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性水墨人物画中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虚实相生”发展史,和水墨人物画向实验性水墨人物画的转型,以及“虚实相生”在实验性水墨人物画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结合,阐释了传统水墨向当代水墨画的一个转变,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虚实相生;时代性; 实验性水墨
  一、 虚实相生在传统绘画中的发展
  “虚实相生”作为意境中独特的内部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虚实相生”是一对表达画面意境的范畴,是意境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对一件需要深层理解的作品来说就是除原象以外的一个虚像。具象与意向的结合便是绘画中虚与实的结合。
  “虚实相生”这一对哲学范畴最早于先秦时候提出,在隋唐及宋代形成基本的雏形,到明清时期就已得到全面的发展,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在美学中立足于重要的范畴内。“虚”与“实”被作为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不仅在艺术领域备受推崇,在诗歌、戏曲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明代的唐志契在论画时提出画山水时画幅的大小与虚实的处理与运用有关,若虚实处理不当则画面便会失去美感。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清代的石涛绘画中的虚象与实象是通过生活表现出来的。他认为绘画艺术中应该有实有虚,有繁有简,有内在的美就要有外在的美,总是相对而生,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矛盾,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在矛盾中寻求变化和发展,虚实相生,通过对绘画形式的研究来表现生活。他认为艺术为表现生活而表现,则失去了韵味。与宋人相比,清代人们在研究虚实时则更加深刻。
  二 、传统水墨画向实验性水墨画的转型
  水墨画作为一种传递人们精神情感的艺术,通过水与墨、黑与白在画面中的组合变化来表达传递人们所特有的的情感色彩。水墨画表现的内容是具有意象精神和虚实关系的绘画,给人以无限遐想的自由空间,突出了中国绘画中表现意境氛围的审美情趣。
  水墨人物画的精神内涵随时间空间的转移已经深深的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生生不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当代的水墨画建立在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精神思想的基础上,在发展的同时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各种思潮的打磨,逐渐向时代靠拢,表达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情感。
  “实验性水墨”这一概念就是对传统水墨艺术进行的一种新型的尝试,对当前这个高度发达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进行的深刻反思。实验性水墨对传统水墨艺术的形式和语言进行了转变,表现的是现当代人们对情感迷失的思考。实验性水墨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百家争鸣式的艺术景象,这些艺术的表现使当代水墨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世态,实现了由古代向当代的转型。
  三 、虚实相生的时代特征
  当代画家田黎明师从卢成先生,因此他的水墨作品中体现了现代水墨的绘画理念。将安静的事物与生动的水墨相结合,使水墨在宣纸上自由流窜,自然的体现出水墨的韵律趣味感,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他在绘画中通过采用光的形式来表现色彩的迹象,通过没骨画的画法,对笔墨线条的造型迹象进行取舍,以简胜繁,将光与没骨画相结合,通过对古代传统绘画的创新,丰富了传统绘画形式,使色彩成为画面的主要语言,通过色彩来展现美,达到和谐的状态,通过空白与色块的对比,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由此来表现自己画面的精神面貌。他的画面中重点突出两个绘画元素,即空间的运用和水墨的运用。空间的处理使画面充斥着干净纯洁的空灵之感,对水墨的充分运用使画面更加清澈透明。在田黎明的作品《小溪》中可以读到他在作品的创作中就是利用光感来表现迹象的这一形式手法来作画,画面中色与墨虚与实的处理使画面呈现出空靈的感染力。在构图形式上同样也充满了视觉的张力,空白与色和墨的对比产生了虚实相生的关系,朦胧淡雅的意象与画面内容相融合,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
  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画家,以博大的胸怀吸纳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吸取众之所长,形成自己独有的绘画体裁,在当今画坛有很高的声望。赵无极在早期学画过程中学习西方的古典艺术,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后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向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方面转变。他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尽显东方独特文化的色彩,画面讲求气韵生动,画中所呈现的运动着的气象变化万千。从赵无极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整张画面的张力通过奇特的造型和奇特的外貌来传达,内容虚实结合,空间变幻莫测,意境表现的非常充分。画面中虚实相生,营造出一个十足的空灵感。作品中有紧有松,层次丰富,描绘的是一个无形的物象,却给人很强的张力。画面中的“空”给人一种力量感而与之相对立的“密”则是画面精神的所在,使画面更加沧桑不竭,“空”与“密”的巧妙结合给人一种宇宙无穷大的张力。
  四、 结语
  “虚”在画面中营造意境,“实”则充实画面,“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存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虚实”是画面中的灵魂,是画面精神的支撑,若没有“虚”则如死水一般,无节奏,无韵律,若没有“实”画面则没有气势,没有骨架,二者缺一不可。两者在绘画中的美学地位亘古不变,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占重要的地位,在当代实验性水墨的绘画艺术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虚实关系的处理,在当代艺术发展的潮流中以新的形式继承发扬传统。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3.3~),女,山西晋城,山西大学,学生,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国画。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在当下网络教学形式中日趋普遍,它是以视频为主要传播载体、网络为传播平台的新型教学活动。