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505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的话:“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语文”,是一个极有研究价值、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特级教师刘红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推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本期特刊出她执教的《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和几位资深语文名师的评析,供广大读者研究、借鉴。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好。见到了我这位新老师,和你们原先想的一样吗?呵呵,“发现”很重要,有了“新发现”很快乐。
  (举手的学生不太多,显得有些拘束)
  师: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你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第一种,你想发言——举手;第二种——特别特别想说,举双手;第三种——你有问题要问,打出问号的手势,会提问的孩子,很棒;第四种,你想发言,但又不确定对不对,可以拖着腮帮做沉思状。(学生笑)当然啦,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表情,自由放松就好。初次见面,有什么发现想对我说?
  (有三位学生举双手,两位举单手。教师选择了一位双手举得很高的男生回答)
  生:没见到您时,认为您是位男老师,见到后才发现是位女老师。
  师:为什么觉得我是男的?
  生:“刘红”这个名字给我一种特别霸气的感觉。
  师:那你之前理解的一定是什么“红”?
  生:“宏伟”的“宏”。
  师:“刘宏”!(教师很有气势地读了一遍),霸气。但我现在是“刘——红——”(教师柔声细语地读了一遍名字)“红色”的“红”。
  师:不同的词,不同的朗读,不同的味道。
  生:开始觉得老师应该是很严肃的,今天来到这儿,才觉得老师是很幽默的。
  师:谢谢!喜欢吗?做幽默的老师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生:没有想到刘老师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我们的学习,我以为会像平时一样喊“上课”呢。
  生:我觉得刘老师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师,和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不像有的老师非常的严肃,同学们都怕他。老师亲和力非常好。
  (学生有些激动,伴随着手势,并将“怕他”“亲和力”说得比较响亮)
  师:我特别欣赏这位男同学。当他想强调自己某种意思的时候,他就把那个词加重语气,用重音说出来,引起我们听者的注意。我们听到了哪些词?“怕他”“亲和力”,清楚地说明了他的观点,非常好。我们说话要有轻重缓急。
  师:有一点小想法,你用了“慈祥”来形容我是否合适?一般什么样的人我们说她慈祥?
  生:老人。
  师:我有那么老吗?(众笑)能不能换个更准确一点儿的词?
  生:和蔼。
  师:很好。我们是学语文的,学语文的课堂用词要斟酌,说话语气要斟酌。
  一、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苏叔阳。他写了一篇文章,回忆30年前的一位老师,文章的题目叫——(指名读题《理想的风筝》)
  师:这个“筝”字,单念时读——zhēng(學生读),在词中读——fēng zheng(学生读)。
  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读正确。课文很长,请用心读读。(生读)
  师: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能读正确吗?其中一个多音字“转”出现了五次。(出示第5自然段,点红五个“转”字,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读“zhuàn”;改变方向,读“zhuǎn”;“旋转”是一个特例,汉字的两个单音节词组成一个词时,会产生语音的变化,按照约定俗成,在这儿“转”读“zhuǎn”)
  师:有读错的吗?如果有,请打开书,把正确的读音记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己再把这段话读一读。(生读)
  师:初读课文,请你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你读出了什么?
  生:刘老师十分辛苦。
  生:刘老师教学认真。
  生:刘老师乐观向上。
  生:刘老师坚强不屈。
  生:我读出同学们很关心刘老师。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刘老师,他换了一个角度,读出“我”了。
  生:读出“我”对刘老师的尊敬和怀念。
  师:很好。作者写文章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要读懂这种感情。能在文中直接找到吗?(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文章结尾作者直接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直抒胸臆。
  师:作者是通过事例来写刘老师的。默读第4~9自然段,想一想,写了哪几件事,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来?还是那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能概括事情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勾画下来。
  师:我们交流一下。第一件事是什么,在哪一自然段?
  生:第4自然段,刘老师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说他的腿是怎么被截去的。
  生:笑谈腿疾。
  师:这么凝练,了不起,同学们可以在书上记下来。
  师:第二件事呢?
