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探讨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及提出的背景,结合林业产业特点提出了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根据林业供给侧和需求侧存在问题,提出了吉林省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231-03
  AbstractThe definition,background presented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was set forth.The significance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forestry supply side was made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existed between supply side and demand side, strategies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forestry supply side in Jilin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Forestry;Supply side;Structural reform;Jilin Province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及林地要素保障的重要任务,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1]。森林为社会提供了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气候调节、滞尘杀菌、降低噪音等无形生态产品和木材及其制品、森林食品、森林副产品、森林景观等有形林产品。林业因生产周期长而具有特殊性,林业供给侧改革是推进林业现代化、推动林业扶贫攻坚决战的重大举措之一。笔者结合吉林省林业实际,对供给侧改革概念、背景,林业供给侧改革必要性、改革策略进行初步思考,提点相应建议。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及提出的背景
  1.1概念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2提出的背景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体现了从重需求管理向重供给管理、重经济持续增长的方向调整;并首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写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2];在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为组长主持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供给侧改革”成为2016年的热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吉林省委省政府按照“卸包袱、保生存、求发展”的要求全力做好国有林区改革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不破坏、职工生活有保障,确保林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惠及更多的林农。在2017年2月16日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对推进吉林省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着力加快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的步伐,推进吉林省现代林业的进程。
  2林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理论通常认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属于需求侧,而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五要素属于供给侧。从供给侧看,林业既存在低层次的产业产能过剩,也存在高质量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供给侧入手,但也要考虑需求侧,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升级和创新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从林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综合分析,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供需不配套林业的生产方式已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为主。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对森林康养生态环境和服务更加热衷,这与我国目前优质的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康养环境和基础条件差,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不够专业等明显不配套。具体表现为吉林省近年来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广东、福建等林业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森林覆盖率不高、生态保护和修复尚需要加强、树种林分结构不尽合理、森林分布不均、森林质量和产出不高、生态公益林比重不大等问题。林产品供给还不能契合人们对林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在木材供给上表现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急剧减少了木材产量,解决木材总量不足和大径级用材结构性短缺,必须抓好供给侧改革[4]。在森林食品供给上表现为人们在生活和饮食上更加衷情于绿色、安全、无污染的有机食品,但市场上真正无污染产品很少,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因企业技术瓶颈,在土壤、水质、大气环境控制上,以及生产加工包装销售过程中都很难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高档次食品的需求。
  2.2供给质量差林业大数据、“互联网+”、智慧林业等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人才过剩,适应新业态的新型人才将出现短缺。森林资源的营造、培育、管护也对林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林区的林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的知识结构、业务知识、技能和管理都还远远不能满足林业新形势的要求。
  2.3部分产能过剩吉林省财政专项经费向苗木研发和基地建设投入经费逐年增加,在苗木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不足,苗木出现过剩,价格大幅度走低,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苗木基地和生产苗木缺少科学统筹规划,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苗木种类同质性高,缺少珍贵特色优质高档次的苗木,导致低质苗木数量过剩。这主要是苗木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而市场所需要的高档次苗木尚多处于研发阶段,不能够实现产业化快繁,因而不能提供有效供给。   2.4科技创新不强由于地域和行业的特殊性,吉林省林业科技创新不高,林业科技领军人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创新资源分散,使有限经费产生效能不足。同时,因林业缺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科研平台、缺乏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缺乏科学评价奖惩体系,致使原创性成果数量不足,导致林业科技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成果推广不足,林业科技贡献率不高,与吉林省林业大省区位、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林业发展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
  3林业供给侧改革策略
