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4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学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学活动也要积极适应发展,勇于打破传统分科教学模式的界限,积极探索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以地理学科为主导融合其他学科,就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策略和实施方式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    键   词]  学科融合;策略方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62-02
   学科融合(FOS-Fusion of Subjects)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1]
   在学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也要积极适应发展,勇于打破传统分科教学模式的界限,积极探索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学科融合是技术革新、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阶段课程方案提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在学科体系上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融入科学发展观、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2]
   综合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科内各知识点的简单归纳整合,更是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融合。“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解决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探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缘由”这一问题时,如果仅仅停留于历史学科或政治学科内,单纯从那个时代国内的经济变革、政治时局等角度去分析,那必然是片面、狭隘的。只有跳出学科的框架,跳出疆域的边界,从更大的时空去思考探求问题的缘由,才能发现:当时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阻断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人们不得已把目光转向了更加变化莫测的海洋通道,加上当时航海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开拓海上丝路的底气,这才有了恢宏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样的全球视野、全科角度才是教育应致力于带给学生的能力素养。
   当然,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科间知识的贯通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习效率。
   首先,有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避免学科割裂带来的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时效。例如,政治、生物和地理学科都会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历史和地理学科都有“地理大发现”的相关内容,当进行学科融合教学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避免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时效。
   其次,有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体系,降低本学科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英语学科进行“国际音标”教学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技能尝试学科融合教学,就能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国际音标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和方式
   如何进行学科的融合教学?在我看来,学科融合是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是不同学科资源的统整与参与,但跨学科融合教学绝不是简单的不同学科的拼接与混搭叠加,不同学科应该有主次,以主导学科为中心,联结各关联学科,从而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入和贯通。
   (一)以地理为主导的学科融合
   地理是一门天然的易于联结融合其他学科、兼具文理科特点的综合性科目。自古以来,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科学属性的学科,涵盖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口、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因此,在实践中,以地理为主导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联结其他相关科目,能够较好地融合统整各学科资源,提升学科融合的成效。
   (二)以问题案例为载体的学科融合
   学科的知识体系一般以主题为引领,可以是教学主题,可以是活动主题,可以是生活主题,但在呈现形式上一般以问题案例呈现,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跨学科问题来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以地理学科为主导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内容体系上,通过必修和选修模块满足了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涵盖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旅游地理、政治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内容框架,以地理学科为主导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有了极大的操作空间。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过程中如何尝试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
   (一)地理与语文、英语的融合教学
   语文、英语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中常见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语言文化内容,也包含着大量的地理学科方面的內容,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到《山海经》中的各种神异记载,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理解地理学科知识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例如,在学习宇宙的起源和形成时,我就引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通过对神话传说的解读,让学生把它与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相比较,一则可以加深其对宇宙不断膨胀、冷却的印象,二则可以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地理与数学的融合教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工具学科,在众多科目中都会应用到数学的计算和逻辑。在地理科目中,在进行比例尺计算、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等一些活动时,必然要用到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把它与数学课融合起来,就能避免重复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三)地理与物理、化学、生物的融合教学
   地理与物理两门学科联系紧密,物理在地理科学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地理天文学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经典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物理学科知识是学习研究地球运动等地理天文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此外,热胀冷缩、热力环流规律、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理解掌握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风的形成及风带分布规律、气旋反气旋等地理气候知识提供了有力支持。
   化学学科中的一些内容,如矿物质的化学特性、CaCO3+CO2+H2O=Ca+2HCO3,SO2+H2O?圳H2SO3等化学反应方程式,对学生理解地质地貌特征、岩溶地貌形成、酸雨形成等地理学科的知识有极大帮助。
   生物是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必然会受地理地形、气候、水文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制约,反过来生物又会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形成和发展、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呈现出地域性和整体性特点。生物学科里所涉及的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生态链、生物圈层、自然带、环境保护等诸多内容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也有相当的重合度。因此,教学活动中做好两门学科的融合教学安排,可以让这两门学科相辅相成,避免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时效。
   (四)地理与政治、历史的融合教学
   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就有政史地不分家的观点,这三个学科之间是紧密关联的,历史以时间为轴线组织相关内容,地理以空间为轴线组织相关内容,时空是不可割裂的整体,政治则是存在于一定时空里的活动,离不开相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政治、历史也是人文地理学中基本的构成要素,“政治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选修模块,在学习活动中,常常要把三者有机结合。
   (五)地理与中职建筑学科的融合教学
   建筑类学科也是与地理学科紧密关联的学科。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要考虑日照、风向、取水、地形、地质、材料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职的建筑类专业中,以地理为主导,与各建筑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掌握建筑规划布局、建材选择、建筑日照间距要求等中职建筑学科的内容。
   四、结语
   学科的发展历经从“合”到“分”再到新一轮“融合”的过程:现有的学科分类最初都以混沌不分的形态包含于哲学范畴内,从15世纪末开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分别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单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得以不断深入和细化,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协同,学科发展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传统经典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学科的边界被重新划分,一些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如城市研究、脑科学研究)开始大量出现。
   在学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教育理想的必然选择和应有追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模糊学科的边界,致力消除学科间的割裂,实现学科融合教学,避免重复教学,提升教学时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博.走出课堂的界限,整合课程的资源:初中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的探索与尝试[J].新課程(中学),2017(4):81.
   [2]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学校礼仪课是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的重要课程,不同行业领域的礼仪也具有不同特点,因此,礼仪课的教学不能千篇一律,需要针对专业特点,通过结合专业内容、开展工学交替、创设情境等手段,使礼仪课体现专业特点,达到培养合格职业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关 键 词] 礼仪课;专业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摘 要] 高等护理教育是我国培养高技能、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基本途径。Mini-CEX兼具教学与评估功能,能够提高护生的临床知识、实践能力,促进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人文素养和健康教育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阐述了Mini-CEX基本概念,介绍了我国护理教育中Mini-CEX应用及发展情况,提出围绕护士核心能力,以学生为出发点,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多元化的护理临床演练评估
[摘 要] 得益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线课程近些年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萌发,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网络在线课程。其中,SPOC在线课程就是值得关注的一种,将其运用到中职教学活动中,是值得探究的一个全新方向。基于此,首先针对SPOC在线课程的基本概念与教学价值展开论述,然后探讨SPOC在线课程在中职教学中进行运用的可行性,最后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上指导等方面切入,分析了S
[摘 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课程进行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这样的改革也很好地给线下单一课程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因此,课程线上资源的建设及利用尤为重要。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进行探索研究,以便更好地为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服务。  [关 键 词] 基础会计;精品资源;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
[摘 要] 艺术设计可以反映社会需求,从而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地位逐渐提升。培优教学的出现可以提高每一位学生艺术设计的能力和素养。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开展培优教学,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培优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在中职幼教专业中,钢琴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同时也是幼教专业中必学的内容。在中职幼教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学生对于钢琴专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就中职幼教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策略做以下分析。  [关 键 词] 钢琴教学;中职幼教专业;教学策略  [中
[摘要] 落实“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建立“德技并修”课堂,课程思政是关键。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在全面阐释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概念与价值的基础上,对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原则进行深入探析,进而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元素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思政元素;选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
[摘 要] 目的:观察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两种基因RUNX3和P53的表达情况,对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探讨这两种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发生、发展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在4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0例肺癌旁正常组织中两种基因RUNX3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