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本文立足课堂教学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小学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方式的应用规律和实践范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感悟,强调从文本中汲取信息,并理解加工,形成情意、认识,从而增强对语言的应用能力。阅读过程本身是一个需要自主开展的过程,它离不开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因此,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成为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认知,从而使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保证。桑德和特罗布雷奇对探究学习技能做了大量探讨,他们提出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应掌握5个方面的探究技能:收集技能、组织技能、创造技能、操作技能、交流技能。结合这些技能,我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1.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注重讨论前的独立思考。集体的讨论不能代替个人的独立思考。如果问题提出后马上就让学生讨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对要讨论的问题也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有从众心理,只能接受别人的观点,不利于从多个角度、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时,通过精读课文,学生了解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每个学生对这些说法都有不同的看法,并且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组织讨论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
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讨论是在交流彼此观点和想法的基础上澄清认识、获得结论。要能实现讨论过程中的明确认识、启迪思维、整合观点的作用,认真倾听组内成员的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当林园园看到蓝色的树叶时,脸红了。”“请你想一想,此时的林园园为什么会脸红,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树叶本应是绿色的,而因为林园园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才画出了蓝色的树叶。”有的学生说:“林园园这时一定知道自己错了。”还有的学生说:“林园园会惭愧地向李丽道歉。”在这一环节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应进行发言,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努力理解他人的意思,进而引发对自己原有观点的再认识。
2.教给学生整合对比的方法
单元整合。《草船借箭》与《将相和》同在一个单元,两篇课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有相近的地方而又各具特色。教师可以将两篇课文整合在一起综合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与鉴赏中拓展思考感悟的空间。通过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讨论,学生思维极其活跃,他们在教师创设的“不必求同”的宽松氛围中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诸葛亮与蔺相如都具备心胸宽广,遇事能以大局为重的性格特点,所以能成大器,值得我们学习。周瑜与廉颇都有心胸狭窄、妒忌心强的性格特点,但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廉颇是敢作敢为,做在明处而又知错能改;周瑜是表面客气,却暗设圈套要将诸葛亮置于死地。如果蔺相如与廉颇针锋相对,秦国就会乘虚而入,赵国灭亡的悲剧就会更早发生,可见妒忌这种不良的心理品质小则害己,大则误国……通过这种整合比较式的探究,课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站立起来了,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语文知识,还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课内外整合。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之前,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恐龙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于是先让学生课下搜集与恐龙有关的资料。学生收集的这些材料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教材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课本由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资源的活水又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
□编辑 王宇华
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感悟,强调从文本中汲取信息,并理解加工,形成情意、认识,从而增强对语言的应用能力。阅读过程本身是一个需要自主开展的过程,它离不开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因此,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成为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认知,从而使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保证。桑德和特罗布雷奇对探究学习技能做了大量探讨,他们提出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应掌握5个方面的探究技能:收集技能、组织技能、创造技能、操作技能、交流技能。结合这些技能,我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1.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注重讨论前的独立思考。集体的讨论不能代替个人的独立思考。如果问题提出后马上就让学生讨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对要讨论的问题也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有从众心理,只能接受别人的观点,不利于从多个角度、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时,通过精读课文,学生了解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每个学生对这些说法都有不同的看法,并且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组织讨论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
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讨论是在交流彼此观点和想法的基础上澄清认识、获得结论。要能实现讨论过程中的明确认识、启迪思维、整合观点的作用,认真倾听组内成员的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当林园园看到蓝色的树叶时,脸红了。”“请你想一想,此时的林园园为什么会脸红,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树叶本应是绿色的,而因为林园园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才画出了蓝色的树叶。”有的学生说:“林园园这时一定知道自己错了。”还有的学生说:“林园园会惭愧地向李丽道歉。”在这一环节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应进行发言,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努力理解他人的意思,进而引发对自己原有观点的再认识。
2.教给学生整合对比的方法
单元整合。《草船借箭》与《将相和》同在一个单元,两篇课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有相近的地方而又各具特色。教师可以将两篇课文整合在一起综合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与鉴赏中拓展思考感悟的空间。通过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讨论,学生思维极其活跃,他们在教师创设的“不必求同”的宽松氛围中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诸葛亮与蔺相如都具备心胸宽广,遇事能以大局为重的性格特点,所以能成大器,值得我们学习。周瑜与廉颇都有心胸狭窄、妒忌心强的性格特点,但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廉颇是敢作敢为,做在明处而又知错能改;周瑜是表面客气,却暗设圈套要将诸葛亮置于死地。如果蔺相如与廉颇针锋相对,秦国就会乘虚而入,赵国灭亡的悲剧就会更早发生,可见妒忌这种不良的心理品质小则害己,大则误国……通过这种整合比较式的探究,课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站立起来了,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语文知识,还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课内外整合。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之前,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恐龙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于是先让学生课下搜集与恐龙有关的资料。学生收集的这些材料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教材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课本由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资源的活水又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