  生:写板书,在第5自然段。
  师:很好,这是能概括事例的关键词。没有勾画的请补上。
  生:第三件事是讲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第6自然段知道的,这是一个过渡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二、 聚焦事例,提炼问题
  师:通过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对我们并不陌生。看看这篇课文的事例,有什么新的发现?(课堂出现沉寂,教师继续点拨)
  师:和你以前读的一些事例,包括我们这一册书学到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有什么不一样?
  生:以前的文章是把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这篇文章大部分写作者的回忆。
  师:从时间上看,你发现了一点,好。这篇课文的事例是作者三十年前的回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儿还记得如此清楚,可见刘老师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生:以往文章写一件事,这篇写了三件事。
  师:从数量上看,你又发现了一点,好!
  生:三件事,每一件事突出了刘老师不同的特点。
  师:突出不同的特点?是这样吗?(教师连续追问了三次,学生都回答“是”)
  师:我们先画个问号,将这个问题记下来,等我们仔细读完这三件事后再来回答。
  师:学语文光有新发现还不够,我们还要追问。问一问,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同学们,针对刚才的新发现,我们可以追问什么?
  生:为什么要写三件事?不能用一件事概括刘老师的特点吗?
  生:这三件事写了刘老师的不同特点吗?
  师:今天的课堂我们将一起走上发现之旅,在追问中去思考、去收获很有价值的东西,那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着力要表达的东西。
  三、 朗读品味,感受形象
  师:三件事例中,最想先学哪一件事?
  生:放风筝。
  师:是不是最喜欢放风筝时的刘老师?为什么呢?
  生:刘老师在放风筝时,特别平易近人,没有那么严厉,让人觉得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少年。
  生:刘老师有一颗童心。
  生:刘老师虽然有腿疾,但放风筝时不让别人帮他,自己坚持把线绳拉上去,特别坚强、乐观。
  师:是的,作者也非常喜欢刘老师,常常在刘老师的身边,观察他是怎样放风筝的,并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这幅情景。这样的文字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读、去感受的。通过我们的朗读,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童心,读出对刘老师的那份喜爱。
  师:怎么才能读好呢,提两点建议:第一,放风筝是快乐的,所以这两段文字的朗读语气总体上应该是高兴的、欢快的;第二,朗读时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轻重缓急,觉得哪儿应该强调就读得重一点儿,哪儿需要让人回味就可以读得轻、慢一点儿,把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自己练习读读第8~9两个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春天到了,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了他亲手制作的风筝——(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语速较快)
  师:首先表扬你读得正确、流利,很棒!但老师要诚恳地提出建议,你们觉得有没有读出那个情景,那种快乐?孩子,你的朗读想告诉我们什么?你读得太快了。别急,没关系,刘老师来教你们怎么读。你先读第一句。第一句当中你最想强调什么词,能让我们感觉到刘老师的乐观坚强,充满童心?
  生:“决不肯”“亲手”。
  师:是的。你把这两个词读重一点儿,让大家听出来是“决不肯”,是“亲手”,多么坚强、可爱的刘老师呀。(学生再读第一句话,明显突出了重音,语调有了变化)
  师:进步了,有味道了,为你鼓掌。同学们,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决不肯”“亲手”。
  师: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生:勇敢的刘老师,有童心的刘老师。
  师:这就是作者通过一些关键词语要告诉我们的。我們朗读的时候,可以把这样的词读成重音,这就是语感。请你接下去读。(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突出了“总是”“不断”等词,读得有滋有味)
  师:读得很好!有一个地方老师想给你提一点建议。“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这句话读快了,就没有味道了。想象那个画面,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读得轻慢、飘逸)
  师:这就对了,“翩翩起舞,扶摇直上”,感觉到了吗?非常好!轻、重、缓、急、画面。再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那样的”刘老师,放飞“那样的”风筝。(学生朗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出了语感)
  师:同学们,这时候刘老师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会想些什么呢?联系最
  本刊特稿
  后一句话想象一下。
  生:我终于把我的风筝放上蓝天了。
  生:你看我的风筝飞得多高啊!
  生:如果我也能像它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多好啊。
  师:刘老师是这样想的吗?同意他观点的请举手。
  生:我觉得他的语气不对,太低沉,悲伤了。
  师:提醒大家,注意最后一句话,这是作者观察到的,刘老师“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漾出”怎么理解,他是怎么想的?
