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赓不仅影响妹夫谭政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大将,而且引导他家的放牛娃卢冬生也追随他参加革命,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他和卢冬生的交往与情谊,留下了许多佳话。
少年时代的好伙伴
陈赓出生于湘乡县二都柳树铺羊吉安村(今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羊吉安)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对教书先生那种呆板守旧的教学方式更是反感,常闹些恶作剧。他后来亳不忌讳地回忆说:“我幼年读书,调皮捣蛋。”
12岁那年,他家来了一个比他小5岁的放牛娃。这个讲湘潭话的小牧童,给早就厌倦死背经书生活的陈赓带来了不少欢乐。这个放牛娃叫卢冬生,是湘潭县良湖史家坳人。他兄弟姊妹6个,一家8口,缺衣少食。父亲带着大哥去江西安源煤矿做工,他则被外婆领到距家40里的湘乡柳树铺,给陈赓家里放牛。
在家被称为“二少爷”的陈赓,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富家的孩子而去欺负这个小牧童,还十分同情和关心他,想方设法帮助他。读书之余,主动找他玩耍,与他结成了亲密的伙伴。不久,陈赓结束味同嚼蜡的私塾生活,考入县城附近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这样一所新式学校里读书,陈赓眼界大开,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他一回来,就给卢冬生讲学堂里的许多新鲜事,使小冬生的视野也逐渐开阔起来。卢冬生非常钦佩陈赓,觉得同他在一起就充满着快乐。他有时走上近20里路,去学堂给陈赓送些衣服和日用品。有一次,他在路上被狗咬伤,跛着脚天黑才赶到东山高等小学堂。陈赓见了很心疼,赶紧帮他洗脚,包扎伤口,留他在学校过夜,还送给他衣裤和鞋子。到了寒暑假,陈赓常帮助卢冬生放牛割草,一起上山摘野果,下河捉螃蟹。晚上,陈赓教卢冬生识字,给他讲故事,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1916年,陈赓的父母逼着他跟一个大他两岁的女子结婚。陈赓从小性格倔强,加上这时已在新式学校里受到了许多新思潮的影响,对包办婚姻极为反感,自然不肯承认这门婚事,而且对家庭的不满情绪空前强烈起来。刚满13岁的他,决定离家出走。
这年夏天,他因祖父去世无限悲痛。祖父是陈赓最崇拜的人,儿时常听他讲军营生活和战斗故事,使他“时思弃读从戎”。年底,陈赓高小还未毕业,就抱着要离开封建家庭到外面创造一番事业的心愿,离开东山高等小学堂,报名到湘军鲁涤平部第六团第二营当兵去了。
陈赓离家后,卢冬生失去了独。第二年春天他也离开了陈家。1917年5月,9岁的卢冬生被父亲托人送到湘潭县城十三总老王泰钢坊当学徒。原定3年满师,但老板见他憨厚老实,干活卖力,一再延长出师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拿不到养家糊口的血汗钱。他愤然离开,到十八总唐兴寺煤栈当了挑夫。这个煤栈的老板也克扣工人工钱,他很气愤。这时,湘潭的工农运动已经开展起来,他加入码头工会,带领工人与老板作斗争。老板串通警察要抓他,他连夜逃回老家。1925年春,他效法陈赓,跑到衡阳,投入唐生智的湘军第
革命军中喜重逢
