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在《赠外孙》中有诗云:年小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我觉得,这句“年小从他爱梨粟”是现在的妈妈最缺少的一种精神。
女儿妮妮四岁多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是在游戏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她是用童稚的目光看待外界一切事务的,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某些事务、理解孩子情感,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心栽花花不开
妮妮是个很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为她订阅了《婴儿画报》与《嘟嘟熊》画刊。妮妮一岁左右的时候,她听故事的欲望非常强烈,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来一本书说:“妈妈,讲”。我把给她讲故事作为一天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本书里的故事、儿歌、唐诗统统讲一遍到数遍,讲得我是口干舌燥、不厌其烦,而她更是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居然能够一字不落地讲很多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小故事。她的记忆力让我感到惊奇,哪个故事在哪本书里、哪首儿歌在哪一页她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朗读。我并没有刻意让她记住多少,只想为她尽早创造读书的氛围,从小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而已。
通过这件事让我了解到孩子的潜能有多大。虽然我初为人母,没什么育儿经验,但我想挖掘孩子的潜能抓住时机至关重要,教她识字应该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不错的选择。于是开始了我有心栽花的识字计划。我为她精心挑选了两盒合适的幼儿识字卡。刚接触时她感到很新鲜,兴致勃勃,学得特别快,我为此乐此不疲,沾沾自喜。然而,我一味地追求她的认字数量,忽略孩子的感受导致了识字计划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局面。在一次识字的时候,女儿很贪玩,我依然我行我素地教她认字,可教了几遍她都心不在焉,总是记不住,我因此很生气,冲她吼,结果她表现出了惊恐与不安,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识字了。”急于求成的我听她这样说更是生气,便强迫她学,最后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让她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后来,我反省自己,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毕竟那时候她才两岁啊!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怎能剥夺她爱玩的权利呢!此后我深深地懂得应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才是教育孩子最明智的选择。违背规律的做法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长期下去会对她将来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年轻的妈妈们,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那是得不偿失啊!
做事之前先做人
我对孩子的培养不仅限于她的IQ有多高,EQ指数有多大,更希望她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品德,做事之前先做人。
那是2005年的夏天,我带着妮妮到市政府广场玩,小孩子出门总是带着水、零食什么的,有个小孩吃过零食把包装袋随便扔在了地上,而她的监护人并没有及时纠正孩子。这一幕恰好被妮妮看到了,她走过去拾起袋子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谁这么没有公德心,乱扔垃圾”。(这句话是我曾经给她讲的“啤酒罐的故事”中的句子,此时被她恰到好处地用上了。)当时我真的为我的女儿感到高兴,及时地表扬她的做法,更不失时机地加深她爱护环境的意识。
孩子就像小树常常会出杈一样,需要随时修剪,这是我们的日常教育,为培养优秀儿女,以身作则,你的言谈举止将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兴趣班一定要按兴趣来
女儿三岁了,她上了幼儿园。在她上小班的下学期,幼儿园开办了一些幼儿兴趣班,我也像很多妈妈一样,想着如何去培养造就她。我便征求她的意见,问她想报什么班,她却说啥也不报,我又问“为什么”?她用稚嫩的口吻对我说:“我最爱玩了,不想上兴趣班。”这句话让我哑口无言。是啊,都说童言无忌,“我最爱玩”不正是孩子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吗!但听到别的家长说给孩子报了什么什么班的时候,我还是没克服做家长的虚荣心,怕妮妮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便自作主张地给她报了表演班。还好第一节课上得还顺利,第二节课也勉强,可是到了第三节课,她连哭带闹说什么也不肯上了,我使尽浑身解数也不奏效,只好举双手投降。现在女儿升入中班了,自己主动提出来上兴趣班,看来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和可塑性的,只有在合适的年龄段去挖掘她的可塑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还她一个童年,那我就要欠她一个成年。这是一位中国母亲面对英国记者的回答。这句话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我却不敢苟同。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何必太用强。虽然眼下各种兴趣班办得如火如荼,我觉得真是没有必要过于热心地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兴趣班。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要本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原则,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背上生活的十字架。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不要打乱这个次序。