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可供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或下载学习专业知识,方便、快捷,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求。文章以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为定位,将微课的教育理念引入声乐教学。  【关键词】微课;声乐教学;运用  国内高校声乐授课基本采用“一对一”小课或小组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围绕专业技巧训练和作品演绎两个方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人健身热情的不断上升,瑜伽作为一种身心兼修的运动方式,开始逐渐受到现代人的青睐。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加之即将走入社会所带来的诸多烦恼,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瑜伽运动通过一些简单的体位、呼吸和舒展运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调动身体各个系统,消除其身心的疲劳。从而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
期刊
【摘要】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区别和联系是很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这两种完全不能等同,甚至有些人认为舞台演员进行影视表演是行不通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无论是舞台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是有联系的,优秀的话剧表演为影视表演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舞台戏剧表演;影视表演;区别;联系  前言  关于影视表演及戏剧表演两者间的却区别和联系的争论已经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影艺术的不断演
期刊
【摘要】提高圆号演奏水平的途径是日常练习, 而日常练习的方法决定练习时的效率, 必须通过比较科学的练习方法和练习程序, 才能使平时的日常练习达到提高演奏水平的目的。本文对如何教好铜管圆号初步练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圆号;练习;演奏  引言  圆号基本功的好与坏是决定日后演奏圆号至关重要的一点。无论多么高水平的圆号演奏家,每日的基本功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了解圆号  在学习圆号之前非常有必
期刊
一、系统美学与动态艺术的关系  系统美学这一范畴,是建立在系统化动态艺术模型基础上的、关注艺术作品内在体系结构,以及艺术品与审美主体关系的美学体系。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将一件艺术作品进行艺术结构,对其内在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以艺术体系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其对艺术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系统美学体系存在两个动态审美关系  系统美学架构里的审美关系分别有
期刊
【摘要】家具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近年来家具设计理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现在市场化的家具设计缺乏儿童家具设计的理念,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儿童对家具的要求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模块化家具设计的研究,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儿童的心里特征对儿童家具设计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家具设计人员提出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儿童家具; 模块化; 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家具在家具行业中得到了人们越来
期刊
【摘要】细节是室内设计中,将设计信息、思维转换为其艺术形式。本文通过细节对表现形式和创意理念的抉择,方能理解室内设计中的真正含义。深入了解细节的特性,从而以期能够实现在室内设计中尽可能的传递设计者所表现形式。  【关键词】细节;室内设计;特性;表现形式  一、引言  关于细节有两点:一是细节都有着其本身的特性;二是其特性需要为增强设计师对室内的设计效果而服务。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能只是认真完成
期刊
【摘要】《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是作者马泰·卡林内斯库通过历史与比较的考察,基于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相对立的分析框架,把这些概念作为“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他认为审美现代性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相继呈现出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与之对应,审美现代性包含着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审美现代性自身。结合这三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
期刊
一、初期  莫扎特最初的创作时期是从1774年开始。18岁的他有着强烈的求知心理,在这一时期莫扎特创作了六首钢琴奏鸣曲,即《家乡奏鸣曲》,分别是[KV.279]-[KV.284]这是他旅行演出返回萨尔兹堡期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的莫扎特年轻、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处处洋溢着无忧无虑的少年气息。第六首《D大调奏鸣曲》[KV.284]是莫扎特六首钢琴奏鸣曲中最辉煌的一首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这首曲子就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真理观念与西方真理观念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庄子是奠定中国纯艺术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和诗学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庄子和海德格尔在思想上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庄子和海德格尔,分析其在真理观上的异同。  【关键词】庄子;海德格尔;真理;现象学  一、海德格尔:“存在”与“无蔽”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是西方现代哲学史上一个有独创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