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五个“关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ismew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以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情.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基于这个观点,“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接受和认可.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经常让孩子在课前针对所学知识先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上课的时候再在小组内和班级内进行交流.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反映出每名学生已有的学情. 这样的课,有时因为孩子的精彩生成而耀眼夺目;有时却因生成性资源的匮乏而黯淡无光. 怎样更好地体现复习课的价值,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呢?教师应当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注对学生学情的全面性前测
  前测,就是教学之前的测试. 通过对前测产生的数据分析,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 以学定教的前提就是从学生已有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在复习课上,教师如果安排了学生课前进行归纳整理,就一定要在课前对学生归纳和整理的情况有所了解.
  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无法“尽在掌握”的. 有的学生,整理得并不出色,但是表现欲很强. 如果教师对这类学生整理的情况不清楚,在让他汇报的时候容易耽误课堂教学时间. 有的学生,整理得很出色,但是因为害羞或没有把握而不敢展示. 如果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不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则会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就此湮没. 所以,教师的前测是为了教学时做到“胸中有纲”.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优质的生成性资源.
  二、关注对知识结构的创造性呈现
  无论是一节单元复习课还是一节总复习课,对知识结构梳理结果的呈现都是复习课的第一个版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常规的复习课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以教师的思维为主导. “以学定教”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把这个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进行梳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有自己独创的方式,这些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要给他们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其他同学时间鉴赏、品味和评价.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 凡是能为人们认识和实践开辟新的领域,为后人打下良好基础的,都叫作创造性思维. 这些创造性思维的呈现是数学复习课的灵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先要关注的部分,课堂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同而精彩!
  三、关注对典型题目的多类型整理
  数学复习课除了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整理的问题和知识点,是他们自己认为需要进行巩固的知识,其中的技能是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强化的技能. 以这些题目为素材进行讲评,是“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体现.
  第一,关注易错的题目. 总会有一些题目,全班的错误率很高. 产生较高错误率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过大,也可能是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中有隐含的“陷阱”,指向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这些题目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 在进行整理的时候,这些题目是首当其冲进入学生记忆的. 在全班范围内讲评这样的题目,极易在学生之间产生共鸣,起到巩固和提醒的作用.
  第二,关注常讲的题目.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对一些重点题目反复强调. 这样的题目学生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由于教师的反复讲解,学生的错误率不一定很高,但同样是具有复习价值的. 由学生汇报,像一个小老师一样讲解,能够取得更好的讲评效果.
  第三,关注拓展的题目. 自由进行题目的整理,这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尽情地“炫耀”自己的课外知识. 在题目整理的版块,学生可以尽情地拿出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不用顾忌到难度如何. 学生一旦整理了这些题目,就需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去汇报,去表达,但时间不宜过长.
  四、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多元化赏析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擅长学习数学,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技能,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 特长的形成,往往与个体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 良好的特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一旦养成,就建立了强大的动力系统,就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将自己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经验,甚至将自己的梦想都带进了寻寻常常的一次作业. 难道学生们这些精彩纷呈的表现不值得我们关注吗?
  五、关注对学生作品的后续性反馈
  这些优秀的作品,除了在课上进行交流、展示之外,课后应当要专门地进行品析和评价,而评价者更多应是学生自己. 评价和反馈的目的在于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 通过品析他人的作品,找到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使得自己下一次的“创作”能够有更精彩的想法. 有了这关键的评价与反馈,学习就有了螺旋上升的过程. 下一次的整理,同学们的眼界就更加开阔,方式也更加多样,创意更加层出不穷.
  我们现在讨论“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更多是在讨论教师的作用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当我们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把课堂的活动空间让给了学生. 教师的位置在哪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以上的五个“关注”就是一种回答. 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关注,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干扰,初入校园的学生并不知道课堂是什么,甚至没有“规矩”可言.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是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学习数学,喜欢在充满爱和温暖的氛围下成长,喜欢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利用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提问方式、多样的参与与评价方法吸引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以生为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摘要:江苏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中职)20名是江苏省中职学校开评的首批职业教育省特级教师群体。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或邮箱访谈、查阅特级教师所在中职校网站网页的特级教师个人情况介绍、中国知网发表论文情况、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网站个人介绍等路径,对网络环境下特级教师(中职)群体构建的“实践共同体”学习状态与专业化发展成效进行调研分析,得出有关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共同
摘要: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为检测对象,应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以稀土荧光纳米颗粒为标记物,制备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建立高效、灵敏、准确检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荧光免疫技术体系,旨在研发一种可用于快速、便捷检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免疫层析  中图分类号: S436.421.1 9文献标志码: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越来越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抓住小组合作的关键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与训练,不断探索,使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与游戏化课堂模式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小学课堂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不断探究改进教学的方式与策略,力求让教育新模式与新课程理念相融合,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在逻辑和实践方面的思维能力,使其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以此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其中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關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游戏;游戏作用  
【摘要】为了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充分合理的使用优化课堂教学,当前各种学校积极开展了“研读‘三书’,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所谓三书指的是课标、教材和教师用书,这三本是学科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三本书,需要教师对其熟读、精读,从而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标与教材真正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立足研读三书,探究精准把握教学的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名篇,品味西周至春秋中叶时期的婚姻爱情故事。  【关键词】婚姻 探索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收集诗歌305首,广泛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爱情与婚姻,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共同追求的主题。《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不在少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家庭生活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的形式精确地分析形,通过形的方式直观地体现数,将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相结合,展示出了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数形结合能够展示数学的本质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鼓励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探究知识,建构空间几何图形,挖掘知识本质,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实践;空间几何  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
【摘 要】目前,国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显示出学理性不足而感性有余的问题,而在一些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又存在着借鉴性有余而原创性不足的特点。倪娜博士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问题域和方法论》一书,便是对这一现实困境与理论难题的一种积极应答。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整体性 新思路  思想政治整体性最基本的内涵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却不
【摘 要】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大屠杀”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讲述波兰女子苏菲的故事来接近、了解已成为历史的奥斯维辛,立足现实进行历史言说。本文侧重于小说利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再现纳粹大屠杀事件无法言说的历史,最终达到历史和现实完美地融合。  【关键词】《苏菲的选择》 历史 现实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当代南方作家,威廉·斯泰伦被公认为是二战后最有成就的美国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苏菲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