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幻的色彩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ow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对色彩的感知要远远早于对线条的理解,而色彩又能更强烈地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所以引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应当从色彩入手。
  通过着色小游戏,您可以引导孩子认识三原色(红、黄、蓝),怎样变出三间色(绿、橙、紫),还可以引导孩子认识什么叫对称,并体验色彩变幻的美妙,从而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更大的兴趣和无拘无束神奇幻想的能力。
  
  扎染艺术画(2.5~3岁)
  
  目的:巩固认识三原色,了解三间色的产生;初步感知对称。
  材料:生宣纸4张、彩色颜色水(红、黄、蓝)。
  过程:
  1.将4张正方形生宣纸对角折成三角形。(第一张:不折;第二张:对角折1次;第
  三张:对角折2次;第四张:对角折3次)
  2.第一张纸,用小勺舀色水任意染(2000年11期我们介绍过方法);第二至第四张纸,依次
  用手捏好,先将中心尖的地方蘸上黄色水,再将其余地方蘸上其他颜色的水。
  3.染好后,妈妈帮宝宝慢慢打开折好的纸,贴在窗户玻璃上。
  4.带宝宝欣赏自己的作品,引导宝宝发现颜色的变化。妈妈可以问:“这是什么颜色?刚
  才我们没用这种颜色,怎么会出现这种颜色了呢?它是怎么变出来的?”
  变化延伸:染好的纸晾干之后,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剪成各种形状或剪成窗花,也可将整张作品衬在黑卡纸上,装饰宝宝的房间。
  
  
  油画棒滴染画(3~4岁)
  
  目的:巩固认识三原色,了解三间色的产生。
  材料:生宣纸(或干净的抹布纸,下衬白纸)、广告色(红、黄、蓝)、白色油画棒、小盘、空的眼药水瓶
  过程:
  1.将广告色加清水调匀,分别倒入三个小盘中,盘中各放一个眼药水瓶。
  2.请宝宝用白色油画棒在生宣纸上随意画一些简单的线条、点点、小圆圈或自己喜欢的图形。
  3.用眼药水瓶吸入黄色颜料,轻轻捏小瓶将颜色滴在画好的生宣纸上。观察色水怎样
  洇开。(注意告诉孩子,滴色时不要只在一个地方滴)
  4.请宝宝再用另两种颜色滴染其他空白的地方。
  5.在滴染过程中,有新的颜色产生时,妈妈可以问宝宝:“你好棒!能变出新的颜色,这是什
  么颜色?它是哪种颜色和哪种颜色变出来的?”
  6.带宝宝欣赏自己的作品。
  变化延伸:可以根据画面内容和宝宝自编故事;也可以剪成各种形状的窗花;还可以将整张作品衬上黑卡纸,装饰宝宝的房间。
  
  迷你涂色(4~5岁)
  
