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秋季新生入学以来,本课题组对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6级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性研究,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模式对新生进行英语授课:“注重语言知识”(Focus on Form) 教学模式、“注重交际意义”(Focus on Meaning) 教学模式和“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Focus on Form and Meaning)教学模式,从中随机抽出3个平行班(约150人),对其采用“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方式;另抽取3个平行班(约10人),采用“注重交际意义”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方式;其他剩余平行班采用传统的“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方式。这次研究自实施以来已历时一年多。总结和分析本课题组实施的这几种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这几种教学模式所反映的教学改革思路,对充分开发学习者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深化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促进我国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此,本文拟对这次研究作一阶段性总结,并通过对有关测试的分析,研究“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三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的总体特点是:属于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范畴,课堂教学主要运用语法翻译教学法。采用传统教室授课,承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权威作用,尊重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个人判断与选择,重视构词法、句型等语言结构和难句分析以及词义的讲解,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背记课文之后的词汇表和短语,找出课文中的难句,并通过补充例句加以巩固,课后必须复习,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强调语言系统的掌握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听写、提问、讲解、举例类推等方式和布置学生完成预习、复习、书面作业等任务得到强化,着重听、读、写、译,兼顾口头表达,不增加或很少增加课本以外的课后练习。
“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的总体特点是:在注重交际的同时,把注意力也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学会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所以,注重语言知识的目的在于发展交际能力,在于利用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输入必须建立在交际教学的框架之中。
“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与“注重语言知识”或“注重交际意义”模式的不同在于:“前者在继承了‘注重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而‘注重语言知识’模式只限于无意义的语言知识的灌输,‘注重交际意义’模式又摈弃语言知识。”
反映在教学活动上,形式与意思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两个极端是形式和意思,之间存在着许多形式与意思比例不同的定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定位的教学活动。William Littlewood在其Task-Based Learning of Grammar一文中提出五种活动模式:非交际性学习、准交际性语言实践、交际性语言实践、结构化交际、真实性交际。
Littlewood的形式——意思连续体表明:意思成分随着活动的真实性提高而增加;反之,形式成分随之减少。但不管是“重形式(focus on form)”的非交际性学习,还是“重意思(focus on meaning)”的真实性交际,都没有完全排斥对方。在非交际性学习活动中,也可能存在一定意思成分(主要指语义上的意思);在真实性交际活动中,还可能带有一些形式成分(主要是需强化的结构)。
二、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各实验班前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现将参加各种教学模式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全距、标准差及全距总结如下:

此表数据表明:“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与“注重交际意义”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标准差与标准误比“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要高,说明前两种教学模式学生成绩离散度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而后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更稳定、均衡,更趋正态分布。
为了使各模式教学效果对照更清晰,我们还对各实验班学生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表所述:

(其中FOF代表“注重语言知识” 教学模式;FOM代表“注重交际意义”教学模式;FAM代表“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优秀率还是及格率,“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 教学模式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种教学模式。由此从一个侧面表明,此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当我国高职外语课堂还在使用“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的今天,本课题提倡“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本课题认为该模式比较切合当今中国的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因为,“注重语言知识”模式与外语学习的目标和机制相悖;“注重交际意义”模式不切合我国高职外语教学实际,不能满足高职外语教学需要,也与外语学习机制不符。而“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则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即比较符合外语学习的机制,也能适应我国高职外语学习的环境和需要。在实施该模式时,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该模式吸取了“注重语言知识”和“注重交际意义”的优点,教学的重点必须是在交际教学的框架中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
Littlewood指出,有意识地学习和无意识地习得都能促进外语水平提高。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他推荐外语教学的两步法:
第一步为交际前活动。属于语言知识和单个语言技能的输入和训练阶段。通过认知活动(教师讲解,语法练习等)和学生习惯形成活动(重复,操练等),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学生在此阶段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语言点上。
第二步为交际活动。属于整合内化技能阶段,是学生综合孤立的单个技能以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目的的练习活动。从语言的生成建构观点出发,此阶段是促进学生自然习得外语的过程。学生在此阶段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交际意义上,而非语言知识上。
根据Littlewood的观点,两步法的教学进程是:从最初的语言知识入手(教师讲解、演示、语法练习等),到最终的交际活动(学生、师生之间的主题对话、自由对话、讨论等)结束。根据我国的高职教学环境和特点,最初的语言知识输入阶段是教师主讲。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教学决不可停留在这一阶段,而必须进展至两步法的第二阶段——交际活动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现外语教学目的的催化剂,是帮助加快学生习得进程的不可少的学得阶段。真正的习得只能通过第二阶段实现。能否实现两阶段的教学步骤也是区别“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与其他模式的重要标准。
传统的“注重语言知识”模式专注于片面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话动;而“注重交际意义”模式忽视语言知识输入,容忍语言错误,也不利于外语教学;“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的外语教学模式,克服二者缺陷而吸取其优长,符合高职外语教学的实际,有助于改变只重语言知识灌输、忽视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外语教学现状,促进高职外语教学。本文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的现代化条件、更好地发挥教与学的双边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1.江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外语系;2.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一、三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的总体特点是:属于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范畴,课堂教学主要运用语法翻译教学法。采用传统教室授课,承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权威作用,尊重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个人判断与选择,重视构词法、句型等语言结构和难句分析以及词义的讲解,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背记课文之后的词汇表和短语,找出课文中的难句,并通过补充例句加以巩固,课后必须复习,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强调语言系统的掌握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听写、提问、讲解、举例类推等方式和布置学生完成预习、复习、书面作业等任务得到强化,着重听、读、写、译,兼顾口头表达,不增加或很少增加课本以外的课后练习。
“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的总体特点是:在注重交际的同时,把注意力也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学会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所以,注重语言知识的目的在于发展交际能力,在于利用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输入必须建立在交际教学的框架之中。
“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与“注重语言知识”或“注重交际意义”模式的不同在于:“前者在继承了‘注重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而‘注重语言知识’模式只限于无意义的语言知识的灌输,‘注重交际意义’模式又摈弃语言知识。”
反映在教学活动上,形式与意思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两个极端是形式和意思,之间存在着许多形式与意思比例不同的定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定位的教学活动。William Littlewood在其Task-Based Learning of Grammar一文中提出五种活动模式:非交际性学习、准交际性语言实践、交际性语言实践、结构化交际、真实性交际。
Littlewood的形式——意思连续体表明:意思成分随着活动的真实性提高而增加;反之,形式成分随之减少。但不管是“重形式(focus on form)”的非交际性学习,还是“重意思(focus on meaning)”的真实性交际,都没有完全排斥对方。在非交际性学习活动中,也可能存在一定意思成分(主要指语义上的意思);在真实性交际活动中,还可能带有一些形式成分(主要是需强化的结构)。
二、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各实验班前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现将参加各种教学模式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全距、标准差及全距总结如下:

此表数据表明:“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与“注重交际意义”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标准差与标准误比“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要高,说明前两种教学模式学生成绩离散度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而后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更稳定、均衡,更趋正态分布。
为了使各模式教学效果对照更清晰,我们还对各实验班学生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表所述:

(其中FOF代表“注重语言知识” 教学模式;FOM代表“注重交际意义”教学模式;FAM代表“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优秀率还是及格率,“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 教学模式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种教学模式。由此从一个侧面表明,此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当我国高职外语课堂还在使用“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的今天,本课题提倡“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本课题认为该模式比较切合当今中国的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因为,“注重语言知识”模式与外语学习的目标和机制相悖;“注重交际意义”模式不切合我国高职外语教学实际,不能满足高职外语教学需要,也与外语学习机制不符。而“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则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即比较符合外语学习的机制,也能适应我国高职外语学习的环境和需要。在实施该模式时,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该模式吸取了“注重语言知识”和“注重交际意义”的优点,教学的重点必须是在交际教学的框架中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
Littlewood指出,有意识地学习和无意识地习得都能促进外语水平提高。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他推荐外语教学的两步法:
第一步为交际前活动。属于语言知识和单个语言技能的输入和训练阶段。通过认知活动(教师讲解,语法练习等)和学生习惯形成活动(重复,操练等),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学生在此阶段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语言点上。
第二步为交际活动。属于整合内化技能阶段,是学生综合孤立的单个技能以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目的的练习活动。从语言的生成建构观点出发,此阶段是促进学生自然习得外语的过程。学生在此阶段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交际意义上,而非语言知识上。
根据Littlewood的观点,两步法的教学进程是:从最初的语言知识入手(教师讲解、演示、语法练习等),到最终的交际活动(学生、师生之间的主题对话、自由对话、讨论等)结束。根据我国的高职教学环境和特点,最初的语言知识输入阶段是教师主讲。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教学决不可停留在这一阶段,而必须进展至两步法的第二阶段——交际活动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现外语教学目的的催化剂,是帮助加快学生习得进程的不可少的学得阶段。真正的习得只能通过第二阶段实现。能否实现两阶段的教学步骤也是区别“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与其他模式的重要标准。
传统的“注重语言知识”模式专注于片面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话动;而“注重交际意义”模式忽视语言知识输入,容忍语言错误,也不利于外语教学;“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的外语教学模式,克服二者缺陷而吸取其优长,符合高职外语教学的实际,有助于改变只重语言知识灌输、忽视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外语教学现状,促进高职外语教学。本文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的现代化条件、更好地发挥教与学的双边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1.江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外语系;2.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