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校评课的思索与反省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就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更科学,更富有成效。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本着尊重老师人格、尊重劳动成果的态度去评课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课题,值得我们去不断思索、不断探究。
  【关键词】评课;先入为主;话语霸权;主观色彩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21-02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院级教改课题(编号2009-33-1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喆(1969-),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外语教学、英国文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1],因此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就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更科学,更富有成效。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了一上午课,并对所听的五节课一一作了点评。总理一连听了5节课,课间、课后不休息,与教师、学生语重心长地交谈,点评课程的得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既是对教师付出劳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鞭策。总理的评课听后真令人心潮彭湃、感慨万千,给授课者留下思考、留下启迪,不由得让人叹服:真是人民的好总理!想起上个世纪周恩来总理,不也是这样一位深入百姓、关爱百姓的好总理吗?还记得吗?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令每位中国人自发地伤心掉泪,天安门十里长街悲天哭地,人民,心里自有一杆秤啊!。温总理听课时把自己当成了普通的学生,和老师们讨论上节课的内容时,没有一点架子,他用听课和评课的方式来表达对教师发自内心的尊敬。总理的行动使全国教师深受感动,也使老师们感到自豪,同时总理的行动也会让一些人汗颜,他用自己的行动“批评”了那些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个别领导高高在上,没有很好地利用听、评课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是搞过程、搞形式、甚至一点也没有起到调动一线老师教学的热情,也没有让他们活得有尊严。笔者所在的外语系近年来也在搞所谓的教学评估、教学检查时的听课,可系里能有领导像总理那样认认真真地听课,本着尊重老师人格、尊重劳动成果的态度去评课的不多。因此,为何评课、如何评课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课题,值得我们去不断思索、不断探究。
  1 先入为主之弊端
  评课就是为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素养。评课一方面显示了业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关注和认可,会极大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工作创新性,同时业务领导的工作价值得到很好展示和体现。另一方面会提升执教者和评课者的业务水准。执教者独特、巧妙的设计会给评课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为评课者再生灵感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评课者要抱着欣赏的心态去交流,抱着学习姿态去探讨。评课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教学,改进教学一方面靠评课者的指引,另一面要靠执教者的自我反思,其前提是教师有信心、有尊严,因为“教师工作的内容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需得把人的尊严与自信放在首位”[2],自信和尊严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源泉和动力,只有教师有信心、有尊严才能愿意接受别人的指引并主动地自我反思。所以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一定要给执教者打气鼓劲,增加讲课信心,更要维护执教者的尊严,使执教者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领导认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同事的赞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加倍的努力工作。
  令人费解的是,在我系的一节文学评课中,有种听课者就先入为主,带着一种固定的、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去审视所有的课堂,过分强调课堂的“预设性”,而忽视课堂的“生成性”,过分倚重课堂的“抽象面”,而无视课堂的“具体性”,过分倚重课堂的“常规性”,而淡漠课堂的“超常规”,过分倚重课堂的“共性”,而轻慢课堂的“个性”。事实上,每一节课在本质上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现的。每一节课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情景等等方面都是具体的,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其生成的结果更具有显在与隐在的差异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对于促进不同个性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是有力的”[3]。简言之,模式化的听课方式常导致听课的粗线条、大而空,走过场现象,陷入“反复听,听反复”的怪圈。整个听课过程,人在心不在,或改作业练习,或看书读报,或面朝窗外,或闭目养神,只求涂鸦上几页,只待下课,走人。其结果是,听课被当成是一种 “多出来”的额外工作,心不甘情不愿,40分钟无异于一种“苦役”,不仅浪费时间,一无所得,更加不尊重上课师生的劳动成果,于人于己都无益。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且也不可能有一种教学方法能适应不同的需求、不同等级的教学情况”[4],再优秀的教师都无法做到每一节课讲得滴水不漏,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存在问题是绝对的,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你的能力差,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在时下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我们仍需坚持“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5]。有人说讲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无论课前准备的再充分,课上总会有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精彩的备课并不代表着精彩的讲课,精彩的课堂也决不能事先精心预设或在事后反复被复制。但正因为这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才永远值得我们追求和创新,不断追求创新的事业,才会永远富有魅力。教师在课堂的劳动对象、劳动过程、劳动成果总是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任何一堂课,我们首先是要用心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亮点,看不到一堂课长处与特点的评课,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评课,一个不能从别人的上课中发现可以借鉴学习之处的评课者,也不算是一个合格的评课者。任何一堂课的背后都凝结着一个老师甚至多个老师的智慧和辛苦,绝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课堂的组织与安排中体会讲课者的独具匠心,从课堂的启发与交流中感受讲课者的巧妙和智慧,从师生的互动和教学的有效生成中体味他们对课程的掌握和认识。对待学生学习需要用赏识的眼光,对待讲课的老师何尝不是如此呢?
