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守真 上善若水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中国书法家协会一位资深领导人,又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家。
  当我们点击无所不在的各种网络时发现,吕如雄先生的影像、名字、作品,除了日常的公务活动外,其他信息基本上难寻踪迹。在当今这个人们热衷包装,喜欢推销自己的年代,这是并不多见的现象。一位了解内情的朋友告诉我,吕如雄在领导岗位时,对自己就有过“三不”的要求,即不办个人作品展览,不出版个人作品集,不接受宣传自己的媒体专访。因此,20多年来,他基本上是躲在荧光灯的后面潜心创作,默默耕耘,真可谓含章可贞,上善若水。
  然而,当我们翻阅他的人生画卷时,却处处感受到其中闪烁着斑斓色彩和灼灼光华。
  吕如雄是阳江市平冈人,1947年出生,9岁开始承父训临池,从而对书法产生了终身不渝的兴趣。1968年入伍,1972年因书法专长从南国边陲调到北京总政治部工作,1982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87年,他的书法作品作为国礼由全国政协赠送给朝鲜领导人。1992年转业到中国书法家协会,连续担任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并兼任评审委员会委员、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隶书委员会副主任、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吕如雄书法博取众长,真、行、草、隶诸体兼善,楷书清秀劲逸,隶书凝炼高古,行书洒脱飞动。他的作品先后参加了全军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第一、第二届“兰亭奖”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中国现代书法大展(法国巴黎展)等上百次国内外大型展览。其作品曾两次被邀伴随神七、神九遨游太空。1998年,他的行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刻在密山碑林中一块180吨重的扇形巨石上,被密山市申报收录入《吉尼斯世界大全》。中央电视台、岭南电视台先后拍摄播出《吕如雄书法艺术》专题。吕如雄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以及广东美术馆等各地博物馆收藏。
  中国书法史上的“北碑”、“南帖”,哺育了一代代的岭南人。吕如雄从小得益于江南山水灵气和“南帖”的熏陶,最初临习欧阳询的楷书,一步一步走向书法圣地,在1962年在阳江举办的中学生书法比赛中,他初露峥嵘,获得了一等奖。
  1966年的“文革”,当同学们忙着“造反”去串联时,他却出岭南,过长江,北上京都,西经长安,临齐楚,涉赵魏。他抚泰山极顶上李斯的墨迹小憩,头枕西安碑林的方正底座而眠。北国山峰的雄奇挺拔、“北碑”的渾厚狂放,强烈地震撼着他,吸引着他废寝忘食去潜心临摹……祖国传统艺术中刚与柔的融合,清秀与雄奇的碰撞,在他的脑海里激荡出灼人的灵感火花,使他常常睡到半夜又骤然醒来,在报纸上,在墙壁上挥毫泼墨。
  命运似乎要刻意地把吕如雄造就成一名书法家,正当他的书法艺术风格在不断裂变、完善的时候,又一个机遇降临到了他的头上。1968年吕如雄跨进军营大门,在这个几乎清一色的雄性天地里,西北男儿的倔犟、山东大汉的侠义、还有燕赵古风的厚道,再一次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启迪了他,使他渐渐领悟到“北碑”的精髓,以及书法揭示善与美的秉性。辛勤的磨砺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使他脱颖而出,成为卓有建树的军营书法家,并于1972年调入解放军出版社工作。
  吕如雄的艺术水平在步步提高,名气也越来越大。京都文化氛围浓厚,他利用这得天独厚优势,不断拓宽视野和夯实知识的基础。他把一半工资用于购买书法帖和书籍,还费尽周折办了一张北京图书馆的借书证,每个星期都泡在图书馆里读书,做资料卡片。特别是对唐诗宋词,豪放婉约不拘,高山流水兼顾。字和诗的结合,在他的书法创作中相得益彰,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美感。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你简直分辨不出,到底是他的书法作品表现了诗情画意,还是诗情画意为他的书法作品增了色,添了彩。
  吕如雄对各种书体都有所涉猎,而且都有自己的思考并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的行草书以二王为根基,以南宫笔法为枝干,既能对话古贤,践行经典,又能存乎一心,自出机杼,体现出“锋棱郁勃,捭阖八荒”的恢宏气象。正如著名书法理论家李庶民所言:“吕如雄行书整体给人以由二王入宋人的意韵的印象,有小王之逸气纵横,挺然秀出与米芾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使吕如雄的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他却很自谦。他在一首自作诗中这样写道:“半世临池鬼画符,甘从碑帖作书奴。人多有道营三窟,我自无才守一株。创变何须空议论,功夫应在紧操觚。涓涓流水渠成处,满月秋光入九衢。”如此坦诚率真,是需要艺术家的勇气的。常常听到一些议论,所谓书家要善于创新呀,不要做“书奴”呀,但屈指可数,从魏晋以来,诸多有一定历史地位的书法大家,真正能成为王羲之乃至钟张之“书奴”的又有几人?“甘从碑帖作书奴”,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方为正道──这,也是吕如雄一步一步踏进艺术殿堂之秘诀。
