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黄斑前膜致视力下降一例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二次调位手术的适应证及其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PPC-TICL植入术后旋转角度≥10°患者26例(33眼),其中12眼在植入术后3个月内进行了二次调位术作为调位组,21眼未进行二次调位术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以上测量2组logMAR视力、屈光状态、PPC-TICL旋转角度、拱高、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眼压以及视觉质量问卷调查
目的 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屈光误差的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97例(197眼)的临床资料,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术前的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角膜横径(白到白距离,WTW)以及角膜球面像差,计算WTW与ACD比值(WTW/ACD)。采用IOLMaster测量术前角膜K值和眼轴,利
目的 比较干眼患者与健康人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无眼部器质性病变的轻度干眼患者22例(22眼),对照组20例(20眼),进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等检查。使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以0.5 s为时间间隔,在6 mm瞳孔直径下
目的 比较Q值引导的机械刀制瓣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OUP-SBK)和飞秒激光制瓣SBK(Femto-SBK)2种手术方式对术眼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38例患者(276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2组:OUP-SBK组77例,其中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近视组17例(SE≤-3.00 D),中度近视组29例(-3.00 D
目的 评价LaserACE激光巩膜手术矫正老视术后12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老视患者8例(16眼),进行LaserACE激光巩膜矫正手术。术后1、3、6、12个月复查,测量远中近距离视力、近附加、阅读速度、眼压(IOP)和等效球镜度(SE),并通过Catquest-9SF问卷评估患者主观感受。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无最佳矫正远
目的 通过测量足月新生儿眼轴长度(AL),探讨正常新生儿AL的正常范围、特点及AL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750例,应用A超测量出生1~3 d新生儿双眼的AL。观察不同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足月新生儿的AL分布情况。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750例(1 50
目的 通过不同诊断者(初诊医师和盲诊医师)及不同诊断方式[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双向评估社区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探讨和摸索社区筛查DR的最优方式。方法 横断面研究。横向实验由2名眼底病专业医师分别对932张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片(后文简称照片)进行视网膜病变程度诊断分级,评估初诊(筛查现场拍照后立即进行诊断分级)和盲诊(在完全不了解患者视敏度和
儿童葡萄膜炎是儿童致盲常见疾病之一。该病起病隐匿,加之儿童表述能力差,从而延误诊断,给治疗上带来诸多困难并可造成多种并发症。非感染性儿童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的儿童葡萄膜炎,糖皮质激素以往一直被用来治疗该病,但因其长期使用可造成严重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在儿童中的使用。现就非感染性儿童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葡萄膜炎的生物制剂。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水平隐斜及融合功能的变化。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被检者为行PPC-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42例(84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行远、近水平隐斜及远、近内外融合的测定。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以上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时看远、看近水平隐斜分别为(-2.24±3.3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