陈赓当兵之时,南北军阀正在湖南进行拉锯式战争。他几乎参加了所有在湖南发生的战事,亲眼看到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空前浩劫,又切身体会到了军队中打骂士兵、克扣军饷的滋味。这时,他对投笔从戎实现自己“富国强兵”的理想十分失望。1921年,他愤然离开湘军,在长沙铁路上找到一个办事员的差事。此时,湖南革命正在兴起,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社会进化论》等进步书刊,思想产生新的飞跃。他在长沙参加青年救国会等群众团体,积极从事反帝爱国运动,立志献身革命。后进入毛泽东领导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读书,得到何叔衡、郭亮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政治觉悟迅速提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于1922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成为“黄埔三杰”之一。
卢冬生所在的唐生智部,于1926年6月在衡阳宣布接受广州国民政府领导,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战争,从湖南打到湖北。在武汉,第八军扩编为第二方面军。1927年1月,陈赓被党组织安排到第二方面军直属特务营当营长。卢冬生有机会见到了陈赓,两人久别重逢,分外高兴。这时的陈赓已是入党5年的中共党员,他深知卢冬生出身贫苦,为人憨厚,忠实可靠,遂调他到特务营当副官,驻守汉口。从此,这对儿时的亲密伙伴,成为在同一条战壕里并肩杀敌的战友。
1927年7月,由于武汉地区国民党右派活动越来越猖獗,按照周恩来的安排,卢冬生随陈赓到武汉工人纠察队从事训练队员的工作。武汉七一五政变后,他随陈赓护送周恩来去南昌,随即参加了周恩来、贺龙等组织领导的南昌起义。卢冬生随陈赓调到了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三师六团一营,陈赓任营长,卢冬生任营部副官。
患难与共间真情
1927年8月5日,起义部队踏上南下征途。陈赓任前卫营长,卢冬生跟随陈赓负责开辟前进的道路。20日,在赣南会昌附近遭敌包围。战斗中,陈赓左腿3处中弹,胫骨、腓骨被打断,跌进野草丛生的沟里。卢冬生见了,急忙滚下坡去照顾。陈赓见自己不能行动,劝卢冬生快走。卢冬生无论如何不肯离开,机警地藏入附近的草丛中。从小机灵的陈赓连忙用手把腿上的鲜血涂抹一身一脸,装作己经死去。就这样他俩共同躲过了敌军的搜索。傍晚时分,碰上叶挺派出的收容队,卢冬生同他们一起将陈赓抬到会昌城内。周恩来、贺龙、周逸群闻讯赶来看望,对卢冬生冒死抢救战友的行动给予高冬生抬着陈赓,翻过武夷山,进入汀州。经英国教会福音医院院长傅连唪做手术,陈赓的腿得以保住。部队继续行军,卢冬生恐陈赓受不住长途颠簸,找来一只小船,顺汀江而下。途中,遇一股土匪拦劫,卢冬生伏在船舱内向岸上射击,坚持到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派人前来增援,才把土匪赶跑。
进入广东境内,山路更加崎岖。贺龙、周逸群见陈赓行动不便,劝他留大埔治疗。陈赓不愿离开部队,卢冬生表示再苦再累也要把他抬到目的地。时值盛夏,陈赓见卢冬生抬着担架行军,挥汗如雨,抱怨自己连累了他。然而,卢冬生毫无怨言,总是用微笑来宽慰陈赓。
起义军到达汕头后,陈赓住进一家日本人开办的医院,卢冬生跟随到医院护理。9月30日,起义军被迫撤离汕头,当时周恩来派人给陈赓送款,但送款人没有找到医院,所以陈赓与卢冬生不知撤退一事。第二天,卢冬生一出门,只见国民党军队正开进城来,街上已看不见挂红带子的起义部队,大吃一惊,急忙回医院。这时,医院不敢再收留他们,要他们马上离开,而陈赓伤势很重,不能行走,情况十分危急。幸亏一位姓李的中国护士和 一位打扫卫生的工人同情革命,热心帮助,把陈赓抬到工人住的房间藏起来,才在国民党军进入医院搜查时免于被捕。后来,又在护士的帮助下,找到一只小船,深夜把陈赓送上去香港的客轮。当时香港当局也在缉捕从内地跑出来的起义军,卢冬生陪陈赓找过几家医院,但医生一检查发现是枪伤,就担心受牵连,不肯接收住院。他俩人生地不熟,无处栖身。到街上又遭巡捕驱赶。一时无立足之地,见马路旁有个厕所,陈赓请卢冬生背他进去休息一下。陈赓生性坚毅乐观,爱开玩笑。他摸摸饿得咕噜咕噜直叫的肚子说:“叫一份西餐来吃才好!”