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中,我们还有春天的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体验教育”着力促进体验者和导引者的互动,探索一种内外交融、臻于美善的境界。《寒风吹彻》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引导学生于寒冷的文字中体会温暖,悲悯生命,体会作者在艰难岁月里对生命的独特的感受。
  [关键词]生态体验教育 《寒风吹彻》 生命
  
  心灵世界的文化精神是从自然界更多的意义中生成出来的,人类是以生命体验的方式,进入到对自然界其他万物感受的。因此,进入内心世界的无限丰富的体验,才是人类社会生活对自然与人整体的观照。
  “生态体验教育”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本人亦是体验者。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教育”从当代未成年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引领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康人格和生态智慧。它以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教育哲学为指引,着力促进体验者和导引者的互动,把外求与内求有机耦合,探索一种内外交融、臻于美善的境界。
  “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环节包括:营造体验场 开放式对话 反思性表达。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境界。生态体验吸引体验者全息沉浸,诱发生命感动,有效培养师生的健康人格。三重生态圆融互摄,在生态体验中融通师——生、生——生和亲——子的关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文化、人与自己心灵世界的和谐度。
  《寒风吹彻》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是什么让我们感动”这个专题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但既非纯粹地写景也非直接抒发情感,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情境与情感联系起来。寒冷的冬天,在光线暗淡的屋内围抱火炉,散漫地回想一些人与事——从一次寒夜的经历、一个冻死的陌生人、在冬天死去的亲人和年迈的艰难地抵御着冬天寒冷的母亲,直至黑夜完全降临。他在艰难岁月里对生命的独特的感受,笔调凝重而不压抑,沉郁而不悲伤,在流畅的叙述中带有一点淡淡的凄凉。
  刘亮程的散文以其对“人畜共居”的乡村生活的独特思考,以及诗意化的艺术表达,给了读者全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李锐说:“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了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文章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引导学生于寒冷的文字中体会温暖,便成了本课的主旨。余党绪说过:“对于苦难的人,苦难的唯一意义就是苦难。对于苦难外的人,苦难的意义也很多,但是,悲悯生命,同情自己,却是最富有人性的光辉。”
  教学拟用问题教学法,以一个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次要问题与学生一起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联系以往阅读经验,谈本文的阅读体会。
  
  一、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营造体验场
  
  寒风吹彻的冬天是生命必经的一个季节,也是天地浑然的一个境界。冰天雪地中,人和天地同寒冷共纯净。让我们看一组图画,感受冬天,感受寒风吹彻。
  
  二、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
  
  1.刘亮程曾说过“这篇文章选入课本是我没想到的,不是它不好……那些太寒冷的文字,可能不适合孩子阅读。当然,把这样的文字呈现在中学生面前,说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长大了。”文学就是在为我们的精神创造一种绝处逢生。(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刘亮程的体验,使之成为我们对人类苦难的理解,让作者的悲悯成为我们对人类生命的悲悯,去感受一种向死而生的顽强和坚忍。)
  2.以音乐“初雪”做背景音乐,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前三节。借讲述故事调动起来的感情,再让学生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着朗读的同学在下面轻轻应和。作者刘亮程在散文《寒风吹彻》中用怎样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段关于“我”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感悟?
  (语文课的着力点是语言,虽然最终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但这是互动的,学生的人文情怀、思想情感能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借助这种情感去学习语言,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把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后,不能错失这样的学习语言的机会,一定要重读。)
  3.在这样一个雪天,“‘我’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体味到了“冬的寒冷”“冬的寒风吹彻”,请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散文中不同人生阶段的“我”对于冬的描写和思索。
  (就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所吟道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横亘在这些作家作品中的是面对时间历史的长河,人所显现出来的渺小,生命中孓然一身的孤独,以及这种孤独带来的伤痛和荒凉。时间让每个人逐渐进入生命的冬天,进入了最后的岁月。)
  4.全文以“寒冷”贯穿始终,你认为这种“寒冷”在文中有哪几层内涵?
  (一方面,源自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物质的极度匮乏,使生命裸露于寒风的淫威下,无法抵御寒冷的摧残;另一方面,低劣的生存状态也最大限度地驱散了人际的温情,使生命饱受冷漠和孤独的煎熬。)
  
