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自治县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近30年来东乡县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是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其次是冰雹、寒潮、霜冻、雷电、大风;暴雨洪涝是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同时提出相关防御对策,为东乡县的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及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甘肃东乡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230-02
  东乡族自治县处于青藏高原及西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临夏州东北部,甘肃省中部,东西长约51 km,南北宽约47 km,总面积1 510 km2,介于东径103°10′~103°44′,北纬35°30′~35°56′之间,境内地形复杂,海拔在1 694.0~2 577.7m之间,大部分地方以梁、峁、沟、壑等黄土地貌为主,植被稀少,自然环境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具有四季不明、日照丰富、雨热同季、温差大、降水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干旱、冰雹、暴雨洪涝、寒潮、霜冻、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1 主要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1],是由于气象要素变异,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东乡县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危害范围广,影响深度大,几乎每年都造成巨大损失。统计表明,东乡县80%以上的自然灾害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2%~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更为频繁,灾害的强度和影响程度不断加重,因此,统计分析东乡县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1 干旱
  干旱是指长时间降水偏少,造成土壤缺水、空气干燥、水源枯竭的现象[2]。干旱既是影响东乡经济建设的主要自然灾害和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3]。依据照甘肃省河东地区气候标准,东乡县干旱按发生的时间和降水量划分,主要有冬旱、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东乡县干旱出现的频率高(65%),是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危害最为严重。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国标(GB/T20481-2006),统计计算东乡县1980—2014年的干旱过程和干旱强度,结果显示:全县共出现各类干旱25次,其中春旱发生频率50%,春末夏初旱27.5%,伏旱20%。并容易出现连旱(占22.5%),其中有7年(占17.5%)出现春夏连旱,危害严重;秋旱多出现在晚秋,一般与冬季或初春相连。2002年9月13日至2003年4月27日共计227 d中,无一场好雨(雪)出现,秋旱、春旱、初夏旱连续发生,灾情十分严重。土壤干旱是东乡县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年份,全县大部分地方干土层在12~25 cm,土壤含水量较常年偏低,致使全县1.87万 hm2夏作物无法下种。2009年6月的春末初夏旱造成全县24个乡镇受灾,受灾面积达1.6 万hm2,造成农业经济损失2 476.8万元。2000年7月至8月初,东乡县遭受40年不遇的特大伏旱襲击,使秋季作物大面积减产,农业再次陷入发展困境,经济发展的速度被迫减缓。
  1.2 冰雹
  冰雹是指直径大于5 mm的固体降水物。东乡为冰雹易发区,主要是距雹云源地较近,加之辖区内山地较多,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形成和发展。由于降雹时常伴有狂风暴雨,相对于东乡较脆弱的农业生产条件,常对农作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根据1980—2014年东乡气象站的记录,共出现冰雹118次,平均近4次/年(图1),这只是气象站单点记录,通过分析近10年雨情点的记录,实际发生在东乡县境内的冰雹次数至少在7次/年以上。从历年降雹资料统计来看,东乡雹季长度7个月,最早开始日期4月17日(1975年),最迟结束日期10月10日(2002年),主要集中在6—9月,主要降雹时段在午后和傍晚。
  根据东乡县民政局灾情资料统计,2007年7月21日龙泉等10个乡镇遭受雹灾,受灾面积4 466.67 hm2,造成农业经济损失5 567万元;2010年9月6日,龙泉、董岭、北岭、沿岭、大树、达坂、锁南遭受雹灾,受灾面积2 133.33 hm2,造成农业经济损失3 328万元。
  1.3 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由短时或连续的降水引起地面径流并沿坡沟迅速下泻,形成突发性洪水,东乡县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出现机率为6年1次;其中1970年8月18日日降水量64.7 mm,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暴雨过程。1993年7月24日河滩、柳树、百和、锁南、东塬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受灾面积1 733.33 hm2,房屋倒塌359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4.3万元;1999年7月22日,达坂、沿岭、北岭、春台4个乡镇遭受洪暴灾害,受灾面积1 000 hm2,暴雨引发北岭、春台山体滑坡,造成150人无家可归。
  1.4 寒潮
  寒潮是指强冷空气的突发性侵袭活动,24 h降温10 ℃以上或48 h降温12 ℃以上、最低气温低于5 ℃的天气过程称为一次寒潮过程。寒潮具有影响范围广、致灾严重、降温幅度大等特点。东乡一般春季出现的多(3—5月),自1957年来共出现寒潮过程132次,平均1年3次,越迟造成的灾害越严重。据统计自1957年来共出现寒潮过程132次,平均1年3次(图2);主要发生在3—5月,越迟发生,造成的灾害越严重,如2010年5月17—18日的强降温过程造成农业经济损失3 901万元。
  1.5 霜冻
  春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引起温度骤降,有时伴有降雪、大风等天气,对作物造成严重影响[4]。东乡县霜冻出现的平均日期为9月30日,终霜冻为5月6日,每年均有发生,特别是4—5月正值蔬菜移栽定植及果树开花坐果,很容易遭受霜冻危害。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分析,2004年5月2—4日东乡县大部分地方受强霜冻影响,致使24个乡209 549人受灾,受灾面积达2 979 hm2,直接经济损失2 815万元。此外花椒树(苗)成灾1 079 hm2,2 501万株、138.446万kg,经济损失764.48万元,其他经济林损失208.5万元,全县经济损失总计3 787.98万元。这次强霜冻是东乡县自1982年发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也是2004年东乡县最为重大的天气气候事件。
  1.6 雷电
  雷电常伴随暴雨、冰雹出现,灾情严重。据统计东乡县年平均雷暴日数30.2 d,最早初日3月16日(1990年),最晚终日10月24日(2001年);一年中雷暴主要集中在5—9月,雷暴日数最多年为49 d,出现在1987年。雷暴日数最少年为13 d,出现在1972年、2004年和2009年;从雷暴年际变化统计分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东乡县雷暴频次呈下降趋势。
  1.7 大风
  气象学上将风速≥17 m/s(8级以上)的风定义为大风,大风过境时,经常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有时摧毁电力、交通设施,造成房倒树拔、农作物倒伏等。年最大风速(10 min平均最大风速)一般是由强寒潮天气、冷锋过境形成的大风和雷暴天气大风两类造成。东乡年极大风速最大值为29.7 m/s,年平均大風日数9.8 d,分布在3—10月,其中6—8月占85%。从大风年际变化分析,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80年代,90年代以后大风天气明显减少。
  2 灾害防御措施
  2.1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成立了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全面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加快气象工作政府化的步伐,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大幅提高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2.2 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水平和预警信息发布时效
  东乡县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和非工程措施。主要任务包括观测、预报预测与信息保障、预警服务3个方面的系统建设。完成县域内39个自动雨量站的建设任务,完善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和业务规范,不断提高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以保证气象决策能够准确及时。