女儿妮妮四岁多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是在游戏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她是用童稚的目光看待外界一切事务的,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某些事务、理解孩子情感,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心栽花花不开
妮妮是个很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为她订阅了《婴儿画报》与《嘟嘟熊》画刊。妮妮一岁左右的时候,她听故事的欲望非常强烈,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来一本书说:“妈妈,讲”。我把给她讲故事作为一天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本书里的故事、儿歌、唐诗统统讲一遍到数遍,讲得我是口干舌燥、不厌其烦,而她更是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居然能够一字不落地讲很多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小故事。她的记忆力让我感到惊奇,哪个故事在哪本书里、哪首儿歌在哪一页她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朗读。我并没有刻意让她记住多少,只想为她尽早创造读书的氛围,从小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而已。
通过这件事让我了解到孩子的潜能有多大。虽然我初为人母,没什么育儿经验,但我想挖掘孩子的潜能抓住时机至关重要,教她识字应该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不错的选择。于是开始了我有心栽花的识字计划。我为她精心挑选了两盒合适的幼儿识字卡。刚接触时她感到很新鲜,兴致勃勃,学得特别快,我为此乐此不疲,沾沾自喜。然而,我一味地追求她的认字数量,忽略孩子的感受导致了识字计划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局面。在一次识字的时候,女儿很贪玩,我依然我行我素地教她认字,可教了几遍她都心不在焉,总是记不住,我因此很生气,冲她吼,结果她表现出了惊恐与不安,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识字了。”急于求成的我听她这样说更是生气,便强迫她学,最后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让她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后来,我反省自己,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毕竟那时候她才两岁啊!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怎能剥夺她爱玩的权利呢!此后我深深地懂得应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才是教育孩子最明智的选择。违背规律的做法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长期下去会对她将来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年轻的妈妈们,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那是得不偿失啊!
做事之前先做人
我对孩子的培养不仅限于她的IQ有多高,EQ指数有多大,更希望她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品德,做事之前先做人。
那是2005年的夏天,我带着妮妮到市政府广场玩,小孩子出门总是带着水、零食什么的,有个小孩吃过零食把包装袋随便扔在了地上,而她的监护人并没有及时纠正孩子。这一幕恰好被妮妮看到了,她走过去拾起袋子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谁这么没有公德心,乱扔垃圾”。(这句话是我曾经给她讲的“啤酒罐的故事”中的句子,此时被她恰到好处地用上了。)当时我真的为我的女儿感到高兴,及时地表扬她的做法,更不失时机地加深她爱护环境的意识。
孩子就像小树常常会出杈一样,需要随时修剪,这是我们的日常教育,为培养优秀儿女,以身作则,你的言谈举止将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兴趣班一定要按兴趣来
女儿三岁了,她上了幼儿园。在她上小班的下学期,幼儿园开办了一些幼儿兴趣班,我也像很多妈妈一样,想着如何去培养造就她。我便征求她的意见,问她想报什么班,她却说啥也不报,我又问“为什么”?她用稚嫩的口吻对我说:“我最爱玩了,不想上兴趣班。”这句话让我哑口无言。是啊,都说童言无忌,“我最爱玩”不正是孩子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吗!但听到别的家长说给孩子报了什么什么班的时候,我还是没克服做家长的虚荣心,怕妮妮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便自作主张地给她报了表演班。还好第一节课上得还顺利,第二节课也勉强,可是到了第三节课,她连哭带闹说什么也不肯上了,我使尽浑身解数也不奏效,只好举双手投降。现在女儿升入中班了,自己主动提出来上兴趣班,看来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和可塑性的,只有在合适的年龄段去挖掘她的可塑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还她一个童年,那我就要欠她一个成年。这是一位中国母亲面对英国记者的回答。这句话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我却不敢苟同。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何必太用强。虽然眼下各种兴趣班办得如火如荼,我觉得真是没有必要过于热心地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兴趣班。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要本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原则,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背上生活的十字架。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不要打乱这个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