  2 话语霸权之缺憾
  我认为在评课过程中,评课者和被评者均要以平等身份进行对话。周恩来同志说过:“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而不是命令”。我们评价和指导教学也是一样,最好不要当“判官”和领导,最好是说服而不是命令。被评者为大家提供的是一次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接受他人帮助,更新教育观念,共同取得进步,使彼此形成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的健康心理环境。但是有的评课者高高在上、俨然自得、掌握着“优劣”大权;被评者则俯首帖耳、战战兢兢、被动接受着“宣判”。可以想见,在这样一种规范下,被评者是迫于“行政命令”才会上公开课,评课过程中更让他们紧张焦虑、如履薄冰。甚至有的评课者,专为“揭疤挑刺”而来,否则就显示不出“功力”与“权威”。
  目前对于这种评课者的话语霸权——“极端”与“武断”,至少在我校外语系已粉墨登场。个别评课者自己往往以权威、专家自居,无论有没有真功夫,总会侃侃而谈,尽管常常错误百出,贻笑大方,但滔滔不绝之外行话非“语不惊人死不休”,听会的教师都为个别评课者的“高论”捏着一把汗,感到滑稽可笑,甚至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这样的评课者却依然“不屈不挠”,眉飞色舞地说个不停。他们的讲话或漏洞百出,或语无伦次,或拾人牙慧,或不着边际,或是全盘否定,以一副“天下真理尽在吾手”的气概,以“华夏大地只有我一人理解得最正确、最深刻”的架势,经常性地把一线教师精心打造的课堂教学,评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这样“极端”与“武断”的评课、评教,难免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居心叵测,其意义价值荡然无存,害人不浅。特别是被全盘否定得一无是处的课,有的开课教师花费了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去备课、磨课、做课件……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所受的打击没有切肤之痛的人谁又能够想象得出,从此对自己失去了自信,还能够上好课吗?还是做教师的料吗?从此一蹶不振,无颜见人,甚至有的精神抑郁失常,还有的连自杀的念头都有。请注意,这绝非耸人听闻,确有其人其事,因为,个别评课者的话被许多不明真相,失去判断力的人奉为金科玉律。可见,其负面影响之大、之恶劣、之深广,绝不容小觑。
  更为严重的是,个别评课者往往以高明的、不可一世的“江湖霸主”自居,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忘记了姓啥名谁,其专横跋扈,大发雷霆,恼羞成怒,黔驴技穷,狗急跳墙,目空一切,其道德人格卑下,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感到可气可悲。“教师的高尚人格形象产生的是积极、健康的感召力、带动力,低劣的人格形象带来的则是离心力、破坏力”[6]。更为可悲的是,其他同事屈于个别人的淫威与霸道,也只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丧失了主见与人格。这样的研讨与评课,分明就是批斗会,不仅对教学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助长、滋生了丑恶的陋习拍马溜须,投机钻营,陷害无辜。《教师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在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权利”[7]。所以,批斗会似的的评课要不得,蜻蜓点水的评课要不得,假大空的评课要不得。真正有建设性的评课是实事求是的,是优点充分肯定,是不足提出商榷,坦率的表白与真心的探讨赤膊相见,见解的共鸣和心灵的碰撞时时响起,能使每一个评课者都有如沐春风之感,而不只是讲课者。
  3 主观色彩之武断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一个评课者如果缺乏唯物主义精神,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而一味高高在上,以高帽子来压人,那么他的评课就好变得滑稽可笑。话说到这里,请同仁注意,上述所及,光明磊落的圣贤领导,独出机杼的真正专家,实事求是的同事不在其列,相反,我们对他们应该表达敬意。比如,我院前两年选派的优秀教师奉上的优质课,许多领导、专家都给予了“优点”与“不足”的客观评价,不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心悦诚服,这样的评课,才真正起到了研讨的应有作用,值得提倡。
  任何一堂课都兼有优点和缺点,即便是很精采的课,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哪怕是再糟糕的课,也不会一无是处。我们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就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明确这一点,可防止偏激和片面性。评课者与被评者是主与客的关系,话语霸权掌握在 “评”者手中。由于评课者的价值取向、个人好恶、思维定势、身心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对同一节课每个人的评价必定会有所不同,均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从而有可能做出不合理的结论或不准确的预测。处于“失语”地位的被评者,可能会受到评价者价值取向的引导,在以后的发展中导致行为上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唯唯诺诺,丢失了自我。迈克尔 .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效的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突破”[8]。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评课不是“评”老师的优劣得失,而是“评”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何预防、怎样解决。不管是评者和被评者,“评”的对象不是“人”,而是“课堂问题”。在暴露的问题中认识自己的行为,在讨论的问题中认清新理念,在争论的问题中直抵内心的教育假设,从而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评课者一定要本着严肃、公正的态度,不能有个人情绪,在评价心态上做到“薄雾拨开心不伤,互勉共赏皆相长”,在评价内容上做到“既要有理论概括,又要有环节再现”,在评课方法上做到“点面结合抓重点,沙里淘金找特色”,要切实根据自己的综合判断、分析,对讲课教师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语。不要把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一节课说的一无是处,不要打击教师尊严和自信。
  4 结语
  教师听课的意义在于——“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在对许许多多的课堂细节的借鉴中,汲取教育的真元之气,吸纳异质与新机,塑造属于自己的育人风格和才智。通过听、评课,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操作流程都会暗自被对方所接受,这种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正如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流,我们各自会有两种思想”,何况会有这么多的教师和各自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呢?因此我认为,评课意见要中肯,分析原因要诚恳,说话更应注分寸,尽量能开诚布公,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听课的重难点,发现课中的闪光点,捕捉课上的“小高潮”。套用一句流行歌词就是:“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课堂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不过,光看不行,上边我已提到评课者和授课者这一角色定位,因此,看的宗旨应是对照比较自己教学环节中的优缺点,不足点,力求改正,而决不是做“批评家”,那样就本末倒置了。如果说一堂优质课可以使一个班几十位学生受益的话,那么,评课可以使几十位听课教师,几十个班级、成百上千的学生受益。因为评课,使成功的经验、智慧的火花,通过听课教师消化、改造、移值、延伸;失败的教训,通过启发、警醒,有意识地防范,有目的地探究。也唯有这样,教师必将在神圣的三尺教坛上挥洒自己的每一分汗水,品味自己收获的每一分甘甜。
  
