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与雍菜间作对水稻生长、产量和病虫害控制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作是一种高效利用光、热、水、土资源的优良作物种植方式,但是以往间作研究大多集中在旱地作物。本研究在水田条件下,通过连续两年(2014—2015)四季的大田试验,研究水稻与雍菜不同比例间作对水稻生长发育、物质积累、病虫害防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即水稻单作、雍菜单作和3种比例的水稻与雍菜间作(2∶2,3∶2,4∶2)。结果表明:水稻和雍菜间作对水稻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显著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和地上部生物量,且随着水稻行数比例的减少而增加;与水稻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增产优势表现为2∶2间作>3∶2间作>4∶2间作,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总粒数,甚至提高结实率来实现;间作还能有效减轻水稻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其中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为39.8%~68.8%,卷叶螟为36.7%~56.0%。研究表明,水稻与雍菜间作是一种可行的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且增加作物产量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体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DLBCL初治患者(DLBCL组)20例和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20名,每个对象分别采集4份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按照培养条件的不同分成4个亚组:空白组(A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组(B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和血清组(C亚组)和极化组(D亚组)[加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 探讨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在目前治疗条件下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5例初发bcr-abl阳性急性淋巴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案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率,本文就NSAIDS在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率作用
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一直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很多,如社会人口的增长,大学生时自身定位的误区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形势急剧下滑等.文章以金融危机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于1995年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同济医院承办。1997年被清华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科技信息
目的建立人CD19基因过表达的K562细胞株(CD19-K562)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克隆人CD19基因构建MigR1-CD19反转录病毒载体,转入Plat-A包装细胞,病毒上清转染K562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CD19基因和蛋白表达,体外反复传代获得CD19-K562稳定转染细胞株,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碘化
目的探讨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ini MACS免疫磁珠分离纯化BALB/c小鼠脾来源的CD4+ CD62L+初始T细胞,采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抗体(anti-IFN-γ)、白细胞介素4抗体(anti-IL-4)、白细胞介素23(IL-23)"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小鼠Th17细胞分化,采用E
摘要:新课改的推行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认真解读新课标、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不会“误人子弟”,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1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
文章从管理心理学的四个主要研究对象即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与领导心理分别入手,就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
目的检测β-catenin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诊断为PCNSL的10例患者的蜡块组织(实验组),同时收集10例淋巴结炎患者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β-catenin定位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