  3.1强化林业人才培养重点围绕林业工人业务水平和技能的提升、管理干部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吉林省涉林高校、林业科研院所、研发企业的主体作用,在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学历教育、业务提升和先进技能培训,培训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进一步优化林业从业者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业务结构和学缘结构,培养懂业务、会管理的现代青年林场主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同时,探索培育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智慧林业民生林业的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林农,并建议吉林省实施“一场一站一名大学生”全覆盖培养计划,培养扎根林区的林业人。
  3.2提高林业用地效率
  3.2.1提升森林培育质量。①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计划。加快低质林分改造,通过栽针保阔、科学补植、林下定向更新等措施。提高异龄复层阔叶林和混交林比例,特别要结合森林生态景观改造提升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项目的实施,引导经营业主逐步将单纯林改造为混交林,结合生态旅游提高生态功能和景观观赏效果。②大力调整优化树种和林分结构。大力实施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化工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优质苗木和乡土珍贵树种造林,定向培育大径材,逐步增加异龄林和成过熟林的比重。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法定程序,逐步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和比重,稳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开展管护机制改革试点,提升管护效率,研制天然林保护配套政策,确保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产出效率。
  3.2.2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继续科学推进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程,科学划定林业生态红线,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谋划实施天然林保护等一批林业重点生态恢复工程,加快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强制性保护,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坚决制止移植天然大树进城[5],实施保护前提下科学开发,加快构建吉林省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实施绿化吉林大地绿化行动,充分利用国家关于天然林完全停止商业性采伐补助政策,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争取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试点,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与修复治理,加大野生动植物和珍稀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进度。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支持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科学种植储备林。
  3.2.3推进林业生态产品市场化。依托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丰富森林资源,借助国家良好的政策,对于一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公益林实施保护和修复,但修复同时要兼顾以体现森林生态景观的观赏性为主线,形成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景观,这样更加便于使森林景观功能市场化;同时,对长白山现有的森林资源,分林分类型、分树种,加大科研攻关的力度,主要对树木的固碳能力、林分固碳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科学地估算出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在准确摸清家底基础上,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并科学研究制定出森林碳汇计量和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标准,做好森林碳汇交易项目储备和试点,探索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特别是要积极抚育碳汇核算方法,把吉林省的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现由森林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中发挥作用。
  3.2.4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国家全面实施国有天然林全面停止采伐后,人们一直在探索林区、林农的出路。国务院颁发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文件,吉林省人民政府也印制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文件,吉林省有大面积的林下土地可供发展林下经济。因此,统筹调整种植结构,科学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并以深加工为配套,在退耕还林地种植药材、食用菌、第三代水果、人参、山野菜、木本油料,形成林药、林菌、林果、林参、林菜、林油、园林花木等种植模式;同时,要强化良种选育和推进种质资源创新的进程,大力发展珍稀畜禽等新品种,提供优质资源,培育特色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3强化林业科技创新
  3.3.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方向。根据吉林省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林业科技发展方向,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将基础与应用、生态建设与产业研发相结合,科学确定研究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加快产业发展为核心,基于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确定重点资助方向和重大项目,汇聚人才、汇聚经费,集中投入,优化经费和资源配置,联合攻关,取得原创性理论成果和先进技术成果,形成生态和产业的新增长点。
  3.3.2完善林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根据国家科技政策,结合吉林省林业科技实际,科学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通过“后补助”等方式支持林业科技创新。同时,要加强林业科研领军人才培养,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完善符合林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体系,建立差别化林业科技和成果评价制度,实施立项与鉴定(验收)分离,强化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科学晋级,优化科研环境,搭建高水平研发平台,解决科研人员待遇和发展问题,激发科研潜能,提高科技产出率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