卢冬生非常老实,以为陈赓真的要吃西餐,就跑出去叫来一份。送餐的跟着他来到厕所边,发觉不对头,不但不给西餐吃,还将他们臭骂了一顿。陈赓也不生气,拍着卢冬生哈哈大笑。在香港呆不下去,卢冬生打听到有去上海的轮船,赶紧买了船票,几经周折,才在一个工人的帮助下,用行军床把陈赓抬进货舱里。船到汕头时,巧遇周逸群也上了船,即一起去上海。他们按联络地址,找到了中共中央的地下机关。陈赓住进牛惠霖骨科医院。著名的骨科医生牛氏兄弟是宋庆龄的表兄弟,宋庆龄闻讯陈赓负伤,十分关心,一再叮嘱牛氏兄弟想方设法治好陈赓的腿伤。本来按陈赓的伤势只能截肢,但陈赓坚决反对截肢,在宋庆龄的关照下,牛氏兄弟尽了最大的努力,把陈赓已经被接歪的伤腿重新接好了,卢冬生被留在中央特科担负交通工作。12月7日,陈赓和他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的妻子王根英一起,介绍卢冬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赓对卢冬生赞许有加,他常对人讲起自己的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常常讲起卢冬生对革命的忠诚,对同志的热情关心,总是说:“没有卢冬生,就没有我陈赓!”
并肩战斗两猛将
1928年,陈赓的腿伤还没有彻底痊愈、走路还一瘸一拐的时候,就要求分配工作。党中央把他留在上海参加党的特科工作。他化名王庸,担任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日夜与国民党特务和党的叛徒作斗争。他经常变更住址,还时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变幻自己的形象,在错综复杂又极其尖锐、残酷的隐蔽斗争中,与敌探特务周旋。
1927年底,贺龙从广东到上海。周恩来派卢冬生把他秘密接到中央军委。贺龙要求回湘鄂边组织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党中央批准了他的要求,并派卢冬生护送贺龙、周逸群。他们7人扮成商人,乘船溯江而上。
1928年1月18日,船过湖北的观音洲。岸上十几个团丁吆喝木船停靠,想勒索旅客钱物。贺龙决定将计就计夺取他们的武装。贺龙一副阔商打扮,一上岸就说:“去拜客。”团防队长见贺龙气宇轩昂,不同凡响,急忙迎了上来。贺龙一把抓住团防队长的手,威严地说:“我是贺龙!来借枪!”团防队长瞪着眼睛,吓得发抖。一团丁举枪对准贺龙,卢冬生眼疾手快,立即掏出他们仅有的那支手枪,一枪将那持枪的团丁击毙在地。这一枪震慑了所有团丁,赶快把枪支弹药交了出来。就这样搞了10多条枪、200多发子弹,为以后的武装起义准备了首批武器弹药。团防队长哆哆嗦嗦地说:“总指挥,这,这,我怎么交代?”贺龙说:“好办,给你打个收条。”他真的给他开了个收条。1960年,贺龙回顾红二方面军的历史时,曾深情地回忆起这段经历,连连说:“冬生这一枪打得好啊,立了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
1928年春,贺龙部队在湘鄂边受到一次严重挫折。卢冬生临危受命,去上海找党中央。他拿着6个铜板上路,一路打短工、睡屋檐,千里跋涉到达上海。根据卢冬生的当面汇报,党中央很快作了指示,并派卢冬生传达给贺龙。这对身处偏僻之隅的红军作用。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卢冬生继续负责贺龙同中共中央的联络工作,多次往返上海与湘鄂西两地,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卢冬生出色的工作得到贺龙的赞赏,他向党中央写信要求把卢冬生留在湘鄂西。党中央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意卢冬生不再担任交通员工作。于是,他参与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因枪连长逐渐升任营长、团长、师政委、红三军主力师师长,成为威震敌胆的红军战将,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在湖南大庸后坪战斗中,卢冬生不幸腿部负伤,仍在指挥部队战斗。