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与策略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dewo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学校都存在一批初中物理学困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帮助这些学困生走出困境,成为每个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本文主要分析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提出其解决途径。
  关健词:物理;学困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往往觉得非常吃力,以至于最后成为了物理学科"学困生"的一员。而在初中阶段这些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初级阶段就落后于人,这会给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研究物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一、物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畏难心理的影响
  物理学科是三大基础自然学科之一。由于它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会感到很吃力,久而久之就给人们造成了一种物理很难学的印象。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之下,很多学生就会在接触物理学科之初产生畏难心理,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停滞不前,认为自己学不好物理这门课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而造成了学习成绩的落后。
  2.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很多学困生往往都是进入初三以后才最终形成的,这与物理学科的学科设置有很大的关系。在初二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一些测量、声音、光线等具体知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还不是很高,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跟
  得上教师的进度。而进入初三之后,物理知识就变得更加抽象了,例如,功、内能等知识。而在这个阶段,学生一旦不能及时的把过去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及时地调整学习思路、学习策略,就会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吃力,从而逐渐沦为学困生。
  二、转化物理学困生的措施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的内驱力。很多物理学困生由于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很多的困难,无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因此,他们普遍对物理这门学科缺乏兴趣。为此,我们要想完成学困生的转化首先第
  一步就是要想办法激发学困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上,有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多关注这些学困生,努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让他们体会实验过程的新奇有趣,以实验来引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
  2.适当降低难度、放缓进度
  虽然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基础性的知识,但是在一些章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根据内容的难度来适当地放缓进度,降低难度。如果教师把难度提得过高,或者进度过快,学困生不可能跟得上教师的进度,这样势必会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意把理论知识同实际相结合
  物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书本上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看到,运用到。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发挥物理学科的这一学科优势,在进行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注意把理论知识同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相结合。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性的知识。例如,我们在讲到电的应用时就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电灯、电话等,在讲到力的知识时就可以举一些杠杆的运用、射箭、投掷的例子,在讲到热的知识时就可以举一些穿衣、扇电扇的例子。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我们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把它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的距离,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好物理。
  4.尝试着采取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理论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知识构成、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个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只是用一种思维、一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
  势必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尝试着采取分层教学理论。例如,在学习任务的制定上,我们就可以分为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直接应用,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也可以采取一些梯形式的提问方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这种分层教学,学困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边缘地带,他们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性,并且在这种分层教学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对于他们克服畏难心理,树立自信也是非常有利的。
  5.适当采取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理念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种学习理念。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多的、更有效的交流,这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学困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采取一帮一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多帮助一些学困生,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互相提高,这种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可以使得学困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自在,并且也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改进他们的学习方式。
  虽然一些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地不够理想,成为了学困生。但是作为教师绝对不能放弃他们,而是要想办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开始阶段,只要努力,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光要把目光集中在一些"尖子生"的身上,同时还要给予这些学困生以更多的关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结语:
  总之,提高物理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初中物理教师要改变观念,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怀和了解,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唤起学困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困生的参与度,培养其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帮助其走出物理难学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王维垚.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
  [2]周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浅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3]曹玉镯.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成效[J].新课程(中学),2010(08)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从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和作文教学衔接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语文 中小学衔接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
目前学者们大都是将博弈论引入到投标报价之中,运用博弈论有关理论模型预测报价,以提高对竞争对手报价分析的准确度,从而达到提高中标概率的目的。但由于传统的博弈理论存在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一个语种文种都相对繁多的地区,由于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双语教育便逐渐成为了这里少数民族教育组成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基础部分。并且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蒸蒸日上,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是以新疆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全面的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的教育质量,维护祖国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是大力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需要
[摘要]民办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民办高职学生必须学会学习。由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多元化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厌学等现象。因此探究民办高职生学习心理特点,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民办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444  
31岁,他成为美国纽交所历史上最年轻的CEO;4年,他让聚美优品从18万投资成为市值40亿美元的企业;他是陈欧,一个明星般耀眼的创业者,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  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久的陈欧,最近高调宣布进入创业的风口区——共享经济。过去一年间,但凡与“共享”沾边的行业都火了,陈欧有理由相信,他新进入的共享充电宝领域,距离辉煌的成功仅仅一步之遥。  不知不觉已经是初夏了,对于打破沉默的陈欧而言,这
摘要: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本文从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字:学习动机;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可解释
摘要: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教育机会的均等性,可以是不同阶段的入学机会的均等性,可以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师生比例分配、图书馆条件及校舍条件方面的均等性,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课程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公平性,还可以是人才选拔或学业成绩的公平性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教育中的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从幼儿教育从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切入,对这些不公平现象形
摘要: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产生的原因有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原因;解决措施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消除教育环境不公平现象,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从制度上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育有序的家教市场,建立多元评价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唤醒教师的职业意识,教育疏导。  关键词: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原因;危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近年来,教师的有偿家教现象越来越盛行。尤其城区,从小学到高中补习班品种繁多,这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