  3.3.3强化林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6]。快速适应林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林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點。建立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的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联盟,整合创新资源,共建高水平平台,实施开放共享。将基础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加大实施种质资源创新,加快选育优质高抗的良种和品种。加强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科技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研发适宜山区、设施林业的机械设备研发,大力实施互联网+电商研发,促进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科学制定林业科技园区规划,支持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结合区域实际,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   3.4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3.4.1大力发展特色资源产业。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平欧杂交榛、核桃、红松、接骨木等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东北三大硬阔叶树种、紫椴、刺楸等珍贵树种用材林,冬季观果、早春夏季观花、秋季观彩叶的珍稀花卉苗木,林果(蓝莓、五味子)、林药(人参、五味子)、林菜(刺老芽、刺五加)、林菌(灵芝、松茸、羊肚菌)、林蛙等绿色产业,推进林业生态产品市场化,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全面提升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形成森林生态标志的特色产品。强化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3.4.2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科学规划,明确目标,避免同质竞争浪费有限森林资源。从供给侧解决森林康养产业瓶颈问题,选择条件好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作为试点,统一技术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以突出稀缺性、独特性、特色性打造品牌,如森林中的温泉疗养、森林氧吧、冰雪游、东北红豆杉等古树群观赏等。同时,要构建起森林教育、康养、治疗等基地认证标准、培训讲解员和治疗师并严格资格认证标准。提供优良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生、养老、文化、娱乐等现代智慧服务,大力提高供给质量,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向专业化、精细化、高品质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催生新业态、新产品[7]。
  3.5降低企业生产交易成本确保落实好政策,简政放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实施互联网+林业。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吉林省西部地区,一定要大力选育节水节肥的优良抗旱抗盐碱能力强的植物新品种,大力研发灌溉节水新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推进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涉林任务、扩大林业对外开放,激发林业供给侧改革的活力。
  3.6创新林区金融提升支林效能国家应建立林业投融资体系和林业产业发展的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联保贷款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产业发展中的运行资金,保证产业的顺利发展[8]。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增加贷款投放。同时,政府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扩大网点的覆盖面,科学下放审批权。积极鼓励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立足县域乡镇,着眼林农,强化服务,完善和健全内控和规避风险制度。此外,各级政府要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为林区集体经济组织、林农合作组织等建设管护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严厉打击林业林区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林业林区金融立法,使资金安全高效运营,激活林业内生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程科灶.关于推进福建林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J].福建林业,2016(2):14-1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A/OL].(2015-12-31)[2016-01-2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28/c1001-28090599.html.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A/OL].(2016-12-31)[2017-02-06].http://www.moa.gov.cn/ztzl/yhwj2017/zywj/201702/t20170206_5468567.htm.
  [4] 田新元.完善国家储备林制度 推动林业供给侧改革[N].中国改革报,2016-04-25(009).
  [5] 程国辉.以科技创新激活供给侧改革[N].科学导报,2015-12-25(A01).
  [6] 张建龙.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 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新水平: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R/OL].(2017-01-05)[2017-01-28].http://www.forestry.gov.cn/main/195/content-943671.html.
  [7] 丁洪美.林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突围?[N].中国绿色时报,2016-04-27(003).
  [8] 杜凤国,张淑媛,王戈戎,等.吉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0):183-184,262.45卷14期潘 真等吉林省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贡湖湾入湖河道对贡湖湾水质及MC-LR的影响。[方法]对贡湖水体及其主要入湖河道小溪港、望虞河进行了为期1年的水质监测(2014年6月—2015年5月),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C
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推动高师教师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针对我国数学教学着重训练逻辑思维,在高师“数学教育学”课中提倡恰当地使用直观法,按情境展示、观察、操作、分析、类比、
医生通过控制手法的轻重,方向,快慢,选择刺激性质各异的手法来改变机体的虚弱或亢进状态,祖国医学多归结为调整阴阳或补泻作用。究其实质,即现代医学所谓的双向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
将专业与学科混淆,或主张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以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结果必然是削弱专业特有内容的建设,不利于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新
期刊
本文针对伺服电机驱动D型工件的边界识别定位提供了有效的算法,算法能够准确地定位圆截面的边界点,还原缺失面的位移。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和定位工件,正确补充
随着煤炭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煤矿开采的自动化程度得到逐步提高。煤矿提升机便是实现煤炭自动提升的重要设备,其安全及性能水平的高低将会对整个煤矿开采的产能产生直接的影
循经结合交经治疗坐骨神经痛130例苏尔亮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医院(南京210014)笔者在针灸医家彭慕贤交经刺疗法的启发下,结合循经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30例,获效较好。1临床资料本组130例中,男71例,女59例;年
运用ZTX和MHT量表对郑州市两所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主体性水平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中学生主体性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则越高。
益气软坚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例——附对照组40例张邦道安徽省肥西县人民医院(肥西231200)陈梦云张宗铭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随着年龄老年化,前列腺肥大困扰着老年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