警卫员没办法,只好强行将他背下战场。从此,他的腿也和陈赓一样,落下残疾。但他坚强不屈拖着残腿,毅然踏上了长征的征途,领导四师渡过金沙江,翻过雪山,走过大草地,行程一甘肃会宁地区,22日在将台堡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卢冬生赶到河连湾,见到了久别的周恩来和陈赓,高兴极了。他和陈赓紧紧拥抱,连连说:“好了,好了,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可以在党中央的直接
长使英雄泪满襟
抗日战争开始后,陈赓被任长。卢冬生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他被任命为三五八旅旅长。陈赓率部开往抗日前线。卢冬生则因多次负伤,贺龙劝他暂留后方,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面学习,一面养伤。1937年底,卢冬生、方志纯等一批军政干部由中共中央安排去苏联疗养。1939年3月,卢冬生恢复健康,要求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任弼时告诉他,国内需要一批适应今后正规战争的高级指挥员,组织上决定送他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1941年9月,卢冬生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时,正值苏德战争爆发,回国的交通断绝。他被派到驻在苏联远东地区,在由一部东北抗日联军编成的苏联红军里担任军官。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卢冬生随军回到了哈尔滨,参加接收东北的工作,先后任长春市政府监督、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当时,八路军还未大批进入东北,哈尔滨秩序很乱。194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代表陈云赶到哈尔滨,成立陈云任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会议即将结束时,有人想起陈云的行李还在附近的原中共滨江工委机关里,需要有人去取过来。陈云的秘书准备动身去取。卢冬生说他会说俄语,便自告奋勇,带着陈云的警卫员去取。路上,遇到几个苏军士兵拦路抢劫。他出示苏联红军的军官身份证,并以熟练的俄语严厉批评他们的违纪行为。苏军士兵害怕告发遭受处罚,便趁卢冬生转身离开时朝他后背开了一枪。卢冬生倒在血泊中,年仅37岁。陈云得知,连连长叹。噩耗传到陈赓那里,他悲痛不已。贺龙得知卢冬生血洒边城,痛哭失声,几天吃不下饭,一袋接一袋地吸烟。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见到贺龙,总要谈起卢冬生,无不惋惜地说:“如果他活着,至少要授个将军。”
少年时代的好伙伴
陈赓出生于湘乡县二都柳树铺羊吉安村(今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羊吉安)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对教书先生那种呆板守旧的教学方式更是反感,常闹些恶作剧。他后来亳不忌讳地回忆说:“我幼年读书,调皮捣蛋。”
12岁那年,他家来了一个比他小5岁的放牛娃。这个讲湘潭话的小牧童,给早就厌倦死背经书生活的陈赓带来了不少欢乐。这个放牛娃叫卢冬生,是湘潭县良湖史家坳人。他兄弟姊妹6个,一家8口,缺衣少食。父亲带着大哥去江西安源煤矿做工,他则被外婆领到距家40里的湘乡柳树铺,给陈赓家里放牛。
