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音乐作为一门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审美艺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应该以小学生童稚的性格特征为基本条件,关注孩子对音乐的喜爱,感染孩子的单纯的心灵,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本文笔者以彰显儿童本性为要求,对小学音乐童趣课堂进行浅略的探讨,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小学音乐;童趣课堂;儿童本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领孩子自觉有序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音乐的基础知识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培育孩子对音乐的领悟感,判断力和感知力,使孩子的听觉和视觉感官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使孩子的思维方式,音乐乐理知识有较为简单的掌握和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个性化有较为显著的发展。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对童趣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音乐教学研究中,总结了以下方法,并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启发提问,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提问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一个老师的充分交流。恰如其分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节奏的感知,使课堂知识更加高效的传递给学生,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小学音乐的提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要求孩子立即回答,如,自由欣赏歌曲《七色光》这个歌曲的节拍是多少?以前是否听过这首歌?相比而言,第二种提问方式没有具体答案,而重在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体会,在亲身感知中寻找答案。例如,在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外国经典乐曲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这首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这首歌包含了哪些情绪?此类问题往往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主动的领会音乐、欣赏音乐,这样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使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寓教于乐,顾名思义是通过各种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和新颖活动上的创新来进行教学。其最主要的形式使通过声与乐的结合,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按部就班,而是以激发学生对声与乐的兴趣而起到情趣的舞动,以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教学时,老师与孩子游戏,针对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充分运引用游戏,互动,小组交流等多媒体方式,为孩子营造一种活泼、温馨、轻松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一唱一跳一吵一闹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音乐、感悟音乐,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如,当教学律动“请跟我做”时,孩子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跟随老师一起舞动,拍手等动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孩子对节奏感的掌控能力,在拍手鼓掌间掌握律动,在轻松欢的音乐氛围下发展思维扩展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三、分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若总是采取死板单一的学习方式,没有变化创新,很容易会使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从而听课变得机械被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愿,仅仅盲目跟随跟唱,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歌曲有一定难度时,此问题会更加突出。针对此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组竞赛交流互动的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对于某些略难的曲目可以先集体跟唱旋律,可将班级成员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配合合唱,抽签决定哪一组唱第一部分,哪一组唱第二部分,如此配合,几遍以后就能获得良好的成效。因为配合的过程也是集中精力的过程,孩子会顾忌自己的表现,所以学习的格外卖力。而一组朗读的同时,另一组的成员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唱第一组的错误和不足。如此一来,即便学生只唱了一个部分,也会对整体有良好的掌握。当基础技能学习基本完毕以后,学生还可以进行分组巩固训练。分组形势可不拘泥于抽签,亦可根据性别分组,根据座位分组等多样方式。如此的巩固练习引入通过引入了竞争的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孩子在竞争中优化自己。
四、创新模式,结合多媒体教育声影结合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日益发达,教师可充分用现在多媒体手段进行声影结合,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促进孩子发挥学习的激情,迅速提升教学质量。 因音乐教材具有形象性、感染性,故教师可从学生的感官抓起,通过色,形,声等有机的融合,使教学方法多样有趣。为孩子的理解供以丰富的资料,充分发挥和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掌握教学,让教学变成一件易事。
五、改善激励机制,激发儿童信心
作为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音乐评价对于学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好方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音乐认知的程度,和对情感认知度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以雪亮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被表扬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体会到成功被人夸赞所带来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赛马》曲目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同学们的个性,根据不同能力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对于各方面素质良好的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乐曲的主题旋律有哪些分类。针对平时比较胆小安静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引导的方式提问若干简单的问题,例如,请你用手势表现出音乐中乐调的起伏和变化。一旦同学能够正确或较为确切地描述出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立刻給学生以肯定的眼神或激励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评价。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手段,既使同学们系统有效地掌握了所学音乐技巧,又激发了儿童学习的信心,还推动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上述几类教学方法,个别细节有待进一步改善,所以仍需要不断改进。总的来说,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准,必须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推层出新,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让其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共同进步,这才是更符合我国社会文化大环境下的教育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并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大景.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浅析[J].青年文学家,2009年04期.
