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前阅读能力是指学前幼儿在成人提供的学习书面语言环境中,通过图书绘画等形式接触书面语言,了解图片、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逐步学习阅读书面语言,尝试用文字符号表达自己认识的能力。纵观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历史,很久一段时间幼儿园的老师只注重幼儿的口头言语即听说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幼儿也有书面言语发展提高的必然性,从而不注重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培养。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前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在《纲要》中,我们发现一个新动向就是:关注幼儿的前阅读。可见,前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阅读”一词浅显的理解就是“看说”,可以理解为边看边说,边听边说,边读边说,边认边说。前阅读就是阅读前的准备,包括兴趣、习惯、经验、认知等方面的准备,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认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前阅读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好幼儿的前阅读能力?
  一、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简称《指南》)语言教育领域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幼儿体会标志、文字符号的用途”。《指南》为教师培养幼儿的前阅读能力指明了方向。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因此,我在幼儿入园后即开始对其进行阅读兴趣的激活。
  1.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促使幼儿产生看、听、说、认的欲望。首先,在幼儿园为孩子建立起舒适的图书阅览室。阅览室光线明亮,整个活动场地、场景、道具等的布置适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幼儿阅读书籍的内容,给孩子以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他们乐意置身于神奇又安静的环境中。阅览室投放大量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取放,自主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或和同伴共同阅读,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想象,在阅读中认知,看、听、说、认有机结合。在此同时,每班设置有图书角或图书超市等,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置身于书的海洋。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趣味性强的图书,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定期进行读物更换。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里的植物、动物,我把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让幼儿一一对应认读。我还把班上小朋友的名字都制成名字卡,每天早上利用小朋友点名时出示给小朋友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小朋友很快就能认识班上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幼儿日常生活、阅读活动中出现最高频率的字、词,也制成图文对照的卡片投放于阅读角或图书超市,提醒幼儿反复看看、读读、认认,积累语言,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文字符号的能力。
  2. 借助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新颖、趣味、直观、艺术等特点,能满足孩子开拓思维的节奏,追求新奇的欲望,使原本枯燥的阅读教育活动变得更有趣,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3. 加强家园联系,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前阅读能力。首先,我通过家长会、幼儿园公众号、致家长一封信、幼儿园活动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前阅读能力培养的理念、形式和重要性,使家长真正理解、支持、积极主动参加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各项活动。同时,引导家长创设一个自由的家庭阅读空间,让孩子随手能拿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家中的一些物品,家长可做一些文字标记,如“宝宝的书包”、“宝宝的玩具”、“电视机”、“钢琴”等,方便孩子认读。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选择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定时指导孩子阅读,孩子看多了,听多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孩子慢慢会有复述、讲述、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要耐心倾听,适时肯定、鼓励。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图文卡片、圖书等,比如我班的黄佳慧小朋友和父母一起制作的成长档案,得到园长、老师的高度好评。和孩子一起制作孩子成长档案,孩子会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既能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密切亲子关系。
  二、从习惯培养入手,教会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 教会幼儿要了解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面、书名、作者、出版社、页码、封底等。
  2. 教育幼儿爱护书籍。不撕书,不扔书,不折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轻拿轻放书。阅读图书时坐姿要端正,双脚方平,眼离书一尺。
  3. 教会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按页码顺序看书,幼儿已认识少数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应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学习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身感受到图书是一页页组成,故事是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的内容。
  4. 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图画上的人物、动物形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指认图画中常见的汉字,理解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
  阅读活动的开展、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单一的看书来诠释,需要日积月累、随时随地、多种渠道开展阅读教育活动。我坚持自然化、常态化。我尽量做到让阅读活动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幼儿一日的生活与学习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持之以恒。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简称喘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组疾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但少数病例疗效仍不理想。我院儿科两年来采用压缩机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溶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日前,一项旨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新计划——“农
“说”是班主任的一门功课。说得好,可以排忧解难,消除隔阂,增进友谊,让学生带着压抑而来,满怀惬意而归;说得不好,就会火上浇油,越说越糟。班主任对学生的“说”,要收到“随风潜入夜,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13亿人口中,75%是农民。国家要振兴,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要实现这一艰巨目标,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农村
手术体位的摆放对于麻醉状态下的患者非常重要.尤其全麻状态下,手术病人的知觉已丧失,如果手术体位摆放不当或者保护措施不恰当,会在长时间的手术中对病人造成伤害.为此我们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载脂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与血管病变等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结果不尽相同。本文对32例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测定其GHb、TC、APO-B水平,并与30例无糖尿
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人,是打造理想课堂的基本要素,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深圳市沙井中学形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效率高,学习氛围浓,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同时教学质量也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案例主题  经过两年来的思考、研究及有效探索,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方式,最后生成了符合新課程理念的“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改革理念
进入青春叛逆期,在积极心理品质形成方面存在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城郊结合部的学校要更加重视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发挥家校共育的无限潜力。  一、树立家校共育的育人理念,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一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尤其离不开家庭。可以说,在教育已全面向纵深发展和家庭结构日趋不稳定的今天,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成骨能力,为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大转子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纯化,10~14天后进行传代.培养后的细胞经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