个数的和呢?”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提问,而是让别的学生告诉了他并出了一道题进行验证。这样的方式比我直接回答的效果要更好。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可以改变陈旧的问答模式,我在课上会让学生们自问自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问答形式,让学生们在不断提高质疑能力的同时,还能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品质。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我们就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敢问;还要保障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爱问;培养学生们的质疑能力,使学生们善问;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使他们乐问。通过这些方式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拥有科学的探索精神,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1. “有序”与“无序”混同,导致基本事件的个数求错.   2. “非等可能”与“等可能”混同,对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理解不清.   3. 对古典概型的有限性把握不准而将古典概型误判为几何概型.   4. 混淆“无放回抽取”与“有放回抽取”而出错.   5. 未能正确判断事件的关系,导致概率计算错误.   6. 对于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判断条件不清楚,未判断随机变量是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