  目的:提高美术活动的兴趣,认识三间色的产生,发展幼儿浪漫的幻想能力。
  材料:图画纸、广告色(大红、淡黄、普蓝)、毛笔或小板刷、油画棒、塑料调料盒、精盐一小盘。
  过程:
  1.将三种颜色分别挤入塑料调料盒内,加水调匀。
  2.将图画纸放在桌上,请孩子用大号毛笔(或小板刷)将黄色任意涂在图画纸上;换一种颜
  色再涂,让孩子注意两色交融时的变色现象;再涂第三种颜色。
  3.涂完立即用手捏起一点精盐,将盐均匀地撒在画面上(注意盐不可撒得太多)。放
  一边晾干。
  4.与孩子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用提问的形式引导:“你仔细看一看,又出现了什么新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你的画真是又美丽又奇妙,你看这像什么?”如果孩子说:“像大溶洞。”你就说:“那你能不能用笔画上你自己在旅游呢?”如果孩子说:“像雪山。”你说:“你能画上你在滑雪吗?”如果画面有说不出的奇幻,那你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可以说:“这一定是仙人的家,画个什么呢?”孩子自然会有更美妙的回答。如果孩子舍不得破坏画面,不愿添画,那就请衬上黑卡纸,装饰他房间的墙面吧。
其他文献
妈抱抱  2岁半的小芸高兴的时候,自己走得可好了,又蹦又跳的。只可惜,这种高兴的时候太少了。大多数的时间里,只要一出门,她的口头禅就是:“妈抱抱。”如果妈妈不抱,她就又哭又闹。就这样,每回都是以小芸的胜利而告终,妈妈每次都是一边抱起她,一边叹气:唉,这个磨人的小家伙。  孩子一天天大了,无论是在公园,还是楼下的小区里,都能看到跟小芸同龄的孩子自己雄纠纠地走在父母身边。妈妈也决定改变小芸的这个毛病。
期刊
孩子,特别是很小的孩子学会了骂人“王八蛋”,是使家长非常恼火,而又十分头疼的事。  我们在以前的《孩子嘴里的“王八蛋”》(《父母必读》1998年第8期)一文里谈到了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经常嘴里叨叨“wang ba dan”的事。当时是因为 “小孩子开始时有一个学习发音的阶段,往往先把一些音发出来,然后才被成人赋予某种意思。于是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说出的话常常不能让人理解。或者,更确切地说孩子自己想表达
期刊
父母必读:我们应如何预防儿童的感染性疾病?  曾教授:要想预防儿童的感染,首先要知道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感染性疾病传播有三个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控制。    1.控制感染源  (1)对感染人群的管理。比如说学生患水痘、猩红热,便不应该再去上学。一方面,有利于患儿自身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其他人感染的机会。  (2
期刊
“小孩打醋,直来直去。”是几十年前人们形容半大孩子干事儿的一句经典语言。提到它,我们脑子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幅缓慢的、匮乏时代的生活图景:在连自行车都很少的大街上,一个小孩左手拎着醋瓶子,右手紧紧攥着五分钱。他出了院门,往旁边一拐,进了一个脏兮兮的、门脸不大的副食店,踮起脚,费力地把醋瓶子和五分钱递上去,说一句:“三分钱的醋、二分钱的糖。”然后目不斜视地按原路回家交差。那时候,家长既没把干这活儿和独
期刊
期刊
人到异乡,有些原本很难的事会变得比较容易,例如开口说外文;也有些原本很容易的事反而变得很困难,例如以下我要谈的这件事。  葛瑞格第一次来台湾时,我带他去我工作的地方,他忽然想上洗手间,我想起我们的公共厕所为了卫生起见,都已使用蹲式马桶,而这个老外从来没有见过蹲式马桶,当然也没有使用过。于是我以当过幼教老师的细心和耐心,仔细地将如厕动作分解说明,讲解完毕还充满信心地告诉他:“你去吧!很简单的!”  
期刊
美国的小学十分重视鼓励孩子们阅读课外读物,让他们从小养成爱书、读书的良好习惯,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学校规定,孩子们不得把课本带回家,却广泛开展“国家读书鼓励计划”活动,每月发一张读书记录表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填写每天读书的时间。如果每月学生读书的总时间达到了要求,学校就颁发给孩子一张比萨饼的奖券,凭奖券可以到任何一家比萨饼的连锁店领取到一个比萨饼。连续6个月都完成读书计划,可获得班里读书明星奖
期刊
小华1岁多了,妈妈觉得到了应该教会他自己大小便的时候了。可不知为什么,小华却很长时间都学不会,怎么也不肯去坐妈妈为他准备的小便盆,还是到处撒尿,甚至把屎拉到自己的小裤子里。妈妈是既生气又无奈。    树立卫生观念    一两岁的小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我两岁的小侄儿经常故意把小便淋在脚上,他觉得暖暖乎乎的,满好玩,有时还尿在他的小斗车里,拉着到处跑。  这使我不由想起了儿时用尿调河沙,造房
期刊
我出生在川西农村的一个大家族,在同辈中最小。同龄人皆是侄辈,大都对我敬而远之。生我时母亲体弱多病,不得不到县医院接生。稍懂点事后,我和其他孩子一样想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父母的回答和别的家长的回答也是同样——捡的,只不过我是从城里捡的,而其他小孩全是在河边捡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把我同他们区分开来。  大人们总是要我做好表率,总是呵斥那些在嬉戏中冒犯我的子侄。渐渐地,我也接受了这种观点——我与他
期刊
特别记录  宝宝在成长  我能做些什么?    宝宝会举手过肩抛球过1米;能自己完全独立地上下楼梯;不用大人扶,单足能站稳半分钟。  多带宝宝玩一些锻炼平衡、控制、协调能力的游戏。如走平衡木、金鸡独立。    会自己扣、解衣服扣子,还喜欢解下父母衣服上漂亮的扣子;会分左右穿鞋。  不要给宝宝买系带的鞋。教宝宝穿衣服的次序,启发宝宝想原因。    宝宝能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时不洒不溢;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