[2]贾迎安.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3]郑雪飞.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童趣课堂;儿童本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领孩子自觉有序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音乐的基础知识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培育孩子对音乐的领悟感,判断力和感知力,使孩子的听觉和视觉感官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使孩子的思维方式,音乐乐理知识有较为简单的掌握和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个性化有较为显著的发展。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对童趣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音乐教学研究中,总结了以下方法,并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启发提问,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提问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一个老师的充分交流。恰如其分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节奏的感知,使课堂知识更加高效的传递给学生,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小学音乐的提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要求孩子立即回答,如,自由欣赏歌曲《七色光》这个歌曲的节拍是多少?以前是否听过这首歌?相比而言,第二种提问方式没有具体答案,而重在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体会,在亲身感知中寻找答案。例如,在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外国经典乐曲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这首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这首歌包含了哪些情绪?此类问题往往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主动的领会音乐、欣赏音乐,这样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使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寓教于乐,顾名思义是通过各种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和新颖活动上的创新来进行教学。其最主要的形式使通过声与乐的结合,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按部就班,而是以激发学生对声与乐的兴趣而起到情趣的舞动,以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教学时,老师与孩子游戏,针对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充分运引用游戏,互动,小组交流等多媒体方式,为孩子营造一种活泼、温馨、轻松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一唱一跳一吵一闹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音乐、感悟音乐,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如,当教学律动“请跟我做”时,孩子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跟随老师一起舞动,拍手等动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孩子对节奏感的掌控能力,在拍手鼓掌间掌握律动,在轻松欢的音乐氛围下发展思维扩展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三、分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若总是采取死板单一的学习方式,没有变化创新,很容易会使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从而听课变得机械被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愿,仅仅盲目跟随跟唱,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歌曲有一定难度时,此问题会更加突出。针对此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组竞赛交流互动的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对于某些略难的曲目可以先集体跟唱旋律,可将班级成员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配合合唱,抽签决定哪一组唱第一部分,哪一组唱第二部分,如此配合,几遍以后就能获得良好的成效。因为配合的过程也是集中精力的过程,孩子会顾忌自己的表现,所以学习的格外卖力。而一组朗读的同时,另一组的成员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唱第一组的错误和不足。如此一来,即便学生只唱了一个部分,也会对整体有良好的掌握。当基础技能学习基本完毕以后,学生还可以进行分组巩固训练。分组形势可不拘泥于抽签,亦可根据性别分组,根据座位分组等多样方式。如此的巩固练习引入通过引入了竞争的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孩子在竞争中优化自己。
四、创新模式,结合多媒体教育声影结合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日益发达,教师可充分用现在多媒体手段进行声影结合,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促进孩子发挥学习的激情,迅速提升教学质量。 因音乐教材具有形象性、感染性,故教师可从学生的感官抓起,通过色,形,声等有机的融合,使教学方法多样有趣。为孩子的理解供以丰富的资料,充分发挥和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掌握教学,让教学变成一件易事。
五、改善激励机制,激发儿童信心
作为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音乐评价对于学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好方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音乐认知的程度,和对情感认知度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以雪亮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被表扬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体会到成功被人夸赞所带来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赛马》曲目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同学们的个性,根据不同能力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对于各方面素质良好的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乐曲的主题旋律有哪些分类。针对平时比较胆小安静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引导的方式提问若干简单的问题,例如,请你用手势表现出音乐中乐调的起伏和变化。一旦同学能够正确或较为确切地描述出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立刻給学生以肯定的眼神或激励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评价。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手段,既使同学们系统有效地掌握了所学音乐技巧,又激发了儿童学习的信心,还推动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上述几类教学方法,个别细节有待进一步改善,所以仍需要不断改进。总的来说,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准,必须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推层出新,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让其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共同进步,这才是更符合我国社会文化大环境下的教育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并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大景.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浅析[J].青年文学家,2009年04期.
[2]贾迎安.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3]郑雪飞.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