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几年来,有不少大专院校经过自身的努力,成功升级为本科院校。这对学校本身而言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学校所招收的生源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二、有利于学校的办学规模的扩大。然而,学校升本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针对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培养方案的内容进行了讨论,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新本科院校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have made their effort to succeed in becom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t is a good thing for college itself. Firstly, the quality of enrollment has a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Secondly, it has an advantage for the scale expansion. However, it also fa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fter becoming an undergraduate colle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situ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in the newly upgra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program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proposes some opin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 newly upgra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reform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教育部为了使教育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全国有许多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破格”升级为本科院校的。但是,这些刚刚升为本科的院校却面临着教学工作上的许多问题,新升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这一教学目标没有错,但对新本科院校来说,太过于“高”、“大”、“空”。事实证明,随着大学的扩招,就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而新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目前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比例相对少。笔者在一所新本科院校工作,担任了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也上过往届不少毕业班的课程,在调查学生以后的就业意愿时发现:以后希望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组建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不足20%,不少同学把时间花在考外语证,秘书证,报关证等非专业学习上。再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其实这20%有意愿从事计算机技术相关工作的同学当中,不少称有意愿在这方面发展,但没有信心以后能胜任或有机会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而其他没有意愿往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原因是:觉得大学本科并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专业理论课相对他们来说太难,而本科所开的课程好多都是理论课,很多掌握不了,考完试就忘完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实际培养的学生跟我们预期培养的目标相背而驰呢?出现这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经过本人深入仔细的调研发现,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学校由于刚由专科升到本科,在如何培养本科学生,在课程设置等方面经验还有所不足,一切都在探索当中。有些学校为了体现本科教学与专科的不同,基本上在本科都不开设计算机应用课,认为应用课是大专的水平,而是参照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大量开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
学校升本之后,较之原来的专科学校,生源质量是有所提高,基本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都在2本线以上或基本达到二本线。但是,基本上好成绩的同学都不会考虑新本科院校,所以新升本院校的学生总体来说跟其他老牌的二本院校的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跟重点大学的学生更不是一个层次上。所以如果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完全参照其它老牌的本科院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新升本院校,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实验设备很多时候不能满足课程的实验要求。以至于有的课程的实验无法顺利进行,导致了学生理论理解不了,应用技术也掌握不了的局面。
学生经常抱怨称,学计算机不知道该怎么学。如果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按照学校开的课程来学呢,学校开的基本都是专业基础课或专业理论课,而要掌握这些高深的理论,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对难的事情。可以说学习专业理论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学着学着,对专业上的学习既失去了动力也失去了兴趣。
三、分析及对策
基于以上的事实,笔者认为新升本科院校属于应用型本科,它的教育既非宽而泛的本科工程科学教育,也非狭窄的技术职业教育,而是技术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相结合。我们都知道,本科教育更注重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学习,所以,本科院校所开的课程也多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但并不是说本科不要求掌握专业应用课,而是大多本科院校对本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掌握专业应用课,而学校所开的课程则更多的是较为高深,难懂的专业理论课。这样学生即掌握了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又能在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上有更深的造诣。为学生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本科比专科生在能力上更上一筹。这对于生源较好的重点本科和老牌二本科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培养模式。但是如果新本科院校也照搬这一模式,效果则不然。据笔者调研发现,新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反映,发现大三大四之后所学的理论课对他们来说太难,好多根本掌握不了,而且他们认为好多课程在在他们看来对以后找工作帮助不大。比如很多同学认为《计算机网络计算》《计算方法》《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专业课对人们来说太难,并感觉这对以后就业无太大帮助。而大多数新本科院校学生都没有继续深造的愿望,所以多数同学认为他们没有必要学那么多的专业理论课程。大部分同学为了考试不挂科,硬着头皮去学习,但是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应付考试科目之后再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较为容易而又实用的专业应用课了。可是说是顾此失彼,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专业应用技能学不到,理论知识也掌握不了。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等方面跟老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无任何优势,而在专业应用技能上,也无法跟专科生比。出现这种局面就跟我们的培养目标相背而驰。所以与其让学生学这么多的理论课还不如适当的保留一些专科课程中比较实用的应用课,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多掌握点实际的技术。但新本科院校如完全按照以前专科的模式来培养学生那也是不合理的的。
所以我们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即要清楚我们的培养目标又要实际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吸取专科生教育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点又要吸取本科生教育的优点,在这两者的平衡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度”。笔者针对近几年毕业出去的学生做了调研,他们普遍反映,掌握几门实用的专业应用课对他们的就业帮助比较大,而有些专业理论课对以后工作没太大的意义。因此,结合调研结果、毕业生反馈意见以及本科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认为:专科课程中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静态网页制作》《Flash》《Auto CAD》《3D MAX》等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两到三门的专业应用课程,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应用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就业上能有一技之长。而在专业理论课方面,我们又要结合本科的教育目标,有选择的保留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课,比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库》等课程,而其他部分专业理论课有的则可以有选择的舍弃。当然了,如何把握这个“度”的问题,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调研和实验,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各位同行来共同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以使得我们的新本科院校能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高新产业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计算机硬件每18个月整体性能要提高一倍而系统应用软件代码行规模及应用范围也随着硬件提高呈指数级增长。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摒弃一些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把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趋势,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要突出实用性、高科技性和新颖性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实用性高级计算机专门人才,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2]陈丽.