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ov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问题也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回归生活本身。新课标要求增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而小学数学的一个主要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并谨遵新课标进行教学。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做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影响
  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数学的基本知识显得尤为抽象,再加上小学生这个群体整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多数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为出发点,并将数学的基本知识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首先,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讲《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以让他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哪里有角的存在,并让学生指一指角。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对角的理解加深,并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以实际的生活为导入,大大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每节课中,良好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问学生:“平常你们喜欢去逛超市吗?”
  学生:“喜欢。”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到超市可以买好吃的。”“可以买好玩的。”……
  老师:“那你们要买好吃的和好玩的需要什么啊?”
  学生:“钱。”
  老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人民币。”并拿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二、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社会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进行总结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创设一些让学生买东西的情境:你现在身上有50元,买了一包薯片花了12元,又买了一瓶饮料花了5元,现在你还剩多少钱?将这些枯燥的运算加上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会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以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和探讨的兴趣。例如:在讲按比例分配时,可以举例:“小丽和小王两人合伙开了一家超市,一年共获利10万元。如何进行分配这些钱比较合理?”
  学生:“平均分。”
  老师:“如果小丽投资了4万元,小王投资了2万元。那平均分这些钱还合理吗?”
  学生:“那就不合理了!”
  老师:“那该如何分这些钱呢?”
  从而提出按比例分配,加深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所讲述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在潜意识里,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当讲完一节课,老师可以布置一下有关于实际的作业。例如:讲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涉及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讲完轴对称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些轴对称图形,并观察生活中的建筑或是用品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等等。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数学即是生活,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并更热爱数学。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高慧.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7(03).
  [2]王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J].《素质教育》,2012.8(总92).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水利工程正是国家需要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水利工程的特点是规模大、周期长并且施工难
导入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其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教育者逐渐脱离传统的教学影响,建构其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体系,还让学生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下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应用  传统意
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应引起全党的足够重视。目前党员队伍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78%(其中文盲党员占8%)。这对于置身于世界 The issue of the scienti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物联网专业学生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当下高校专业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梳理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创新创业制度建设、构建多样化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效促进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摘 要: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提倡教师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即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使得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情境创设存在误区,情境选择华而不实、尴尬低效,刻意追求新颖奇特,影响教学进度。本文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特征,对情境选择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遵循数学教学的本质,就丰富课件内涵,贴近生活,符合科学,紧扣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
摘 要:经营社区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物业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营社区主要是指利用社区的现有资源和资产,通过经营的方式,挖掘社区资产资源的经济属性,使社区的资产和资源能够采取市场化经营和运作的方式产生价值,为物业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实现社区的经营与物业管理相结合,既实现物业的有效管理,同时也能发挥社区的经营属性。因此,我们应立足物业管理实际,探讨经营社区的理念和内涵,并分析经营社区对物业管理产生
以现代学徒制为载体,以工作职场为平台,通过企业文化引发职业兴趣、通过职场正能量调动职业情绪、通过“模拟工资”激发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党的组织生活,主要是指党员参加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单独召开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管理,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监督,促使党员发挥
摘 要: 课堂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民主的环境,评价要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评价语言要有的放矢、多鼓励,用赞许的眼光赏识每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