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的实施策略刍议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25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阐明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是说,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应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新课标下为何如此重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如何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作为一线历史教师,笔者有感于日常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家国情怀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家知道,当前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年轻一代的 “家國一体”教育的缺失。其实,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悠长历史,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万家忧愁,是“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气魄。可以说,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归属。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人文教育,涵养家国情怀,有助于端正青年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爱乡情感;有助于树立青年学生的 “家国一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家国情怀素养的实施策略途径
  1. 熟悉《课程标准》,提升教师素养
  为使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得以进一步落地实施,历史教师应以学生为本,熟悉教材,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领会其深刻内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家国情怀是诸要素(五大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潜心钻研课标,认真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精髓,分析家国情怀素养的育人要求及目标。这样,教师提高了自身综合素养,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当然,作为学校,理应为一线教师的进修培训提供良好平台和创造积极条件。
  2. 坚定制度自信,转变培养理念
  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把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既“红”又“专”的建设型人才,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育人功能就尤为突出。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制度信心。
  自秦代至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被后世所沿用,这一制度奠定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版图,基本保证了古代中国的长期统一,是使中华文明熠熠生辉于世界的重大政治制度。由古而今,当前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在短短的70年内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益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都应该为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制度而骄傲,为辉煌灿烂的华夏制度文明而自豪。
  对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我们既要坚守制度自信,更要转变培养理念,要做到“不忘小家、理性爱国”,科学、辨证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需要理性的控制,没有理性的约束,爱国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或敌对分子所利用,反而会给国家、人民带来伤害。因此,转变家国情怀培养理念,不盲从、不跟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小家做起,科学理性爱国,让家国情怀理念根植于青年学生当中,筑牢起制度自信的精神长城。
  3. 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重构教材知识体系,避繁就简,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东西。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学生为本,创设新的教学情境,预设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家国情怀主题开展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以促进家国情怀培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从而达成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培养,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在对家国情怀内涵的把握上,教师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书本理论层面而与现实生活脱节。新课改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更要铭记历史,立足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局,通过教学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下家国情怀积极情愫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夯实学生的精神家园。
  4. 增加乡土史料,提升素养渠道
  乡土史是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史,既可以使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解与感悟;还可以有效促进乡土史教学与传统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拓宽新课改下传统历史教学的新渠道。如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时,可带学生到漳平“龙均爵烈士陵园”进行实地参观,对大深村“三代守墓人”进行访谈。这样,容易使学生对龙均爵烈士的英雄形象感受地更真切些,更会燃起对“党的好儿子”、“雷锋学习的好榜样”、闻名全国的“救火英雄”龙均爵烈士的敬仰,进而激发青年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与自豪,树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这样,恰当地结合乡土史资源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升,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拓宽了教学宽度,也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然,家国情怀素养实施策略途径很多。今后,我将立足本职,贴近生活,守正创新,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继续行走在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道路上。
  * 本文系漳平市中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课题《基于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编号ZP2019A-3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林芳,福建漳平,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智能手机的诞生将传统手机仅有的通话和短信功能拓展到通过移动网络了解新闻时事、导航、交友、购物、阅读电子书、看视频等,手机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通讯工具, 更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与此同时,一些人也越来越不能脱离手机,沦为“低头族”,成为了手机依赖症患者,初中生便是其中一个群体。本文就初中生手机依赖症进
期刊
【摘 要】 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成绩。基于新时代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其次如今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还需要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对此本文便从这几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核心素
期刊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将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塑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要求,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根本,合理整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从整体上促进小学生健康、积极、乐观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心理健康 整合 教育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课业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期刊
【摘 要】 试卷讲评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开展有效的试卷讲评教学活动,对巩固学生知识点记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试卷讲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数学试卷讲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期望对学生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试卷讲评 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评价试卷讲评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期刊
【摘 要】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史,谈起历史是每个国人的骄傲。历史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程,代表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对于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探究,为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历史教学 高中 人文精神  当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中,不仅要提
期刊
【摘 要】 我国具有悠久的艺术发展历史,其中民族民间舞属于我国特色舞蹈,每一支舞都融入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新时代,为了让民族民间舞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还需要做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文化素养,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产生归属感,从而更好地保证民族民族民间舞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
期刊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道德,作为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示范性重点高中,我们一直牢固树立成人成才的德育理念,努力探索德育育人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自1998年,我校逐步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之中,积极构建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深入理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我校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是每个人重要的行为养成阶段,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形成是非善恶观念,不断吸收各种观念。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容易久习成性,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他们的一生来说,大有裨益。但若是在此阶段接受了不良的心理教育,养成不健康的行为习惯,那么在以后的中学甚至大学阶段都难以改掉。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对于小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方式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实践  一、心理健康的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推进下,给小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一定要重视起小学生们抗挫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们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们的抗挫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体育教学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抗挫力。所以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抗挫力培养 分析研究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难题,
期刊
【摘 要】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对掌握具体学科知识、认识主客观世界、正确表达内心思想意义重大。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可以说就是小学数学思维的教育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最佳阶段,只有合理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增强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回答具体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思维 训练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