  生:他的心里是快乐的。
  生:他会想,我虽然没有双腿,但我的心飞上了蓝天,我的学生就像燕子一样在蓝天自由翱翔,所以,他的笑是甜蜜的。
  生:刘老师没有觉得惋惜,他不是想“我要是也能像燕子一样飞翔多好啊”,他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快乐的小燕子,他不比别人差。
  师:这样的想象就对了!我们读书要仔细,要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这才能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
  生:刘老师将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寄托在风筝上,他将风筝放上蓝天,就认为自己的理想实现了。
  师:是的,自己要顽强、快乐的生活;学生们要茁壮的成长,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所以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
  生:理想的风筝。
  师:有感情地读一读第9自然段,刘老师“追风筝”的情形吧。
  (有了第8自然段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方法,自由读、指名读、评析读,读中感悟,教师随机点拨)
  师:刘老师是怎样去追风筝的?(学生朗读“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读得一字一顿了,谁来读读喊着的感觉。男孩子,你来读。(被点到的男生站起来,似乎有些为难,没有出声)
  师:如果你就是刘老师,拄着拐杖去追风筝,学生看到了,叫起来:“刘老师,别追,别追,会摔倒的”,你却开心地喊道——(学生依然没有开口)
  师:呵呵,有些为难是吧,那我们再试试。闭上眼睛想象:你笑着、叫着、跳着,拄着拐杖去追蹦跳着的线端,你的学生在喊:“刘老师,你别跑,小心摔倒”,你却大喊——   生:(大呼)“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终于喊出来了!(众笑,鼓掌)明白了吗,读书要想象,要把自己就当作文中的他,入情入境,才能体会人物的情感。你再连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师:五个“着”一气呵成,生动地写出了刘老师去追线端时又笑,又叫,又蹦,又喊的那种快乐与力量。这真的是读出来才更有画面,更有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坐着读、站着读、比划着读,随便你们,让我们读出一位活生生的刘老师来。(很多学生站起来朗读,读出了力量与感动)
  师:同学们,这样快乐的情景,30年了,作者还记得清清楚楚,生活中的刘老师,永远的记忆,深深的思念。
  师: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一件事,“笑谈腿疾”。请同学来读读刘老师的话。提醒两点。第一,刘老师是“笑”着说的,“笑”表现刘老师的什么?
  生:自信、乐观。
  生:开朗、风趣。
  师:你们要笑着,用说话的语气来朗读哟。第二,注意这里有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省略了刘老师说的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师:所以朗读的时候要关注省略号,停顿的时间稍长一些。(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了语气和停顿)
  师:听了刘老师的话,同学们是怎样的心情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观点,最后请组长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准备全班交流。(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好,请一组来汇报,其他组注意听,看着和你们的观点是否一样。
  生:同学们一开始被老师的幽默感染了,觉得很好笑,可后来回想老师说的话,再和老师残疾的现状来比,他们又很难受,心里不是滋味。(停了一会儿)最后,他们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对老师更加尊敬。
  师:这位同学谈到了“好笑”“难受”,后来又加了“尊敬”。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很好。特别要表扬这位同学,停一下,加的好,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读出这样的情感变化,好吗?
  (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教师相机指导读好“腾”“泛”)
  师:“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什么叫“泛”,能不能换成“腾”?
  生:“泛”是指慢慢地浮现。
  生:这种难过不像笑声腾起那样来得快,来得猛。
  师:一个“泛”字,是淡淡的酸涩,是对老师的理解、同情。(指名朗读)
  师:这位男生读书特别投入,他的表情告诉我,他完全能体会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来,转过身来,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
  師:这样复杂的心情,30年了,作者还记得清清楚楚,课堂上的刘老师,永远的记忆,深深的思念。
  师:同学们,我们最后来看第二件事。我也是刘老师,我也写板书。我是怎么写的,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刘老师写板书很轻松,很容易。
  生:转过去,就写了。
  师:课文中的刘老师呢?他有几个动作?