  2.3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应加强气象宣传,对重点人群及重点区域进行防
  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公众广泛参与的防灾避灾演练。
  2.4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倡发展节水农业
  东乡县气象灾害频发,与当地自然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等有很大关系。应大力开发云水资源,提倡发展节水农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和开展人工阵雨作业,以增加土壤持水量和有效降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发空中水资源缓解干旱、冰雹灾害影响,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专业气象保障[5-8]。
  3 参考文献
  [1] 朱乾根,林锦瑞,寿邵文.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2] 杨先荣,黄成秀,贾效忠.甘肃中部农业干旱灾害分析[J].甘肃农业,2004(9):54-55.
  [3] 郭江勇.甘肃河东春旱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J].干旱气象,2001(1):5-8 .
  [4] 李栋梁,刘德祥.甘肃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5] 高晓空,王春乙,张继权,等.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J].中国农业科学,2014(24):4805-4820.
  [6] 王春乙,张继权,霍志国,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学报,2015(1):1-19.
  [7] 刘彤,闫天地.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J].自然灾害学报,2011(2):90-95.
  [8] 陈云峰,高歌.近20年我国气象灾害损失的初步分析[J].气象,2010(2):76-80.
其他文献
摘要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槟榔黄化病病株在槟榔园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槟榔黄化病病株空间分布格局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逐步從均匀型向聚集型演变发展。m*-m回归分析表明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个体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趋势。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槟榔黄化病病株的空间分布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而趋向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
摘要 介绍了遵化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该市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草莓;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河北遵化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242-02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半山区,境内地貌呈“三山两川”之势,平原、丘陵、山地各占1/3。遵化市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
摘要 通过对巍山县自然概况、茶叶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该县目前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巍山县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云南巍山  中图分类号 S571.1;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63-02  1 巍山县自然概况  巍山县位于云贵高原西侧,大理州西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北
摘要 根据“直播—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自身研究成果及示范结果,制定出适于鄱阳湖地区直播—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直播;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045-01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D
摘要 为探讨机穴播、宽幅机条播、人工撒播3种不同的播种方式下水稻枝梗分化、退化的特点,以及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以早熟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对其穗部性状进行了调查,干物重、产量及产量因素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机穴播的高峰苗数与最终苗数都低于机条播与人工撒播,但是茎蘖成穗率却高于另外2个处理;穗分化期至成熟期,机穴播的单茎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机条播与人工撒播;增加了穗长、二次枝梗
摘要 为探讨菌肥(紫萁小菇和石斛小菇)在白及的应用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紫萁小菇和石斛小菇菌肥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小菇类真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空白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紫萁小菇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6 835.65 kg/hm2,比空白对照增产262.47 kg/hm2,增幅3.99%。说明小菇类真菌作底肥施用对白及产量有明显增进作用,生产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白及
摘要 作为耕地重要属性之一,pH值分布及变化情况对耕地质量管理及合理施肥有重要参考作用。通过利用统计分析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比较了第二次土壤普查调查和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石门县2个时期耕地pH值平均值下降了0.5个单位,有42.51%的耕地pH值下降,酸性土壤面积在扩大,呈酸化趋势。不同的土壤类型pH值变化程度不一,潮土与紫色土的缓冲能力最强,而红壤与水稻土的变化程度较大,其中红壤
摘要 近几年,通过观察记载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及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示范,总结出了以成虫羽化监测为基础,成虫诱杀为核心,虫果处理为关键的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并创建了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技术示范与农民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的新型推广模式,总结了其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 柑橘大实蝇;发生概况;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措施;湖南张家界;永定区  中图分类号 S436.661.2
摘要 以西伯利亚、索邦、木门3个百合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催芽处理和未催芽处理的种球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催芽处理对提高百合切花品质、缩短百合切花生育周期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作为有效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实际的百合切花生产中。  关键词 百合;催芽;切花品质;生长发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S6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53-01 
摘要 分析當阳市农民在运用中稻旱育秧技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生原因,并结合当阳市的实际情况,指导农民正确运用旱育秧技术,以促进旱育秧技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问题  中图分类号 S511.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57-01  中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在当阳市大面积运用已20余年,群众普遍反映这项技术省工、省种、省膜,降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