在家被称为“二少爷”的陈赓,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富家的孩子而去欺负这个小牧童,还十分同情和关心他,想方设法帮助他。读书之余,主动找他玩耍,与他结成了亲密的伙伴。不久,陈赓结束味同嚼蜡的私塾生活,考入县城附近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这样一所新式学校里读书,陈赓眼界大开,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他一回来,就给卢冬生讲学堂里的许多新鲜事,使小冬生的视野也逐渐开阔起来。卢冬生非常钦佩陈赓,觉得同他在一起就充满着快乐。他有时走上近20里路,去学堂给陈赓送些衣服和日用品。有一次,他在路上被狗咬伤,跛着脚天黑才赶到东山高等小学堂。陈赓见了很心疼,赶紧帮他洗脚,包扎伤口,留他在学校过夜,还送给他衣裤和鞋子。到了寒暑假,陈赓常帮助卢冬生放牛割草,一起上山摘野果,下河捉螃蟹。晚上,陈赓教卢冬生识字,给他讲故事,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1916年,陈赓的父母逼着他跟一个大他两岁的女子结婚。陈赓从小性格倔强,加上这时已在新式学校里受到了许多新思潮的影响,对包办婚姻极为反感,自然不肯承认这门婚事,而且对家庭的不满情绪空前强烈起来。刚满13岁的他,决定离家出走。
这年夏天,他因祖父去世无限悲痛。祖父是陈赓最崇拜的人,儿时常听他讲军营生活和战斗故事,使他“时思弃读从戎”。年底,陈赓高小还未毕业,就抱着要离开封建家庭到外面创造一番事业的心愿,离开东山高等小学堂,报名到湘军鲁涤平部第六团第二营当兵去了。
陈赓离家后,卢冬生失去了独。第二年春天他也离开了陈家。1917年5月,9岁的卢冬生被父亲托人送到湘潭县城十三总老王泰钢坊当学徒。原定3年满师,但老板见他憨厚老实,干活卖力,一再延长出师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拿不到养家糊口的血汗钱。他愤然离开,到十八总唐兴寺煤栈当了挑夫。这个煤栈的老板也克扣工人工钱,他很气愤。这时,湘潭的工农运动已经开展起来,他加入码头工会,带领工人与老板作斗争。老板串通警察要抓他,他连夜逃回老家。1925年春,他效法陈赓,跑到衡阳,投入唐生智的湘军第
革命军中喜重逢
陈赓当兵之时,南北军阀正在湖南进行拉锯式战争。他几乎参加了所有在湖南发生的战事,亲眼看到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空前浩劫,又切身体会到了军队中打骂士兵、克扣军饷的滋味。这时,他对投笔从戎实现自己“富国强兵”的理想十分失望。1921年,他愤然离开湘军,在长沙铁路上找到一个办事员的差事。此时,湖南革命正在兴起,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社会进化论》等进步书刊,思想产生新的飞跃。他在长沙参加青年救国会等群众团体,积极从事反帝爱国运动,立志献身革命。后进入毛泽东领导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读书,得到何叔衡、郭亮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政治觉悟迅速提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于1922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成为“黄埔三杰”之一。
卢冬生所在的唐生智部,于1926年6月在衡阳宣布接受广州国民政府领导,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战争,从湖南打到湖北。在武汉,第八军扩编为第二方面军。1927年1月,陈赓被党组织安排到第二方面军直属特务营当营长。卢冬生有机会见到了陈赓,两人久别重逢,分外高兴。这时的陈赓已是入党5年的中共党员,他深知卢冬生出身贫苦,为人憨厚,忠实可靠,遂调他到特务营当副官,驻守汉口。从此,这对儿时的亲密伙伴,成为在同一条战壕里并肩杀敌的战友。