  生:刘老师要撑地,离地、一转,写完、撑地、离地、再转,7个动作。
  师:7个动作,年过半百的刘老师每转一次都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对刘老师的尊敬。
  生:为刘老师担心。
  生:感谢刘老师辛勤地付出。
  师:那我们现在再来读这段文字,老师相信,不仅能读正确几个“转”字,更能读出这些“转”字背后的情感。(生读)
  师:这样细微的动作,30年了,作者还记得清清楚楚,课堂上的刘老师仍然是作者永远的记忆,深深地怀念。
  四、 解疑答惑,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三件事学完了,可以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了。为什么要写这三件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作者写三件事是想让我们从多个角度了解刘老师。
  生:笑谈腿疾和写板书,是课堂上的刘老师,放风筝是课余时的刘老师。这样写就全面了。
  生:这样写突出了作者的思念,不管什么时候都想着刘老师。
  师:是的,这篇课文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互为例证,来全面表现刘老师的特点,这正是作者的巧妙构思。还有一个问题,三件事写了刘老师的不同特点吗?就请那位同学自己来回答,好吗?(教师请了初读课文时,提出“三件事,每一件事突出了刘老师不同的特点”的女生回答)
  生:三件事都写出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自信,表现的特点基本是一样的。但是课堂上的刘老师和课余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课堂上更认真、辛苦,课余更放松、活泼,像个孩子。
  生:这样写出的刘老师就更全面,更可信了。
  生:也更让我们喜欢,也难怪让作者30年都无法忘怀。
  师:三件事,突出的是刘老师的同一个特点“坚强、乐观”,事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可见,作者精心选材,巧妙构思。
  师:老师还想追问一个问题,我们明白了要写三件事,那么能不能调换顺序写?呵呵,刚才同学们说最感兴趣的是放风筝,那么先写放风筝可以吗?
  生:不可以。先说刘老师的腿怎么回事,再说他上课写板书,最后说他课余放风筝,从上课到下课,是有顺序的。
  师:先工作后生活,一个人工作的态度决定他的生活态度,有道理。
  生:课文重点写的是放风筝,课题也是《理想的风筝》,要放在最后点题。
  师:事例有详有略,要点题的事例最后重点写,有道理。
  师:看来,写几件事,哪几件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作者都是精心构思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在课的结束前,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吗?或是在写作方法上,或是在对课文内容、情感的理解上,想一想,写下来。请自由选择以下的开头,可以选择一条写,也可以多写几条。(出示: 1. 我感到惊讶的是…… 2. 我能想象出…… 3. 我明白了…… 4. 我已经了解……但是又进一步学到…… 5. 我在……需要更加努力。)(学生思考、写话、交流)
  生:我已经了解可以通过一件事写人,现在进一步了解了可以写几件事,全面地反映这个人物的特点。
  生:我能想象出学生们对刘老师是多么喜爱和思念。
  生:我感到惊讶的是刘老师尽管有腿疾,但对待生活依然坚强、乐观,太了不起了。
  生:我知道写一件事要具体,现在进一步了解了怎么把一件事写具体。
  生:我能想象出刘老师放风筝时是那么快乐、满足。
  生:我明白做人也要像刘老师一样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生:我觉得刘老师的拐杖既是他身体的支点,也是他生命的支点,更是学生放飞理想风筝的支点。
  生:我在精心选材和构思上需要更加努力。
  生:(举手表示有话要说)刘(红)老师,您的课堂也给我留下了特别的感觉。我觉得,您不是自己在上语文课,而是让我们上语文课。
  师:谢谢你,孩子,课堂就是你们的!希望你们能不断地在课文中寻找新发现,不断地对这些新发现进行追问,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这篇课文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才叫学习。汲取课文中高尚、动人的精神力量,学习它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描写,并将这些为我所用,改进我的不足,我们做人、做学问才会有真正的提高。
  (刘红,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苏教版一下《识字6》课后有生字8个:星、奶、丁、扇、牵、织、女、斗。这8个生字,不仅要结合图文理解意思,而且要会写,能写端正、写规范。正式上课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观察情境图,理解“词串”中的词语,学生充分感受了夏夜的美好。随后,随堂写字指导教学开始了。  3分37秒的奇迹  13秒:教师梳理了8个生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  32秒:教师强调了“奶”的笔顺,出示笔顺,并带领学生书
期刊
一、 看图入境朗读体味  师:刚才我们读准了这些词语的音,现在我们要来了解它们的意思。  师:(出示:夜晚的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  生:(读)夜晚。(读得整齐而响亮)  师:夜晚是宁静的,再读读。  生:(读)夜晚。(读出了语气)  师:(指着图片上的星星)天空中有许多的星星,这叫——  生:繁星。(读得很响亮,但缺乏情绪)  师:(出示星星图片)这些星星不仅数量多,颜色和形状也很多,再读读