  吕如雄之隶书,正如他在作品中自叙的“余临习隶书数十年矣,多沉湎于汉碑”那样,将《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等名碑以及汉简熔为一炉。做到穿越古今,化古为我,从结字、线条、墨韵等元素对传统隶书进行新的诠释。他的隶书章法布局错落有致,意境奇崛。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叶鹏飞在解读吕如雄的隶书时说:“吕先生善于将古朴浑厚的汉碑书风与潇洒灵动的简牍书风合而为一,形成了他独特的隶书书风!”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艺术的本性是诗”。的确,我们在吕如雄琳琅满目的作品中无处不感受到浓浓诗意。内中,既可以看到“春虹饮涧,落霞浮浦”的绚丽多姿,也可以看到“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之风流倜傥。事实上,吕如雄也一直重视书法的“文化含量”。他曾说过:“书法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写书法’最终是‘写文化’,古人云‘学书以法,其妙在人’,以人生的修为去对话书法本体的认知,达到天人合一,心手双畅,五合交臻。”话语中涵括了重大的书学理论和对创作者的素质要求,这,或许正是吕如雄在书法艺术上走向成功的一把钥匙。
  按照佛家观点,“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意即发心如初,最开始觉悟发心的瞬间是最纯善的。还在孩提时,父亲就对吕如雄说:“毛笔字是一个人的脸面,一定要把字写好。”从那时起,他就把父训铭记于心,与书法形影相随。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很多的纸,他就在地面的方砖上练习,放学回来,有时还要和弟弟去捡树叶作柴火,他常常是一边捡一边在地上练字。参军后,特别在解放军出版社工作时,他把书法艺术和装帧工艺以及印刷工艺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既促进了工作,又提高了书法水平。   2000年,吕如雄已成为中国书协的一个专职负责人。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领导班子对全国书坛的组织、指导和决策,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如:2000年第一次主持制定了《中国书协个人会员入会条件细则》,促进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化。2001年,策划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为服务会员开拓新的平台。2003年和2005年,书协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策划并组织了两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从2000年起,吕如雄担任了八届国展,两届“兰亭奖”书法展,文化部第十三、十四届全国群星奖(书法)等数十次国家级书法大展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同时,还多次以副团长、秘书长或专家学者的身份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为宣传和弘扬中国的书法艺术作出了贡献。
  吕如雄在书坛这个名利场中工作达数十年,但他对“名”与“利”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在《硯边碎语》中写道:“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君子好名,水到渠成。”“学习‘兰亭’应回归兰亭精神,淡泊名利,修养心性”等等。藉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领导岗位时的“三不”承诺。也正由于他书品高,人品好,在协会曾连续多年考核被评为优秀,1998年被中国书协分党组作为中国“文联”十佳工作者推荐人选,还被评为中国文联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吕如雄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褪去袈裟万事疏,还将本色又如何?亲朋若问南山事,一缕香茗半壁书。”远离了书坛的风口浪尖,让他站在山外能更冷静,更超脱地面对书坛。比如他在《砚边碎语》中寄语年轻作者“要戒浮戒躁,切忌早熟,更不要侈求一夜成名。”
  吕如雄主张书坛“不要‘风云突变’,要维护书法的纯洁性。”他在一本书法作品集中的序言中写道:“书法,自从传统书斋走出以来,当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这是无需置辩的。但与此同时,它又因此失去了书斋原有的纯净。这种书法本体品格的缺失,表现在各种异化书法、玩弄书法、篡改书法、夸大书法现象的充斥与泛滥。其根本原因,是现代极端功利主义价值观绑架书法的结果。”他认为,“书法是中华文化几千年延绵不断的血脉,是书法人精神家园幸福的根!”