  参考文献
  [1] 钟玉梅.高等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74
  [2] 张正东.师范教育的症结何在[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3):9
  [3] 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7
  [4] 倪传斌.基于外语“磨蚀”的教育学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3):39
  [5]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6] 朱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81
  [7] 劳凯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3
  [8] 薛丽君.读迈克尔•富兰的《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有感[EB/OL].http://www.docin.com/p-6612006.htm,2010-10-17
其他文献
多校区办学模式开拓了高等教育发展空间,提升了高校的竞争优势,由于各校区分处各地,容易出现办学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加强主校区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多校区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办学资源的结构,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率。  一.设计背景  多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有至少两个地理位置不相连校园的大学。目前,我国多校区大学的构成原因主要有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那种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人才来适应它和进一步革新它。要拥有这样的人才就需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其任务需要各种学科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之中,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课
期刊
【Abstract】This essay intends to promote English phonetic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netic teaching and the whole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in Foreign Langu
期刊
【Abstract】The discovery materials in the definition and clarifications of such cases,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term lookup operation. defines develop understand the method of teaching materials, pre
期刊
教与学是有限的教学资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和追求,在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首先,教师角色的改变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随着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绝对地位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生物学知识,掌
期刊
【摘要】“d-l-”词族是现代俄语中一个同源词族,该词族内部的词汇均有“长”的意象,以“长”为语源义,语音形式皆为д-л-,或д-р-,或т-л-,或т-р-,词汇意义相近或相通。通过对同源词族产生、发展壮大机制的研究我们可得出结论,语言起源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口势语,即口腔动作姿态对客观事物的模拟。特定的口势具有特定的语音和心理意象,从而产生特定的语根,进而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同源词族。  【关键词】同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變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在合作中分享、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深化情境教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思
期刊
【摘要】合作性学习是新课程下的要求,合作性学习有别的传统的学习教育模式,他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相互合作和学习他人有点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学会优化资源配置。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几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数学课程标准》多处提到合作学习,在教学建议部分,大量写有“合作交流”、“
期刊
【项目基金】河南省社科联2010年调研课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编号:SKL—2010—1550)    【摘要】“城市化”运动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项目合作与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的密切对日益扩大的城市规划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外语教学必须走出原有的困境以便更好的为实践工作服务。本文阐述了以提升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质量为目标的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就目标、方式、方法进行了初步探
期刊
随着世界性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且无污染的新能源。太阳能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在太阳能众多应用中,光伏并网发电技术是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成为了太阳能光伏应用的主流。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并网发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获得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针对太阳能并网发电,功率单向流动且输出侧为有源网络的情况,从降低系统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经济合理的新型单相B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