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u19872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文章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人格的内涵以及健康人格的特征进行了归纳,针对构成健康人格的气质、性格、意志和自我调控这四个要素,着重探讨了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认为体育教育对上述四要素有积极作用,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有利途径。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健康人格 培养
  体育教育是以塑造人的身体健康为首要任务,但如果这教育无视人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的需要,将人的整体性人为地予以割裂,把人作为体质的机器进行调试,则显然违背身心一元的规律,教育将走上偏颇的道路,培养造就出来的人也势必或多或少地造成人格缺陷。体育教育即便不能具有人格塑造的全部功能,至少也在部分上具有此种功能。因为人是身心统一的完整的有机体,对完整的人的塑造离不开对身体的教育,而以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教育则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人格内涵及其特征
  关于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比较流行的是: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作为心理学术语的人格概念,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个性。它是个体在先天物质遗传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气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四个特征。尽管人格具有先天的遗传性特征和稳定性特征以及个体差异,但其形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这使得通过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成为可能。
  二、当今大学生人格问题的突出表现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课题组,对北京地区133名学生进行的一对一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格心理问题较为明显,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三成与父母不沟通,有1/4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近一半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对生活不满意,约两成对现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有八成认为社会不平等,他们中还有的已发展成愤怒情绪。我们所知道的药家鑫案、马加爵案看似个别极端案例,但却真实反映了部分学生的人格问题。当今社会,大学生自杀、残杀事件屡见不鲜,造成这种局面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就从主观方面来看,人格、心理不健全是重要的方面。大学生问题人格集中反映了个体对客观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观方面情感淡漠、漠视他人生命、极度的自卑以及由此而来的极度的自尊;意志品质相对薄弱,遭遇困难显得退缩;行事鲁莽不计后果等等。可以看出,人格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将危害到他人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
  三、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塑造的作用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以其独特的形式——身体活动来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目的,它具有教育性、教养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多质性。体育教育直接以人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有言:“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在蔡元培看来,体育教育应该被作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放在首要的位置。
  体育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合理适当的形式造就学生强健的身体,正是这健康的体质为健康人格的塑造打下了物质基础。其次,体育教育活动的环境为学生成人后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了绝佳的预演舞台,在这个舞台中,学生接触到竞争、压力、规则等一系列社会化的体验,从而在未步入社会之前就已体会到作为社会人的角色感。再次,体育教育中的过程性和活动性要求学生必须亲力亲为、必须身心都参与其中,瞬息万变的体育活动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对形势的判断力并能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获得作为社会化人的有益经验。除了体育鲜明的竞技性特点以外,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对规则的普遍要求,没有规则就没有体育竞赛,规则是体育的最大特色。而规则的制定应该以公平公正为准绳,因此体育竞赛规则代表着参与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代表着对对手的尊重,尊重对手、尊重他人亦是尊重自己!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必须明确各种活动规则,同时还必须予以履行,必须在(也只有在)规则的制约下行动并取得的胜利才是让人尊重的胜利,这无疑告诉参与者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亦即成功必是经过光明正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可见,这些显现或者隐含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的鲜明特色无时无刻不在参与对即将作为社会化人的学生的塑造。
  四、体育教育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
  (一)体育教育对学生气质的培养
  心理学对气质的定义是: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气质”与我们平时讲的“脾气”和“禀性”很相似。人生下来就具有某些气质特征。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是相当稳定的。但是气质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气质在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以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心理学家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坦率、勇敢、热情的良好性格,但要注意自制力的培养,体育教育多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个体的活动受同学和教师以及活动规则的影响和制约,使其在活动中需要克己、和耐心。通过安排诸如太极拳和太极柔力球等舒缓的技术教学,可帮助此气质类型的学生控制冲动的情绪。   多血质的人容易形成活泼开朗、机智灵活等良好的性格,也容易形成不踏实无恒心、感情浅薄等不良性格。所以多血质的人需要培养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埋头苦干的性格。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引入“信任背摔”等活动,使其在与同学相处中习得真诚相待,不能以个人实惠出发;并避免形成对自己过高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贬低。
  粘液质的人气质特征是:性情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弱,不外露、动作迟缓、易抑制、沉默寡言。在努力自我教育下易形成勤勉认真、坚持不懈、有条理等优点,但如果放松和迁就自己,就可能变得萎靡不振,迟钝怠惰,消极冷漠等。通过体育教学,促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培养其灵敏感和速度感,并体验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和体会到对集体活动的归属感,以造就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品质。
  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有谨慎、自爱、谦让、温和、想象力丰富、观察细微等优点,也容易怯懦、孤僻、多疑、无自信、心理过程缓慢、容易疲劳、沮丧、消沉、自卑和失望,与人接触中会出现不安和窘迫感,喜欢一个人独处。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所以抑郁质的人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增强自信心,医治自卑感的良方是自我认知,体育教学通过帮助学生经由运动参与和不懈练习获得成就感来建立自信,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一点一点使该气质类型的学生完成以前所不能完成的动作和掌握以前所没有掌握的技术,由此获得学习的信心,摆脱本气质类型中不利的因素。