  不久前,吕氏宗族后人为了纪念姜尚,在山东淄博姜太公祠内树起一座高八米的石碑,邀请吕如雄先生在碑阳上题写了“吕氏先祖之碑”六个大字。我们相信,这六个神完气足、雄浑豪逸的大字,将凝聚着吕如雄一生的艺术修为,连同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深情与祝福而青史永镌。
其他文献
沿着三河坝战役起义军撤退时走过的“探仙岗古道”盘山而上,映入眼簾的是别有洞天的余粮坑山村(即今余里村)。这里云山入画,林谷幽深,泉涌涧流丰沛,翠竹苍松成荫,俨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传,八仙云游来过此地,留下了“探仙岗”“仙人泉”“铁拐仙脚印”“仙人塔”等许多美好的传说。另据考证,这里是南国最早的古窑址遗存集群、是宋末明初广东龙泉瓷的生产地,更是当年“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的后方医院和军需补
期刊
1981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这是罗定人有史以来最难忘的时刻。就在新年伊始的时候,罗定县的长岗坡渡槽竣工通水了!全县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广大干部群众欢喜雀跃,奔走相告,兴奋的不得了。罗定全县人民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罗定县原县委书记郭荣昌像卸下一副重担似的深切地说:“是啊,很不容易啊!罗定的广大干部群众是该高兴了。水来了,今后罗定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的,如今,变化已变成了美好的现
期刊
进入云浮市境内,只见以往城镇的乱搭、乱摆、乱卖的现象没有了,村庄的脏、乱、差也看不见了,城镇、乡村的面貌一新,变得清洁、整齐、美丽多了,给人清风阵阵扑面而来的感受。  2019年以来,云浮市在努力争取获得脱贫攻坚全胜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全面贯彻落实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打。他们突出云浮的特色,抓好顶层谋划部署;突出规划,获
期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源流》在今年初就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扶贫工作进行了大面积、多角度、深层次专题报道,希望社会各界通过《源流》对黄埔区扶贫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理解、支持和配合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入伟大的扶贫事业中来,高度聚焦扶贫力量,形成全员扶贫的强大合力。”—来自黄埔区驻阳山县精准扶贫工作组领導的读后感。  “想不到这么多
期刊
云浮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第一场硬仗,以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组织开展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出新招、实招、硬招,“八法”组合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呈现从“政府干、群众看”转向“带着干、向前看”的喜人局面。  一是领导“挂”。建立领导干部挂钩乡村振兴点工作机制,安排34名厅级领导干部联系到镇(街)、726名处级干部挂钩联系
期刊
近年来,恩平市大田镇朗北村委会运用“党建+生产发展”模式,围绕“一村一品”,打响红江橙品牌,通過党员干部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带动村民发展水果种植。  恩平市老促会与市、镇有关技术员联系沟通,对该村村民进行培训,指导他们从苗木开始就整形修剪,培育合理树冠结构,延长结果期,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在此过程中,老促会尽可能向贫困户倾斜,把他们扶上马,再送一程,使贫困户迅速发展,尽快脱贫。  11月16日,恩平
期刊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处北部生态发展区,南临沿海经济带、毗邻珠三角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  2018年4月10日,省委書记李希在云浮调研时,提出产业兴市和乡村振兴‘两个课题’,赋予云浮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一年多来,云浮市坚决扛起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时代重任,紧紧围绕“两新一前列”战略目标,推动“美丽云浮、共同缔造”,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亮点纷呈。
期刊
初冬时节,正是农户晾晒晚稻、销售谷子的旺季。为了方便种粮的贫困户,南雄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20多家经营主体,安排车辆进村入户,采取定点、到户等模式,保价收购贫困户的谷子。截至目前,已收購120户贫困户稻谷50.43万斤。  近期,在南雄18个镇(街道)各村的文化广场、进村入口等地,随处可见贫困户交售谷子的热闹场景。  “真方便,磅秤来到家门口,拖拉机开到村门口。”“服务到家了
期刊
近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组织有关专家对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征集评审,“始兴杨梅”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始兴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优良,杨梅种植历史长达300年之久,是中国杨梅之乡,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杨梅总产量约3000吨。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走进果园,通过冷链运输将始兴杨梅源源不断发往各地。始兴种植的杨梅
期刊
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4月1日,梅州市老促会调研组在会长罗德宜的带领下,到大埔县广东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广东瑞山高新农业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考察,全体同志进一步提高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革命老区积蓄高质量发展动力的认识,对如何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  在瑞山考察期间,大家走进神秘瑞山、养生胜地,听取了广东瑞山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