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就要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做到课堂有效而充实。教学,是教和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教是为了学。作为老师,应该运用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让教有法可依,学有趣可寻。
  【关键词】优化 课堂 导入 提问 讨论 体态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3-02
  一、教师导入,学生共鸣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落千丈,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节,设计得好与坏能够激发和吸引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导入语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新奇性,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闻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导语设计要力求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要把教师自己的感情融进教学中,用自己的感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能共鸣。知识性,追求新奇性和艺术性的同时绝不能忘了导语的知识性,因为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设计的导语来学知识的。
  二、有效提问,合理解答
  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对象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问题提出的“四性”:趣味性,是指学生感到有趣,不是老师感到有趣,有趣味的问题多与学生遇到过的生活现象或问题有关;具体性,初中生的逻辑与归纳的思维能力有限,问题需在针对性,要有的放矢,不能含混不清,使学生直接明确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启发性,问题的提出需有助于学生思考、解决已存在的问题或诱导产生新的问题,这样才能维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科学性以,语言规范,问题不能有歧义,不能误导学生进行无益或有害的思维,能让学生形成科学性的概念。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要环环相扣,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设问,要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提问,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问题可答,都有一种收获感和成就感。
  三、展开讨论,适时点评
  课堂讨论是由教师或学生针对有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解决该问题而思考、探讨、辨明是非教学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所以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应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全面挖掘教材,系统掌握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要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首先要保证讨论内容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能促使学生全面的、多角度的去思考、讨论。在课堂上教师要为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无拘束、无畏缩地表述自己的认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要尊重其个性,更要平等地参与讨论,从而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不以权威的身份参与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课堂讨论必须全员参加,要面向全体学生,讨论的内容、方式要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这样才符合促进全员参与、急取大面积丰收的宗旨。在课堂讨论中,要使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论题,在讨论中始终把关爱和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倾听意见,追踪思路,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充满信心的讨论中获得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能力。其实,在讨论的关键之处,许多学生都在观察教师是否有进行评价的迹象。现在,不少中学生往往自信不足,缺乏表达的勇气,这就需要教师细心听取各种见解,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和“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四、巧用体态语,艺术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众多学生视线的焦点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教师体态语的使用必须规范合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眼神、表情、手势、身姿等体态语辅助教学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并优化课堂效率。教师的着装打扮一定要大方得体,眼神要专注,但时间把握上要有度,不能一直落在一个或几个学生身上,要关注所有学生,体现平等民主的意识。提问时,教师要用饱含期待的目光,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信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用眼神暗示加以告诫,既能照顾到犯错学生的情面,又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表情是体态语最基本的一种。老师在讲台上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无时无刻不在学生情感、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教学中,灵活运用表情,以微笑示意的体态语构成课堂教学的主流气氛,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疑能起到浓烈的催化作用。教师的微笑是一面心灵的反光,透过它,学生可以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感情;教师的微笑是一座无形的桥,通过它,师生共同完成心灵的沟通,形成友善的、平等的关系。
  不同的手势能表达出各种微妙的情感,也可描摹事物复杂的状貌教师在教学中得体自如地运用手势,会对教学内容起到陈述、说明、强调等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从而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手势的运用要与表达的内容、情感协调一致。教师的身姿即体势语,是极富于模仿力的,教师的举手投足一定要注重把握尺度与分寸,一定要具有美感,这样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有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来说才是极具感染力的,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设定相关的课堂语境,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完成设定的语文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学习促进,提升师生素养。基于此,本文拟从课堂互动的基础、核心、目的以及实现条件这几个方面谈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授课方式 师生互动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2-02  在教学三维
【摘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数学要求师生之间充分进行互动,而课堂的提问环节则是师生互动的关键一环。在课堂中,除了提问以外,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追问环节,让问题层层深入探讨,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之下不断思考,从而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本文从小学课堂出发,探讨了教师应当如何适时追问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从而生成和谐、有趣、活泼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追问 
为了发现人类大肠粘膜相关淋巴细胞归巢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我们将来自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标本,形态学为正常的大肠粘膜移植于裸鼠皮下,结果导致受体裸鼠急性肝坏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还是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严重影响到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就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培养这方面人才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加强国内养老机构服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1-02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让學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其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总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也逐渐地走进校园,多媒体教学这
【摘要】目的 评价精品课程建设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方法 使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TDI-CV)对70名高职护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前后进行评价。 结果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前后护生在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5个维度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品课程建设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