  (二)体育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塑造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性格特征是健康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有一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可见性格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多么大的作用。作为人格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的性格主要受学校、社会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的性格、教学态度和情感投入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又起到重要影响。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直观形象会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学生的脑海里。一个举止得体、形象健康利落、言语表达清晰准确 、动作示范正确无误并对人宽容和蔼的教师深得学生的喜爱。这样的教师在学生看来就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并被作为效仿的对象。
  不仅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格素养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而且体育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水平也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总是会碰到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的项目,这时体育教师面对犹豫不决的学生是鼓励还是讽刺、是合理分解示范动作还是粗略草率示范动作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前一种情况会消除学生的恐惧心并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据此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性格;后一种情况则给予学生沉重打击,进一步为学生设置心理障碍,强化了初学者犹豫不决的性格。所以,即便是面对同一个项目和同一个学生,教师的组织水平也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三)体育教育对学生意志的磨练
  在同一情景中,由于个体基于意志力所作的不同的选择而使其人格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看似危险的情况下,一个人选择了畏缩后退,另一个人则选择了迎难而上,第三个人可能选择等待观望。由于三个人所作的不同选择使他们人格中的意志特征明显表现出来,也因此给他们的人格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作为构成人格重要因素之一的意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能够直面困难,而不是知难而退和犹豫不决,把握机会取得成功的几率相对就要大些。
  体育课正是造就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绝佳载体。体育课充满了需要以全身心投入并为此付出汗水和艰辛的活动内容,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将整个身心投入其中,必须亲身实践而绝不可有人代劳,从对课的目标的理解到课的评价要求;从对体育项目的害怕到克服这种害怕;从对动作的观察到尝试、练习到逐渐掌握,每一步都是对意志的考验。特别是耐力性项目,更是对学生意志力的考验。事实上,不独耐力性项目,几乎每一个运动项目都包含对参与者意志力的要求,没有哪一个运动项目的成绩能在不经长期努力的情况下得以提高,也没有哪一项运动技能能在不经过持久坚持并长期练习的情况下得以获得。在成绩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参与者的意志力也同时得到提高。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2Z033)。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新编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4.
  [2] 盛建.浅论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体育科技.1999.20(3-4):93-95.
  [3] 张立萍等.体育教育与学生人格的培养[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115-11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基层乡镇中开展组织有序、目的明确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本文正是结合乡镇地区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情况,以昆山市淀山湖镇的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皮艇运动是属于周期性很强的体能类项目,除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外,技战术是不可忽视的训练环节和内容。其中,皮艇的起航阶段,在整个2千米比赛距离的划程中占举足轻重的位置。青少年时期则是发展协调能力,掌握技术和训练速度的最佳阶段和有利时期。基于此,文章运用对比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对皮艇起航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查阅教育部阳光高考相关网站,对2012年具有资格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名单及运动项目进行整合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员 招考 游泳  一、前言  我国自1987年4月开始创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已逾25年。刚刚过去的201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 采用教学对比的实验方法,分别对太极拳专项训练课与体育普修课的大学生在学习一学期后所具备的体育能力作相应的比较,结果显示:大极拳专项训练课在许多方面明显优于体育普修课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太极拳 专项训练 普修课 体育能力  一、前言  体育能力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核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小学生练习啦啦操的健身价值,并提出了小学中开展啦啦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教授啦啦操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升小学啦啦操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小学 教学 初探 啦啦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逐渐被人们关注,并认识其重要意义。而健美操作为一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非智力因素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智力的发展起着广泛而深刻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非智力 动机 兴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对当代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体育教师带来了困惑与压力,但伴随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 学校体育 教学影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体育公共课心理需求目前来看还是很不理想的,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对体育公共课的认识不够,由此导致学生对体育公共课心理需求不高,另外高职院校体育公共课的开展工作做的不够到位,要提高高职院校体育公共课的心理需求,就要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进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包含很多方面,体育教学管理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否,影响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教育是中国教育类型中较新的一种。因此,在教学管理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就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而言也是在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就如何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关键词 高中 体育 教学 措施  高中体育教学的出发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上,落脚点还要放到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