1927年7月,由于武汉地区国民党右派活动越来越猖獗,按照周恩来的安排,卢冬生随陈赓到武汉工人纠察队从事训练队员的工作。武汉七一五政变后,他随陈赓护送周恩来去南昌,随即参加了周恩来、贺龙等组织领导的南昌起义。卢冬生随陈赓调到了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三师六团一营,陈赓任营长,卢冬生任营部副官。
患难与共间真情
1927年8月5日,起义部队踏上南下征途。陈赓任前卫营长,卢冬生跟随陈赓负责开辟前进的道路。20日,在赣南会昌附近遭敌包围。战斗中,陈赓左腿3处中弹,胫骨、腓骨被打断,跌进野草丛生的沟里。卢冬生见了,急忙滚下坡去照顾。陈赓见自己不能行动,劝卢冬生快走。卢冬生无论如何不肯离开,机警地藏入附近的草丛中。从小机灵的陈赓连忙用手把腿上的鲜血涂抹一身一脸,装作己经死去。就这样他俩共同躲过了敌军的搜索。傍晚时分,碰上叶挺派出的收容队,卢冬生同他们一起将陈赓抬到会昌城内。周恩来、贺龙、周逸群闻讯赶来看望,对卢冬生冒死抢救战友的行动给予高冬生抬着陈赓,翻过武夷山,进入汀州。经英国教会福音医院院长傅连唪做手术,陈赓的腿得以保住。部队继续行军,卢冬生恐陈赓受不住长途颠簸,找来一只小船,顺汀江而下。途中,遇一股土匪拦劫,卢冬生伏在船舱内向岸上射击,坚持到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派人前来增援,才把土匪赶跑。
进入广东境内,山路更加崎岖。贺龙、周逸群见陈赓行动不便,劝他留大埔治疗。陈赓不愿离开部队,卢冬生表示再苦再累也要把他抬到目的地。时值盛夏,陈赓见卢冬生抬着担架行军,挥汗如雨,抱怨自己连累了他。然而,卢冬生毫无怨言,总是用微笑来宽慰陈赓。
起义军到达汕头后,陈赓住进一家日本人开办的医院,卢冬生跟随到医院护理。9月30日,起义军被迫撤离汕头,当时周恩来派人给陈赓送款,但送款人没有找到医院,所以陈赓与卢冬生不知撤退一事。第二天,卢冬生一出门,只见国民党军队正开进城来,街上已看不见挂红带子的起义部队,大吃一惊,急忙回医院。这时,医院不敢再收留他们,要他们马上离开,而陈赓伤势很重,不能行走,情况十分危急。幸亏一位姓李的中国护士和 一位打扫卫生的工人同情革命,热心帮助,把陈赓抬到工人住的房间藏起来,才在国民党军进入医院搜查时免于被捕。后来,又在护士的帮助下,找到一只小船,深夜把陈赓送上去香港的客轮。当时香港当局也在缉捕从内地跑出来的起义军,卢冬生陪陈赓找过几家医院,但医生一检查发现是枪伤,就担心受牵连,不肯接收住院。他俩人生地不熟,无处栖身。到街上又遭巡捕驱赶。一时无立足之地,见马路旁有个厕所,陈赓请卢冬生背他进去休息一下。陈赓生性坚毅乐观,爱开玩笑。他摸摸饿得咕噜咕噜直叫的肚子说:“叫一份西餐来吃才好!”卢冬生非常老实,以为陈赓真的要吃西餐,就跑出去叫来一份。送餐的跟着他来到厕所边,发觉不对头,不但不给西餐吃,还将他们臭骂了一顿。陈赓也不生气,拍着卢冬生哈哈大笑。在香港呆不下去,卢冬生打听到有去上海的轮船,赶紧买了船票,几经周折,才在一个工人的帮助下,用行军床把陈赓抬进货舱里。船到汕头时,巧遇周逸群也上了船,即一起去上海。他们按联络地址,找到了中共中央的地下机关。陈赓住进牛惠霖骨科医院。著名的骨科医生牛氏兄弟是宋庆龄的表兄弟,宋庆龄闻讯陈赓负伤,十分关心,一再叮嘱牛氏兄弟想方设法治好陈赓的腿伤。本来按陈赓的伤势只能截肢,但陈赓坚决反对截肢,在宋庆龄的关照下,牛氏兄弟尽了最大的努力,把陈赓已经被接歪的伤腿重新接好了,卢冬生被留在中央特科担负交通工作。12月7日,陈赓和他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的妻子王根英一起,介绍卢冬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赓对卢冬生赞许有加,他常对人讲起自己的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常常讲起卢冬生对革命的忠诚,对同志的热情关心,总是说:“没有卢冬生,就没有我陈赓!”
