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入性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效应:分类、测算及动态特征

来源 :当代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b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TVP-VAR溢出指数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输入性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效应显著高于境内市场波动溢入风险,在四类输入性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效应中,各市场面临的主要输入性不确定性类型不同,输入性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最强,债市的输入性不确定性敞口最大;重大危机事件会显著增强各类输入性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效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输入性宏观经济、疾病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效应要显著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但其造成的输入性金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效应相对较弱.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显示,在防范输入性不确定性时,利率调控效果优于货币数量调控,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危机应对效果在四项政策中表现最佳,而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有效性相对较弱.
其他文献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重要任务,在财税体制改革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理解这一重大决策对于进一步强化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展现财政在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中的治理新作为具有重要意义.从坚持“党管财政”、实现“财金联动”、促成“财税一体”、优化财政政策、统筹内外大局五个角度来领悟和理解,“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既要在财政框架内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流动,促进财政税收一体把握和财政政策优化调整;还要跳出财政框架兼顾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研究党对财政资源统筹的全面领导、财
市场竞争结构变化对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强化市场竞争有利于缩小行业内收入差距.理论分析表明,市场竞争一方面能够提升行业对低技能的需求和价格、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另一方面会挤压高收入劳动者分享的垄断利润租,降低他们的技能价格和收入,最终实现行业内收入差距缩小.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机理.这表明“竞争性市场体系”和“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的共同建设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继续强化市场竞争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参与机会和能力的提升是缓解相对贫困的持久性内生动力,数字金融通过影响贫困群体心理从而缓解相对贫困的微观机制尚未得到有效验证.基于贫困心理和行为的理论,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数据,采取反事实分析和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多种方法验证数字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来检验市场参与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的使用缓解了农户的相对贫困,且数字金融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第二,数字金融对收入相对较高、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户家庭的相对贫困缓解效应
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与区域均衡的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而且能够实现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立足1998-2017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税收努力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纵向失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财政纵向失衡能够通过抑制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当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提升对地方经济增长同样表现为抑制效应.因此,要合理把控财政纵向失衡水平,利用适度失衡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制度基
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货币本质观都存在问题,难以解释货币现象和经济现实,马克思对二者都进行过批判,他的“二重性”分析方法为客观认知两种货币本质观并全面准确地理解货币的多维度内涵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的二重性思想认为,货币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性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提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思路,货币社会形式的历史演变为马克思的货币分析提供了历史基础.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也适用于货币职能的分析,一般等价物可延伸出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两种基本职能,二者又可进行二重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体现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最直接表现.进入新时代,城乡、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无论从共享的主体、内容看,还是从共享的过程、结果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都存在与共享发展理念不协调的诸多问题.共享发展理念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整体上现有的协同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非均衡发展态势;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相对差异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现有的总体相对差异仍旧较大.数字普
借助“沪港通”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利用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克服以往跨国研究中事件识别误差和互为因果的内生性偏误等问题,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境外投资者被动“用脚投票”与主动“用手投票”的内外部双重治理来实现的.拓展性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仍是市场套利,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实现了价值创造.因此,应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
并购重组行政审核的制度安排是实体经济结构优化、服务国家经济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同样也关系到并购重组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化和市场化发展.以产业政策为切入点,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涉及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事项为样本,对并购重组委行政审核的实质性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当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上市公司作为并购方时,进行的并购重组事项更可能通过并购重组委的行政审核.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项过审概率显著增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来自非西部地区、
新时代背景下的产业升级将从“亢奋的物质主义”转向“权衡的物质主义”,更加重视对综合成本的掂量和权衡.所谓综合成本,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使用一切要素的代价总和,当前主要囊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要素结构的升级、综合成本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化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比较优势,而产业比较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向.为此,中国应该在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下,努力推动产业结构逐步向契约密集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等新兴产业方向演进,并完成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改造或提升