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资金流动问题的研究综述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lb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金融理论是近年来我国金融理论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区域金融研究范畴的主要内容,区域资金流动是区域金融成长的重要表现与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根本途径。从世界范围内考察,资金流动是指货币资金在不同国别金融市场之间的流动;从一国角度考察,区域资金流动主要是指货币资金在一国不同区域内的流进流出;从动态角度看,主要是研究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原因、途径、趋势及其效应。现有的资金流动理论多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对于一国国内区域资金流动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对于相关研究内容尚未达成一致。因此,对当前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其他文献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虽然其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增值率逐渐提高,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不利地位,我方获利较少。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的必然性,认为加工贸易结构僵化是阻碍其升级换代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出口产品结构比较优势静态化;区域结构过于集中;经营主体结构过分单一;模式结构相对滞后。文章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一、加工贸易结构僵化的问题分析 (一)出口商品结构仍然低级化 中国发展加工贸易是从劳动密集
中国经济始终在矛盾中不断成长,一方面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另一面是中国企业总是被认为“只依靠低成本竞争,缺乏创新能力”,因而社会各界都不断地对企业家呼吁“要提高创新能力,不能靠低成本竞争和价格战”。企业家似乎也都在讲创新的重要性,但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各行业的价格大战,而在自主技术创新上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却少之又少。本文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为什么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表现?为什么更多地选择低成本战略(和价格战)而不是差异化战略?
一、引言 关于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含义有多种表述,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是波特提出的,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国内学者王缉慈提出泛化的集群概念:通过利用资源的投入产出关系联系的企业的集聚,并最终由于外在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循环经济而形成的集群。本文采取王缉慈的
外汇储备是一国外汇管理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是一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庞大的外汇储备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过多的外汇储备不仅会造成外汇资源的闲置,带来高昂的机会成本,增加主要储备货币汇率波动风险,还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等负面影响。所以,在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情况下如何借鉴他国经验,探讨外汇储备新的运用模式与途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房地产价格相对于居民收入而言已连续高企,且逐渐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从政策实践层面看,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调控房地产规模过大、价格上涨过快的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房地产价格仍居高不下;同时国内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呈现出温和波动走势,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REAL)涨幅明显高于CPI。从学术争鸣层面看,关于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与CPI的关系以及CPI是否应该包括房地产价格的问题争论颇大。如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CPI因为没有恰当考虑居
一、日韩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 日本和韩国都是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上个世纪末,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0.03和0.04公顷。二战结束时,日、韩农业中的就业人数和所创造的GDP分别占相应总量的50%以上,属于传统且贫穷的农业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日、韩都经历过性质相同的两次土地制度改革:即从封建地主制到小自耕农制的改革(20世纪40~50年代)和从小自耕到资本主义家庭现代农场制的改革(分别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之后)。第一次改革虽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性但却没有解决农业问题,其历史状况是:均田制下的小自耕农零星
一、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有限的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学说,是关于区域发展规律、特征和战略的理论集合。由于不同的理论对于区域内资源配置的重点和布局主张不同,以及对资源配置方式选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谢晓波④对这些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存在着十大理论派别:(1)平衡发展理论;(2)不平衡发展理论;(3)区域分工贸易理论;(4)梯度转移理论;(5)增长极理论;(6)点轴开发理论;(7)网络开发理论;(8)累积因果理论;(9)中心-外围理论;(10)城市圈域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6年10月9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S.Phelps),以表彰他“对宏观经济政策中跨期权衡所做的分析”。 费尔普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1955年在阿默斯特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57年在耶鲁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5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2—1963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副教授;1963—1966年任耶鲁大学考尔斯基金会副教授;1966—1971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1978—1979年任纽约大学
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针对产业采取的相关政策,目标在于进行依靠市场作用难以实现的经济结构调整。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干预,作为国家干预重要手段的产业政策受到相当程度的冷遇。但近年来,由于市场放任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加强国家干预的观点正在重新抬头。
关于利率平滑的研究非常活跃,是最优货币政策研究中一个突出重要的问题。关于利率平滑的研究可以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一个阶段是在货币政策操作规则框架内为中央银行的利率平滑操作实践寻找理论的依据和提供理论解释,表现为运用各国中央银行操控的市场基准利率的数据与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对利率平滑进行实证检验,以证明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利率平滑操作是最优的,进而研究利率平滑操作对于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等的影响;另一个阶段是在新古典拉姆齐模型框架内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