并肩战斗两猛将
1928年,陈赓的腿伤还没有彻底痊愈、走路还一瘸一拐的时候,就要求分配工作。党中央把他留在上海参加党的特科工作。他化名王庸,担任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日夜与国民党特务和党的叛徒作斗争。他经常变更住址,还时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变幻自己的形象,在错综复杂又极其尖锐、残酷的隐蔽斗争中,与敌探特务周旋。
1927年底,贺龙从广东到上海。周恩来派卢冬生把他秘密接到中央军委。贺龙要求回湘鄂边组织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党中央批准了他的要求,并派卢冬生护送贺龙、周逸群。他们7人扮成商人,乘船溯江而上。
1928年1月18日,船过湖北的观音洲。岸上十几个团丁吆喝木船停靠,想勒索旅客钱物。贺龙决定将计就计夺取他们的武装。贺龙一副阔商打扮,一上岸就说:“去拜客。”团防队长见贺龙气宇轩昂,不同凡响,急忙迎了上来。贺龙一把抓住团防队长的手,威严地说:“我是贺龙!来借枪!”团防队长瞪着眼睛,吓得发抖。一团丁举枪对准贺龙,卢冬生眼疾手快,立即掏出他们仅有的那支手枪,一枪将那持枪的团丁击毙在地。这一枪震慑了所有团丁,赶快把枪支弹药交了出来。就这样搞了10多条枪、200多发子弹,为以后的武装起义准备了首批武器弹药。团防队长哆哆嗦嗦地说:“总指挥,这,这,我怎么交代?”贺龙说:“好办,给你打个收条。”他真的给他开了个收条。1960年,贺龙回顾红二方面军的历史时,曾深情地回忆起这段经历,连连说:“冬生这一枪打得好啊,立了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
1928年春,贺龙部队在湘鄂边受到一次严重挫折。卢冬生临危受命,去上海找党中央。他拿着6个铜板上路,一路打短工、睡屋檐,千里跋涉到达上海。根据卢冬生的当面汇报,党中央很快作了指示,并派卢冬生传达给贺龙。这对身处偏僻之隅的红军作用。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卢冬生继续负责贺龙同中共中央的联络工作,多次往返上海与湘鄂西两地,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卢冬生出色的工作得到贺龙的赞赏,他向党中央写信要求把卢冬生留在湘鄂西。党中央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意卢冬生不再担任交通员工作。于是,他参与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因枪连长逐渐升任营长、团长、师政委、红三军主力师师长,成为威震敌胆的红军战将,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在湖南大庸后坪战斗中,卢冬生不幸腿部负伤,仍在指挥部队战斗。警卫员没办法,只好强行将他背下战场。从此,他的腿也和陈赓一样,落下残疾。但他坚强不屈拖着残腿,毅然踏上了长征的征途,领导四师渡过金沙江,翻过雪山,走过大草地,行程一甘肃会宁地区,22日在将台堡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卢冬生赶到河连湾,见到了久别的周恩来和陈赓,高兴极了。他和陈赓紧紧拥抱,连连说:“好了,好了,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可以在党中央的直接
长使英雄泪满襟
抗日战争开始后,陈赓被任长。卢冬生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他被任命为三五八旅旅长。陈赓率部开往抗日前线。卢冬生则因多次负伤,贺龙劝他暂留后方,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面学习,一面养伤。1937年底,卢冬生、方志纯等一批军政干部由中共中央安排去苏联疗养。1939年3月,卢冬生恢复健康,要求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任弼时告诉他,国内需要一批适应今后正规战争的高级指挥员,组织上决定送他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1941年9月,卢冬生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时,正值苏德战争爆发,回国的交通断绝。他被派到驻在苏联远东地区,在由一部东北抗日联军编成的苏联红军里担任军官。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卢冬生随军回到了哈尔滨,参加接收东北的工作,先后任长春市政府监督、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当时,八路军还未大批进入东北,哈尔滨秩序很乱。194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代表陈云赶到哈尔滨,成立陈云任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会议即将结束时,有人想起陈云的行李还在附近的原中共滨江工委机关里,需要有人去取过来。陈云的秘书准备动身去取。卢冬生说他会说俄语,便自告奋勇,带着陈云的警卫员去取。路上,遇到几个苏军士兵拦路抢劫。他出示苏联红军的军官身份证,并以熟练的俄语严厉批评他们的违纪行为。苏军士兵害怕告发遭受处罚,便趁卢冬生转身离开时朝他后背开了一枪。卢冬生倒在血泊中,年仅37岁。陈云得知,连连长叹。噩耗传到陈赓那里,他悲痛不已。贺龙得知卢冬生血洒边城,痛哭失声,几天吃不下饭,一袋接一袋地吸烟。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见到贺龙,总要谈起卢冬生,无不惋惜地说:“如果他活着,至少要授个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