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对初发难治性高血压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初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抗高血压及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对初发难治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安宫降压丸;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3989-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在不断发生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发病逐年呈上升的趋势。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疾病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其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均为15%-20%[1]。在治疗上,该种病症的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对15例初发难治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初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8岁,平均(35.5±4,8)岁。经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相应的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信息的比较上觉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30例患者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给予标准抗高血压治疗。具体治疗包括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缓解精神压力、进行减肥运动等。同时,给予患者3种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在标准抗高血压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在标准抗高血压基础上同时给予安宫降压丸(生产厂家: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批号:20100371)进行治疗。患者口服药物2次/d,1丸/次。
1.3疗效判定标准
血压达标标准,显效:DBP(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并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或者SBP(收缩压)下降幅度≥40mmHg;有效:SBP下降幅度为>20mmHg,DBP下降幅度为10mmHg-20mmHg;无效:DBP、SBP下降幅度均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20.00%、33.33%,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0、13.33%,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肝脾为高血压的主要病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情志失调导致肝伤,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导致脾伤[2]。肝伤可导致患者肝阳上亢或肝郁气滞,脾虚可导致患者出现气虚、血瘀等症状。机体内的脏腑功能虚损是高血压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痰癖互结是脏腑功能虚损的主要表现。高血压进展的过程表现为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
临床相关研究调查发现,41-50岁的龄段为初发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高峰年龄,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为七肝阳上亢型。中医认为,高血压的主要起病原因及相关症状地产生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气火上扰。在高血压发病初期,患者体质还处于较强的状态,因此多表现为肝火亢盛。随着病情地不断发展,患者机体逐渐变得虚弱,因此多表现出肝阳亢盛,伤精耗血,病症由初期的实证发展为虚实夹杂证或者虚证[3]。因此在病情发展初期应用中药进行干预治疗,可对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减缓病情恶化的速度。
安宫降压丸主要来自于安宫牛黄丸的加减,其药理成分主要包含郁金、天麻、人工牛黄、麦冬、水牛角浓缩粉、川芍、黄连、白芍、冰片、黄茂、桅子、党参、珍珠母。其中,君药是黄连、牛黄,其具有平肝泻火清心降压的功效;臣辅是郁金、天麻、珍珠母及水牛角,其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麦冬、黄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川芍、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活血的功效;冰片具有凉肝行气,开窍醒神的功效。这诸多种药材联合使用并具有良好的健脾生津,平肝清热,活血祛癖的功效。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安宫降压丸进行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仅接受标准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对初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加用安宫降压丸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莉,程文立.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3(03):538-539.
[2] 陈学忠,尹方,苏凯,等.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切入点[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1(12):105-106.
[3] 袁成民,丁书文.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1(5):615-616.
作者简介:
王云萍,1973年10月,汉,本科,现职称主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研究
通讯作者:
赫春霞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医院
【关键词】高血压;安宫降压丸;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3989-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在不断发生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发病逐年呈上升的趋势。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疾病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其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均为15%-20%[1]。在治疗上,该种病症的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对15例初发难治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初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8岁,平均(35.5±4,8)岁。经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相应的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信息的比较上觉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30例患者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给予标准抗高血压治疗。具体治疗包括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缓解精神压力、进行减肥运动等。同时,给予患者3种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在标准抗高血压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在标准抗高血压基础上同时给予安宫降压丸(生产厂家: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批号:20100371)进行治疗。患者口服药物2次/d,1丸/次。
1.3疗效判定标准
血压达标标准,显效:DBP(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并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或者SBP(收缩压)下降幅度≥40mmHg;有效:SBP下降幅度为>20mmHg,DBP下降幅度为10mmHg-20mmHg;无效:DBP、SBP下降幅度均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20.00%、33.33%,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0、13.33%,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肝脾为高血压的主要病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情志失调导致肝伤,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导致脾伤[2]。肝伤可导致患者肝阳上亢或肝郁气滞,脾虚可导致患者出现气虚、血瘀等症状。机体内的脏腑功能虚损是高血压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痰癖互结是脏腑功能虚损的主要表现。高血压进展的过程表现为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
临床相关研究调查发现,41-50岁的龄段为初发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高峰年龄,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为七肝阳上亢型。中医认为,高血压的主要起病原因及相关症状地产生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气火上扰。在高血压发病初期,患者体质还处于较强的状态,因此多表现为肝火亢盛。随着病情地不断发展,患者机体逐渐变得虚弱,因此多表现出肝阳亢盛,伤精耗血,病症由初期的实证发展为虚实夹杂证或者虚证[3]。因此在病情发展初期应用中药进行干预治疗,可对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减缓病情恶化的速度。
安宫降压丸主要来自于安宫牛黄丸的加减,其药理成分主要包含郁金、天麻、人工牛黄、麦冬、水牛角浓缩粉、川芍、黄连、白芍、冰片、黄茂、桅子、党参、珍珠母。其中,君药是黄连、牛黄,其具有平肝泻火清心降压的功效;臣辅是郁金、天麻、珍珠母及水牛角,其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麦冬、黄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川芍、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活血的功效;冰片具有凉肝行气,开窍醒神的功效。这诸多种药材联合使用并具有良好的健脾生津,平肝清热,活血祛癖的功效。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安宫降压丸进行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仅接受标准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对初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加用安宫降压丸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莉,程文立.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3(03):538-539.
[2] 陈学忠,尹方,苏凯,等.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切入点[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1(12):105-106.
[3] 袁成民,丁书文.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1(5):615-616.
作者简介:
王云萍,1973年10月,汉,本科,现职称主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研究
通讯作者:
赫春霞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