  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
  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境界
  1.作者对生命的态度真是这样悲观无奈吗?在其中是否还存在一些温暖积极的东西?如果有,尝试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作者对人的生存境遇、对生命的态度大致是悲观和认命的,但在悲凉的底色上,作者仍然没有放弃对生命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文中仍然存在一些温暖的文字和情感的亮色。比如,文中提到作者想象天热的时候,母亲带领孩子过河去看望姑妈的情景,也反映了作者对充满温情的生活的向往。还有文章多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他人的关爱和深情。)
  2.面对寒风吹彻我们能怎么样呢?
  (也许我们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灿烂阳光下,无法体会那遥远地方艰难的生存处境,也很难理解那种弱小而又卑微的个体在残酷的生命历程中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凄冷和悲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感悟也不可能相同,面对这样的困顿与孤独无助,也许我们需要一点温暖,只是,这温暖来自哪里?那就是我们自己!让我们记住,任何人都走不出生命的冬天,但每个人都可以走出精神的冬天!比贫穷与寒冷更可怕的是自私、孤独与冷漠)
  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意味的生态体验,把学生带入一种生态情境,生成一种“审美人格”。通过体会本文朴素却富有哲理的语言,把对生活的认识寓于对生活真实而非审美的描绘中。学生跟着作者体验生命,同情生命,感受生命的苦难与无奈,为未来不可预知的可能的苦难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从而实现个体人的空明之心向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开放之无限丰富性,达到时空圆融、生态和谐的澄明之境。
其他文献
谁的书桌上没有一些小文具呢?橡皮、曲别针、大头钉、铅笔芯……把它们随便放在桌上又乱、又不好找。随便放一个盒子里,漂亮的书桌又不答应。那就让我们试着做个漂亮的收纳盒。
[摘要]: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变革,就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师资素质提高是关键,实施理论提升与实践能力增强并行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新课改 师资素质 教育创新    一、重视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改革促发展,认真扎实,全面推进。我们的体会是:在探索中 
(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安徽 明光)    [关键词]:吴均 《与朱元思书》 赏读    齐梁时代的作家多文风浮艳,以典故辞藻取胜,重形式而轻内容,但吴均的诗文却能以真情实感、清新挺拔而见长,在当时独树一帜,影响很大。他的《与朱元思书》是用骈体形式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份书信,课文为其节录部分,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文章以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图画,读后使人如同亲临
[摘要] 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应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享受文字搭建的精神世界,汲取其间丰富的养料,让心灵得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 诗意    文学作品,是通过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的反映,来影响人的心灵世界,改变读者的精神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就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抚慰灵魂。  笔者日前看到了两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西安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华清池、钟楼等。    精
编译/小未    鲍勃·希利尔是一名建筑师,他接到了一桩大生意。双方会面那天,洽谈很顺利,突然客户问他:“我碰到过不少糟糕的建筑师,我凭什么相信你会在我的预算范围内做这个项目?”谈判成功与否就系于鲍勃的回答了,房间里每个人都看着他。鲍勃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我刚进入这一行时,拿到了一个项目,帮当地一所大学重新装修教学楼。我们的设计大大超出了客户的预算,但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漂亮,我确信自己可以说服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对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学习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
【摘 要】在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如何用高效的教学设计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本文笔者通过创设《人机关系》教学情景,运用实物资源,以人为本,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其主动性来探索情景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 人机关系 创意    当前,在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围绕“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目标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校本教学管理。指出,校本教学管理需要学校管理者转变观念,从学校文化继承和创新等文化领导的角度,改变学校中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机制,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反思 校本管理 校本培训 校本教研 文化领导 层块管理    教学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管好教学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以往的外控
[摘要]本文在回顾以往的评价式评语、模式化评语之后,认为旧的评语缺乏激励、缺乏爱心,应当进行改革。笔者认为,教师的评语应当是积极性的、鼓励性的、准确性的评语,应当是充满爱的评语,应当能让评语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小小评语中受到激励,燃起上进之火,立志图强,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文章还具体叙述了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到的写好评语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细心观察周围事,善于发现闪光点。(2)切忌千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