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多孔钽浸提液体外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来源 :中国药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考察3D打印多孔钽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参照GB/T 16886.12标准制备3D打印多孔钽浸提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样品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分别采用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检测样品浸提液的遗传毒性.结果 样品浸提液作用于小鼠成纤维肌L929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均大于75%,细胞毒性均为1级.样品浸提液作用于中国仓鼠肺CHL细胞后,在活化(加S9试剂,下同)和非活化条件下均未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极性和非极性样品浸提液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均未引起5种试验菌株(TA979,TA98,TA100,TA102,TA1535)回变菌落数增加,且极性和非极性样品浸提液均未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结论 3D打印多孔钽浸提液未见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相关评价方法可为医用增材类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比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与《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USP-NF2021)无菌检查法方法与要求的差异.方法 以USP-NF2021无菌检查法所载内容及要求为参考,并将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与之进行比对,列出差异项并进行分析.结果 中美两国现行药典无菌检查法在培养基配制、阳性对照试验、方法适用性试验、小剂量注射剂无菌检查等多处内容均存在差异.药典修订时可增加对冲洗流速的相关要求等内容.结论 中美现行药典中无菌检查法的方法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其产生与无菌质量控制理念相关,有待各自下一版药典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时期,医疗改革将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医疗装备产业将聚焦临床需求和健康保障,推动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而精准医疗,一直是医学影像乃至整个医疗设备行业致力追求的终极目标.过往的CT影像设备通过标准化扫描协议的设定、定量化成像技术开展诊断和随访以及个性化治疗决策的实施来实现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加速着精准医疗的实现过程.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所有环节中解决了常规影像设备无法调和的一个矛盾:即在提升检查效率的同时,保证个性化的精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