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的道路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块土壤,故乡云南赋予我生命,北京供给我必要的养分。当初促使我直奔北京的对大国之都的探知欲,如今已转化为对自我的探知与解密。
  坐在位于翠湖畔的先生坡一咖啡馆,我的大脑里,一边在回放半小时前科技馆里《奥秘》杂志展位现场被学生、家长挤爆的场景,一边在回放十三年前那场没有惊起翠湖水半点涟漪的出行。是的,这次出行几乎是悄无声息的,除了当时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以及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亲友知晓,再没有别人。当时,在我心里,蓄满的是对大国之都人和事、景和物、过去与当下的探知欲望,在亲友心里,装满的是不解与担心。他们担心我这样一个木讷、言拙的人,离开眼前这个再安逸不过的单位,会在精英满街跑的大北京活不下去。可是,这份探知欲已经膨胀为我内心的一大梦想,远远覆盖了被我假想过无数遍的种种困苦与落魄。
  于是,十三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离开温热的云南来到了酷热的北京。
  在这之前到过北京两次,但都是匆匆忙忙飘然而过,除了那条大长城和天安门城楼以及天安门前那个大广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物象不多。此次来京,因为是奔着长期生活来的,心思、心境自然有所不同,先找工作安顿下来成为首选大事。虽然在云南时有过一些报刊采写、编辑经验,但初来乍到,大报大刊是不敢去的,于是就去应聘一些没有多少关注度或是初创的报刊,结果都因待遇太低放弃了。一个月后,终无结果,回云南待了一个月,感觉北京酷暑已过,才又于九月底返京。这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画报》杂志招聘编辑,便去应聘,来到一栋办公楼门口时,正好有一位个子高挑、衣着得体的漂亮女子走出来,走近我时,很友好地对我微笑了一下,我觉得奇怪,她为什么会对我微笑呢?毕竟我们素不相识,更何况我还是一个陌生男子。奇怪归奇怪,有人对我微笑,心里自然是愉悦的,就心情舒畅地朝约定的办公室走去。门是开着的,站在门口就看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帅气男子坐在办公桌前,敲了下门,男子挪动椅子转过身,微笑着请我进去。男子就是时任杂志副主编崔自默,刚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调来任职,看得出来,他是专门等着我来的。我们没有过多寒暄,只是问了我是从哪里来的,看了我之前编辑过的报纸版面、采写文章,以及厚厚一沓发表有我的作品的文学刊物,就同意接收了。国庆收假后,我正式入职,他在递给我工作证后,像个孩子似的向我敬了个礼,一脸的灿烂笑容,让我在偌大的北京,有了一个灿烂的开头。这时我也才知道,在办公楼门口对我微笑的美丽女子,就是办公室主任王丹老师,她后来对大家说,刚在门口看见我,就知道小崔(崔自默)要的人来了。崔自默也说,你才走到门口,我就知道就是我要的人。这样的相遇,真的,一生中遇不上几次,尤其像我这样木讷的人,它让我在北京的秋天感受到了特殊的温暖,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是在北京,我感觉脚下的每一寸水泥、每一块砖石都是热的。所以,即便几个月后我离开了杂志社,我依然对崔自默先生、王丹老师心怀感激。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那一幕还历历在目,注定温暖我一生。记得我走那天,王丹老师偷偷递给我一个信封,回家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千元现金。
  没过多久,遇上《中国老年》杂志和《格言》杂志北京编辑部招聘编辑,居然两家都应聘成功,思前想后,最后选择去《格言》杂志。作出决定那天,北京城特大暴雨,为了表示尊重和谢意,我没有打电话,而是骑上自行车去到位于后海的《中国老年》编辑部当面辞谢。到了那里,膝盖以下几乎湿透了。这时候,副主编刘昕老师还在挽留我,并说了待遇情况,我大概算了一下,相当于《格言》杂志的两倍,但我还是选择了《格言》,因为它的读者群主要是学生,有过两年中学教学经历的我,一直对学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我希望自己不在讲台上时,还能以另一种形式为他们服务。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教”做得很好,但“育”几乎是空白,毕竟“育”是心灵、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没有足够思考、沉淀的人还胜任不了。就我当时的分析而言,《格言》刚好能填补“育”的部分空白,帮助孩子从心灵、思想、精神、视野等方面得到提升,我也觉得自己加入后会做得很好。带着这份自信,加上当时杂志社良好的工作氛围,我在《格言》从编辑岗位一步步做到主任编辑、执行主编。到我离开时,杂志月发行量突破了百万,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外界并不知晓,当时十多本期刊跟在后面模仿《格言》,为什么都没模仿成功,最后都销声匿迹了?没有人知道我们是怎么熬更守夜精心编辑、打造每一篇文章和每一个导语的。更不会有人知道,为了带领团队做好内容,我的头到后来开始不停地疼痛,以至于北京编辑部团队丽江之行时,我在泸沽湖边抱着总编李彤和杂志顾问郑元绪老师(《读者》杂志创始人之一)哭了。那一夜,我们都哭了,泸沽湖都息了波涛,沉默了。
  2007年底,主持完当年最后一期《格言》的编辑工作,我辞职了。我没有说我的头疼得厉害,而是找了其他借口。
  出来后,想过自己做点事,就此多一点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但条件不成熟,休整了一段时间后,进了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摘》杂志,并对杂志的封面、栏目和内容风格进行了大调整。北漂的人都知道,身在这里,不能长时间闲下来,否则每个月的房租、生活开支无法解决,更何况我们每月还要付在燕郊的房贷。但在《人民文摘》待满一年,我就不想待了,原因是突然想回云南,原单位新的领导也同意我回去。之所以有回云南的想法,是缘于奶奶病重即将去世时,我因为工作的事走不开,等我最后赶到机场准备登机时,接到的却是奶奶落气归主的电话,我当时就滑坐到地上痛哭不已。
  我决定远离这个地方。
  几位师友得知我要回云南,极力反对。
  “好多人来北京都待不下去,没办法只有打道回府。你在这里都立稳脚跟了,还买了房,怎么还要想着回去!”时任《民族文学》杂志主编叶梅老师劝我留下。
  “云南是你的故乡,你想什么时候回去就什么时候回去,谁也没权干涉你,实在想了,就经常回去看看,但北京不一样,你要是离开了,以后要想再回来就很难了。”诗人大卫劝说道。   我最终没有离开北京,把自己关在燕郊的居所整整十九天,小区门都没出,创作完一个长篇小说后,又在朋友的引荐下进了意林传媒集团。
  此生,注定跟纸质文字干上了,并认定它们也是有魂之物,当互相温暖、尊重与呵护。