教学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尚俊杰.ASP.NET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刘巨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新本科院校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have made their effort to succeed in becom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t is a good thing for college itself. Firstly, the quality of enrollment has a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Secondly, it has an advantage for the scale expansion. However, it also fa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fter becoming an undergraduate colle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situ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in the newly upgra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program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proposes some opin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 newly upgra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reform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教育部为了使教育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全国有许多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破格”升级为本科院校的。但是,这些刚刚升为本科的院校却面临着教学工作上的许多问题,新升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这一教学目标没有错,但对新本科院校来说,太过于“高”、“大”、“空”。事实证明,随着大学的扩招,就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而新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目前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比例相对少。笔者在一所新本科院校工作,担任了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也上过往届不少毕业班的课程,在调查学生以后的就业意愿时发现:以后希望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组建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不足20%,不少同学把时间花在考外语证,秘书证,报关证等非专业学习上。再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其实这20%有意愿从事计算机技术相关工作的同学当中,不少称有意愿在这方面发展,但没有信心以后能胜任或有机会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而其他没有意愿往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原因是:觉得大学本科并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专业理论课相对他们来说太难,而本科所开的课程好多都是理论课,很多掌握不了,考完试就忘完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实际培养的学生跟我们预期培养的目标相背而驰呢?出现这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经过本人深入仔细的调研发现,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学校由于刚由专科升到本科,在如何培养本科学生,在课程设置等方面经验还有所不足,一切都在探索当中。有些学校为了体现本科教学与专科的不同,基本上在本科都不开设计算机应用课,认为应用课是大专的水平,而是参照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大量开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
学校升本之后,较之原来的专科学校,生源质量是有所提高,基本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都在2本线以上或基本达到二本线。但是,基本上好成绩的同学都不会考虑新本科院校,所以新升本院校的学生总体来说跟其他老牌的二本院校的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跟重点大学的学生更不是一个层次上。所以如果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完全参照其它老牌的本科院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新升本院校,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实验设备很多时候不能满足课程的实验要求。以至于有的课程的实验无法顺利进行,导致了学生理论理解不了,应用技术也掌握不了的局面。
学生经常抱怨称,学计算机不知道该怎么学。如果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按照学校开的课程来学呢,学校开的基本都是专业基础课或专业理论课,而要掌握这些高深的理论,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对难的事情。可以说学习专业理论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学着学着,对专业上的学习既失去了动力也失去了兴趣。
三、分析及对策
基于以上的事实,笔者认为新升本科院校属于应用型本科,它的教育既非宽而泛的本科工程科学教育,也非狭窄的技术职业教育,而是技术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相结合。我们都知道,本科教育更注重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学习,所以,本科院校所开的课程也多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但并不是说本科不要求掌握专业应用课,而是大多本科院校对本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掌握专业应用课,而学校所开的课程则更多的是较为高深,难懂的专业理论课。这样学生即掌握了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又能在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上有更深的造诣。为学生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本科比专科生在能力上更上一筹。这对于生源较好的重点本科和老牌二本科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培养模式。但是如果新本科院校也照搬这一模式,效果则不然。据笔者调研发现,新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反映,发现大三大四之后所学的理论课对他们来说太难,好多根本掌握不了,而且他们认为好多课程在在他们看来对以后找工作帮助不大。比如很多同学认为《计算机网络计算》《计算方法》《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专业课对人们来说太难,并感觉这对以后就业无太大帮助。而大多数新本科院校学生都没有继续深造的愿望,所以多数同学认为他们没有必要学那么多的专业理论课程。大部分同学为了考试不挂科,硬着头皮去学习,但是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应付考试科目之后再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较为容易而又实用的专业应用课了。可是说是顾此失彼,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专业应用技能学不到,理论知识也掌握不了。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等方面跟老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无任何优势,而在专业应用技能上,也无法跟专科生比。出现这种局面就跟我们的培养目标相背而驰。所以与其让学生学这么多的理论课还不如适当的保留一些专科课程中比较实用的应用课,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多掌握点实际的技术。但新本科院校如完全按照以前专科的模式来培养学生那也是不合理的的。
所以我们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即要清楚我们的培养目标又要实际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吸取专科生教育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点又要吸取本科生教育的优点,在这两者的平衡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度”。笔者针对近几年毕业出去的学生做了调研,他们普遍反映,掌握几门实用的专业应用课对他们的就业帮助比较大,而有些专业理论课对以后工作没太大的意义。因此,结合调研结果、毕业生反馈意见以及本科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认为:专科课程中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静态网页制作》《Flash》《Auto CAD》《3D MAX》等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两到三门的专业应用课程,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应用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就业上能有一技之长。而在专业理论课方面,我们又要结合本科的教育目标,有选择的保留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课,比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库》等课程,而其他部分专业理论课有的则可以有选择的舍弃。当然了,如何把握这个“度”的问题,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调研和实验,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各位同行来共同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以使得我们的新本科院校能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高新产业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计算机硬件每18个月整体性能要提高一倍而系统应用软件代码行规模及应用范围也随着硬件提高呈指数级增长。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摒弃一些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把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趋势,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要突出实用性、高科技性和新颖性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实用性高级计算机专门人才,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2]陈丽.教学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尚俊杰.ASP.NET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刘巨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