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屈光误差的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特征。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97例(197眼)的临床资料,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术前的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角膜横径(白到白距离,WTW)以及角膜球面像差,计算WTW与ACD比值(WTW/ACD)。采用IOLMaster测量术前角膜K值和眼轴,利用SRK-T公式计算预留屈光度。以术后3个月的主觉验光结果作为术后屈光度,减去术前预留屈光度,即为屈光误差(RE,<-0.50 D或>+0.50 D;-0.50~+0.50 D不认为存在屈光误差)。采用单因素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探索上述参数与屈光误差之间的关系。将存在屈光误差的患者分成近视误差组(<-0.50 D)和远视误差组(>+0.50 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各个参数的差异。

结果

总共116例患者存在屈光误差,术后平均屈光误差为(-0.50±0.92)D;其中发生近视误差者88例(44.7%),平均屈光误差为(-1.31±0.60)D;远视误差者28例(14.2%),平均屈光误差为(+0.86±0.29)D。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WTW(β=0.473,F=12.49,P<0.01)和术前ACD(β=0.286,F=4.57,P<0.05)影响术后屈光误差;WTW/ACD比值对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接近显著性水平(β=-0.121,F=3.59,P=0.0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仅WTW进入回归方程(F=12.49,P<0.01)。近视误差组WTW/ACD为4.91±1.20,远视误差组为4.48±0.6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

结论

患者术前ACD、WTW可以影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WTW/ACD反映前房形态,对于预测患者术后的屈光误差有一定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Downes评分对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患儿中,纳入胎龄≥37~<42周、生后24 h内入院的呼吸困难患儿共243例。入院时根据呼吸频率、皮肤颜色、三凹征、呻吟、双肺呼吸音5项指标进行Downes评分。通过临床表现和桡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诊断呼吸衰竭。计算Downes评分取不同界
期刊
目的探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其围产结局。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并分娩,且入住ICU的476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的疾病谱分为产科原因组和非产科原因组,比较组间疾病构成及围产结局的差异。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期刊
目的 评估泪道重建联合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儿童结膜炎后继发性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利用泪道重建联合Ritleng泪道插管治疗的结膜炎致继发性泪道阻塞连续病例43例(49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23眼),女23例(26眼),年龄8个月至11岁。所有病例采用全身麻醉下泪道重建联合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根据病情于术后2~6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行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30例(30眼),年龄为22~30岁,平均(25.2±1.3)岁。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单眼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和单眼调节灵敏度,收集数据并将不同观察时间点的各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单眼调节幅度术后3个月与术
可植入式眼内镜(ICL)植入逐渐成为眼内屈光晶状体手术的重要技术,其在材料、设计、应用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体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预测性,具有长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发症的可控性、可逆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屈光手术医生的重视。现就ICL的材料和设计特点、临床应用拓展和关注热点、最新中央孔型V4c特点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述评。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二次调位手术的适应证及其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PPC-TICL植入术后旋转角度≥10°患者26例(33眼),其中12眼在植入术后3个月内进行了二次调位术作为调位组,21眼未进行二次调位术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以上测量2组logMAR视力、屈光状态、PPC-TICL旋转角度、拱高、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眼压以及视觉质量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