期刊
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研读这部凝聚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凝成的厚重文本,倍感欣喜,收获良多。总体感觉:一是内容更加充实。新版“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本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为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
期刊
【片段一】  师:同学们,《识字6》这一课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自己再轻声读读词串,注意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注意读词的时候词儿连读,词语之间要停顿,每行之间也要停顿。(生读)  师:谁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生读完后,学生提出意见)  生:你词语之间停顿了,但是老师说,行与行之间也要停顿呢!  生:那我再读一遍吧!(生再读)  生:轻声zi,你读成ze了,老师经常强调的。  生:“猴子”。(注意“
期刊
一、 发现规律,激发分类思维潜能  师:(出示词卡)请大家读读这些词。看看这些词为什么要这样排成队、一串串地出现呢?  生:“狮子 大象 老虎”都是威武凶猛的动物,而且体型比较大,所以把它们排成一行。  师:你能再读一读这一串词,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就能看出这是些威武凶猛的动物吗?(指名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体型比较大、威武凶猛的动物?  生:豹子、河马、黑熊、蓝鲸……(师板书) 
期刊
《风孩子》 ·任小霞  风孩子/总是/忘记带伞/下雨了/就“噼啪啪”/敲窗子/要进我屋子  小朋友们,你一定熟悉风吧?是风孩子,还是风伯伯,或者是风阿姨、风公公?那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风家族,更一步地了解他们吧!  活动一:风好可爱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大声读读琅琅上口的童谣,可以边读边做动作,让自己的想象和风一起尽情游荡,享受更多童年的快乐!  《逗一逗风》 ·筱聆  我说风儿小/风儿对我笑
期刊
近日,欣赏许红琴老师执教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一课,如同品一杯香茗,纯净、淡雅。细细回味,弥散在师生心间的那纯粹、隽永的芬芳,就是原汁原味的“语文”。  一、 用心思考,探究内涵之丰富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表演,没有音乐,许老师的课堂,剔除了喧闹与华丽,变得干净而又美丽。学生很快沉入课堂,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师生的互动中,课堂上不时闪现出思维的火花。  “你姥姥神了”,作者借旁人的“啧啧赞
期刊
“那一年,叶圣陶先生已经68岁了。当时,他是我国教育部副部长,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白天,他有忙不完的工作;晚上,他就在灯光下,一字一句地,认认真真地批改作文。了解了这些,你还觉得这春风仅仅吹到脸上吗?把你的感受送进去,把那种暖暖的感觉读出来。”王玲湘老师的亲切引导,一如清新的春风拂过,暖暖地润泽着学生们的心田。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一遍遍深情地朗读,一次次由浅入深地感悟……  一、 在充分自
期刊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新年的钟声,2012年翩然来临。钟声融化了严冬的寒意,也带给人们新的希望。  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望,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既有新的思考,更有新的愿景。如果把教育比作为一个人建造一座人生大厦,面向儿童的小学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小学教育就是在建筑这座大厦的最底层,即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建筑师在设计一座大厦时,毋庸置疑会给大厦的根基以特别的重视,唯有基础打好,大厦才能长久矗立。
期刊
【题记】  《学记》里讲“教之所由兴”共四条,其中第四条说:“相观而善之为摩”,看来观摩教学从那时候就有了,而且很是看重。互相观摩启发,改进并完善教学行为,这是一个互相切磋探讨的过程。现在的赛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大都是这种教学观摩活动。  古己有之的教学观摩,现在却经常受到非议,其中有好多理由。不过,我以为,“摩”得不够,特别是课后相互切磋探讨,那种反思不够,因而,没有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达到“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