  恰逢这时,在北京与云南昭通籍小说家吕翼约聚,餐桌上结识《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杨晓升先生,有幸受邀成为《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特邀编审,一做就是两年。就是这两年,通过各位编辑从全国各重点文学期刊所发作品的精心挑选、推荐,我阅读到了这两年中国最优秀的中篇小说,也见证了这段时间国内中篇小说的整体创作实情,随后的鲁迅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都来自其中。
  半年后,我回《人民文摘》补离职证明,领导激动地说,杂志发行量已经有五万多份了,赶紧回来把下半月做起来。听着这个数字,我很欣慰,因为我进入时只有两三千份的量。但我还是辞别了。对这时的我来说,在哪里做都一样,只要对读者有帮助。我不能命令自己只为某一个群体服务,喜欢阅读,愿意提升的人,都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北京文学》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已成为我探知另一个隐秘世界的窗口。
  到了 2011年5月,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也到来了。在亲友的关心、支持下,刚刚经历了婚姻波折的我,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按自己的思路为孩子们创办一本新刊,是我思考了很久期待了很久的事。于是,与老牌杂志《奥秘》合作的《方向》月刊在当年十月问世了,而且一问世就受到读者的青睐和追捧。但由于自身对发行业务不了解、客户沟通与拓展跟不上、后期读者服务不到位、汇款不及时等诸多原因,导致创业严重受挫,不得不在一年后把燕郊的房子卖了维持运转。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虽然是在为自己的梦想买单,但心里还是酸酸的,有几次眼泪都要控制不住流出来了。在房子里交接水电燃气之类时,我对买主的女儿说:“你们住进来后要爱惜房子,要随时保持干净。”
  “这个就不用你管了,房子卖给我,家就是我的了,要怎么住是我们家的事。”女孩语气傲慢地说。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房子已经不是我的了。在重新看了一眼两个地板设计都不一样的阳台、两个卧室、一个客厅,以及设计温馨的洗手间后,我黯然离开了这间善待过我的很多故事的房子。我也从此与燕郊断了缘分,但伤痕却在断处留了下来,偶尔触及,依然会隐隐作痛。
  好在《方向》最终得以保存了下来,在经历了几次阵痛后,2016年初,终于与《奥秘》杂志深度联姻,共同打造《奥秘》系列刊,并在北京设立了编辑、运营团队,我的生活便命定在了云南和北京两地之间。
  是的,北京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块土壤,故乡云南赋予我生命,北京供给我必要的养分。当初促使我直奔北京的对大国之都的探知欲,如今已转化为对自我的探知与解密。我始终提醒自己,光阴短暂,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为自己的梦想疯狂一次。困苦是过程,会让我消瘦;落魄是可能会出现的结果,但不至于让人殒命。我愿意为自己的梦想承受这份困苦与落魄。一旦扼杀了我的探知欲,摘去梦想之翅,活着就无意无趣,那跟死去有什么区别。
  北漂着,生活在路上,于我,是命定的道路。
  责任编辑 张颐雯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总结分析了中职英语学校探索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存在问题,围绕如何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教学,提出了以信息技术服务好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模式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等对策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正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并成为广大教育者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的新型教学手段。如何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中职
10年前我曾参加过一次“在江南”中国油画家写生活动,来自全国各地20余位知名油画家齐聚杭州,同画江南风景.前后10天时间,最后一天主办方为大家搞了个展览,并出版画册,受到各
期刊
1961年,我从中央美院毕业分配到广美,学院小小的,树木繁花丛生,错落有致,一幢教学大楼,教师宿舍不同规格,红墙瓦顶,还有池塘、蓬荷。比起中央美院存王府井的校舍,觉得很别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对外国留学生使用“难免”一词的偏误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七部汉语词典对该词的释义,总结了词典注释对外国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影响,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法。 This paper analyz
很多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远东的人口密度远远小于中国东北的人口密度,这不利于俄罗斯的安全.我们认为,在整个东北亚,人口密度依赖于自然条件,而不是土地的国别;在俄罗斯和
摘要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生命思想,尤为可贵。今天重新审视老子生命思想的内涵,对于当代的生命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珍爱自己生命、珍爱他人生命和提升生命价值是老子的生命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老子的生命思想对于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也非常重要。所谓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汉语惯用语是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惯用语语义的隐蔽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偏误.本文通过对在教学中搜集的惯用语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